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信是天道之本然、人道之根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大学生群体中,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篡改成绩单、剽窃论文等现象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是诚信品质的缺失。生命的存在及质量是诚信生成的基础,生命教育是诚信生成的助力。只有把生命教育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才能在感受生命价值和质量的同时,真正生成诚信意识,使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学生;诚信生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101-02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竭力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
我们归纳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给生命教育做如下定义: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如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过程观的教育。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且还有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如生命存在观、生命修养观和生命世界观的教育。
接受高等教育、感受高等学府文化氛围,是青年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历程,同时也是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容易接受各种思潮、理念,从而产生心理波折,这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指导大学生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这一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解生命道德的真谛,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生存技能、生命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乃至与整个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与无价性,积极地去思考生命的内涵,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生存技能,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积极、乐观应对人生的机遇与挑战,激活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界生命体的尊重、热爱和关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生命价值及意义。
二、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天道之本然、人道之根本,不仅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重要的道德规范。“诚信是一种可预期的责任承诺和基于此责任承诺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和社会的信任或信赖。”中国古代倡导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德,就是对诚信的最好诠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与义一起,被看作是为人之道的基本准则,更是维护社会伦理制度和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石。在现代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它要求社会公民按照道德规则进行人际交往和从事一切政治经济活动。可以说,在当代社会,诚信已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范畴,而是成为了全体公民道德的准则,成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公民基本素养和品格。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本应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如今却相互脱节甚至背道而驰。为了多赚钱,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很多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将诚信、刻苦、勤奋等传统美德尽皆抛弃。防盗门、电子监控的更新换代,折射的是人与人之间防范意识的加强。诚信的危机、拜金主义等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及浮躁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态度都产生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曾经的净土——校园里,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篡改成绩单、剽窃论文等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学生不惜以身试法,最后沦落成为犯罪分子。令人痛心的事实告诫我们,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诚信道德的自主和自律意识,养成诚信人格,掌握立身、处世的本领,更好为国家振兴、民族富强服务。
三、以生命教育为手段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明确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及意义,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青年学生诚信生成。
1.以生物性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酗酒、斗殴、沉迷网络,甚至吸毒、自杀等对生命极不尊重和不负责的事件时有发生。2007 年上海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过自杀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的比例居然达到 22.48%;有 20%的同学认为自杀是一种勇敢的、走出痛苦的行为;对于“曾经是否有过自杀念头”的严肃问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生物性生命知识相对欠缺,生物性生命意识不坚定。生命是一切行为和价值观的基础和保障,诚信也理所当然建立在生物性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下。如果我们对自身的生命都不诚信,又如何在生活中选择诚信,促使诚信的生成?为了保证诚信主体的不缺失,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大学生正视生命的美好及可贵,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以积极的心态面向未来,从而为诚信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运用社会性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
人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构成了真正意义的人。在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将生命教育贯穿在社会生活之中,使青年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热爱亲人、师长、朋友,尊重自身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这种社会生活教育的相关内容即是社会性的生命教育,它是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
诚信是个体对其他主体的守信行为或意识,其生成属性具有社会性。社会关系的存在是诚信生成的外在条件,脱离了社会关系,诚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会性生命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先人后己的良好品质。
3.利用精神性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
品格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也就是对生命教育的精神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评价体系。“品格,是人生至高的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一个人名垂青史,也可以让一个人遗臭万年,它是一个人在道德威信方面的全部财产。”在21世纪的今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凸现出来。一些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最大化带来的个人享受,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品格培养。在这种情势下,人们的精神性生命知识势必缺乏,其直接的表现就是无视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做人生座佑铭,唯利是图、急功进利,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这不仅是精神性生命知识的匮乏,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品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格,也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生成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诚信生成的基础,把生命教育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有利于提高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又能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促成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潘明芸,吴新平.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 朱永新.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J].教育前线,2006,(1).
[3] 万俊人.论诚信——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建设研究之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 杨鸿武,汪先平.以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J].滁州学院学报,2013,(12).
[5] 蒋妹,郭平,周燕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7,(4).
[责任编辑 杜 娟]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学生;诚信生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101-02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竭力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
我们归纳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给生命教育做如下定义: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如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过程观的教育。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且还有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如生命存在观、生命修养观和生命世界观的教育。
接受高等教育、感受高等学府文化氛围,是青年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历程,同时也是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容易接受各种思潮、理念,从而产生心理波折,这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指导大学生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这一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解生命道德的真谛,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生存技能、生命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乃至与整个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与无价性,积极地去思考生命的内涵,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生存技能,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积极、乐观应对人生的机遇与挑战,激活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界生命体的尊重、热爱和关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生命价值及意义。
二、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天道之本然、人道之根本,不仅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重要的道德规范。“诚信是一种可预期的责任承诺和基于此责任承诺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和社会的信任或信赖。”中国古代倡导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德,就是对诚信的最好诠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与义一起,被看作是为人之道的基本准则,更是维护社会伦理制度和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石。在现代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它要求社会公民按照道德规则进行人际交往和从事一切政治经济活动。可以说,在当代社会,诚信已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范畴,而是成为了全体公民道德的准则,成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公民基本素养和品格。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本应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如今却相互脱节甚至背道而驰。为了多赚钱,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很多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将诚信、刻苦、勤奋等传统美德尽皆抛弃。防盗门、电子监控的更新换代,折射的是人与人之间防范意识的加强。诚信的危机、拜金主义等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及浮躁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态度都产生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曾经的净土——校园里,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篡改成绩单、剽窃论文等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学生不惜以身试法,最后沦落成为犯罪分子。令人痛心的事实告诫我们,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诚信道德的自主和自律意识,养成诚信人格,掌握立身、处世的本领,更好为国家振兴、民族富强服务。
三、以生命教育为手段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明确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及意义,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青年学生诚信生成。
1.以生物性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酗酒、斗殴、沉迷网络,甚至吸毒、自杀等对生命极不尊重和不负责的事件时有发生。2007 年上海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过自杀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的比例居然达到 22.48%;有 20%的同学认为自杀是一种勇敢的、走出痛苦的行为;对于“曾经是否有过自杀念头”的严肃问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生物性生命知识相对欠缺,生物性生命意识不坚定。生命是一切行为和价值观的基础和保障,诚信也理所当然建立在生物性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下。如果我们对自身的生命都不诚信,又如何在生活中选择诚信,促使诚信的生成?为了保证诚信主体的不缺失,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大学生正视生命的美好及可贵,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以积极的心态面向未来,从而为诚信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运用社会性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
人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构成了真正意义的人。在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将生命教育贯穿在社会生活之中,使青年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热爱亲人、师长、朋友,尊重自身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这种社会生活教育的相关内容即是社会性的生命教育,它是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
诚信是个体对其他主体的守信行为或意识,其生成属性具有社会性。社会关系的存在是诚信生成的外在条件,脱离了社会关系,诚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会性生命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先人后己的良好品质。
3.利用精神性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
品格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也就是对生命教育的精神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评价体系。“品格,是人生至高的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一个人名垂青史,也可以让一个人遗臭万年,它是一个人在道德威信方面的全部财产。”在21世纪的今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凸现出来。一些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最大化带来的个人享受,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品格培养。在这种情势下,人们的精神性生命知识势必缺乏,其直接的表现就是无视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做人生座佑铭,唯利是图、急功进利,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这不仅是精神性生命知识的匮乏,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品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格,也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生成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诚信生成的基础,把生命教育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有利于提高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又能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促成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潘明芸,吴新平.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 朱永新.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J].教育前线,2006,(1).
[3] 万俊人.论诚信——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建设研究之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 杨鸿武,汪先平.以生命教育促大学生诚信生成[J].滁州学院学报,2013,(12).
[5] 蒋妹,郭平,周燕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7,(4).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