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76-0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对档案电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已成为档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勿容置疑的。
一、档案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是社会信息的“储存库”。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它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在学校档案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檔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二、实现档案电子化是时代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电子信息发达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办公的主要工具,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电子档案。所谓电子档案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只有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1)文件记录方式多样,变化性大。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由档案人员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受传统归档方法的限制,查阅检索较为不便,难以充分将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但电子档案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承载介质,可将档案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进行存储归档。?
(2)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非直读性的优点。电子档案以数字编码将内容记录在载体上,如磁带等磁性载体上记录信息的“磁畴”极性是物质内部的物理特性,无法直观看到;光盘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斑点是由激光刻写的。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压缩编码或加密等技术处理,所以即使有相应的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不能读取其存贮的内容。?
(3)电子档案对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必须依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其传送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背景关系的信息直接反映在电子文件上的可能性较小,而是常常被存放在其他地方,如果事先不提供或补充这部分背景信息,将会给将来的档案的有效利用带来隐患。
(4)电子档案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这就为工作人员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等困难,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在提高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的同时,也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三、当前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不足
(一)软件开发多头现象还比较严重
存在以下现象:一是上级机关开发的软件往往不能满足下级机关的实际工作需要,单靠行政手段予以推广。而下级机关为满足本单位的工作需要自行开发软件,其个性有余,共性不足,缺乏标准。二是一个单位运用多套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技术上难以解决数据整合,造成操作人员重复劳动,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困难重重。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详细明确的规范化标准和实施细则,使软件开发工作混乱无序。二是缺乏权威机构牵头,造成软件开发重复和浪费。就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要围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来开展工作,要严格遵照权威机构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开发软件、建立数据库。
(二)部门重视程度存在不平衡
业务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还存在可有可无的想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部分同志还存在等和靠的想法,不肯在提供需求和测试中付出太多精力。技术部门的软件开发队伍不够稳定,人力不充分,不能及时解决系统使用中发现的不足,及时加以完善。档案管理部门因人员、经费等原因,只能忙于日常工作,难以在宏观上积极引导。
(三)复合型人才不足
目前,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人才合作才能完成,工作中由于沟通困难消耗精力比较大,影响工作效率。就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要选拔和培养具备精通档案管理专业、熟悉本单位业务流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管理知识,能准确提供软件开发需求,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能熟练沟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事业心的档案管理干部。
四、对今后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档案信息化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指标体系。国家档案局2002年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档案信息化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法规、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需要资金,需要人才。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其有一个基本正确地的认识,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按照上级和院信息化总体目标和阶段要求,着手调研、制定未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档案信息化与院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实施方案,分批分阶段地实现。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电子文件的管理上。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在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这样有利于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前移至文件形成部门。对库藏档案的数字化要防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结果、淡化过程、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倾向。国家档案局2002年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后,各地都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市院条线考核、区档案局的督导中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检察机关的实际,对于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通用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在引进成熟软件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与现有办公软件的数据接口工作。对于诉讼档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充分利用办案软件全市推广的契机,进一步做好需求调研工作,力争在市院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出基层院业务档案信息化的新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对档案电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已成为档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勿容置疑的。
一、档案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是社会信息的“储存库”。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它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在学校档案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檔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二、实现档案电子化是时代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电子信息发达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办公的主要工具,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电子档案。所谓电子档案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只有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1)文件记录方式多样,变化性大。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由档案人员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受传统归档方法的限制,查阅检索较为不便,难以充分将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但电子档案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承载介质,可将档案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进行存储归档。?
(2)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信息具有非直读性的优点。电子档案以数字编码将内容记录在载体上,如磁带等磁性载体上记录信息的“磁畴”极性是物质内部的物理特性,无法直观看到;光盘载体上记录信息的斑点是由激光刻写的。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压缩编码或加密等技术处理,所以即使有相应的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不能读取其存贮的内容。?
(3)电子档案对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必须依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其传送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背景关系的信息直接反映在电子文件上的可能性较小,而是常常被存放在其他地方,如果事先不提供或补充这部分背景信息,将会给将来的档案的有效利用带来隐患。
(4)电子档案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这就为工作人员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等困难,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在提高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的同时,也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三、当前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不足
(一)软件开发多头现象还比较严重
存在以下现象:一是上级机关开发的软件往往不能满足下级机关的实际工作需要,单靠行政手段予以推广。而下级机关为满足本单位的工作需要自行开发软件,其个性有余,共性不足,缺乏标准。二是一个单位运用多套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技术上难以解决数据整合,造成操作人员重复劳动,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困难重重。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详细明确的规范化标准和实施细则,使软件开发工作混乱无序。二是缺乏权威机构牵头,造成软件开发重复和浪费。就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要围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来开展工作,要严格遵照权威机构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开发软件、建立数据库。
(二)部门重视程度存在不平衡
业务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还存在可有可无的想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部分同志还存在等和靠的想法,不肯在提供需求和测试中付出太多精力。技术部门的软件开发队伍不够稳定,人力不充分,不能及时解决系统使用中发现的不足,及时加以完善。档案管理部门因人员、经费等原因,只能忙于日常工作,难以在宏观上积极引导。
(三)复合型人才不足
目前,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人才合作才能完成,工作中由于沟通困难消耗精力比较大,影响工作效率。就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要选拔和培养具备精通档案管理专业、熟悉本单位业务流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管理知识,能准确提供软件开发需求,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能熟练沟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事业心的档案管理干部。
四、对今后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档案信息化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指标体系。国家档案局2002年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档案信息化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法规、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需要资金,需要人才。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其有一个基本正确地的认识,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按照上级和院信息化总体目标和阶段要求,着手调研、制定未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档案信息化与院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实施方案,分批分阶段地实现。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电子文件的管理上。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在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这样有利于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前移至文件形成部门。对库藏档案的数字化要防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结果、淡化过程、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倾向。国家档案局2002年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后,各地都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市院条线考核、区档案局的督导中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检察机关的实际,对于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通用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在引进成熟软件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与现有办公软件的数据接口工作。对于诉讼档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充分利用办案软件全市推广的契机,进一步做好需求调研工作,力争在市院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出基层院业务档案信息化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