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博物馆(China National Film Museu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凭借丰富的展陈、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自对公众开放以来,观众已突破330万人次,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
  中国电影博物馆成立八年来,始终坚持服务电影,服务观众的原则,按照一手牵业界,一手牵观众;一手牵政府,一手牵基层;一手牵电影,一手牵文博;一手牵总局,一手牵北京的管理运营理念,通过电影大讲堂、青少年电影才艺展示、“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电影学术年会、影评人观影评论活动、影博影人专题展览、影博会员沙龙、国际电影文化交流等一系列电影公益和电影学术活动,积极开展扩大电影影响力和推动电影发展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为电影业界、学界和观众搭建交流平台,发挥好电影学术交流服务中心的职能,电影博物馆几年来着力培育了两大品牌学术活动,一是每年配合北京国际电影节与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举办的“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另一个就是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该活动以话题为主导,关注当下的电影现象和社会热点,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探讨其学术价值以及社会意义。
  从2009年开始,中国电影博物馆每年举办一届学术年会。学术年会关注时下热点,旨在促进前沿电影学术观点的生发、碰撞、交流、切磋。200g年9月,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梳理新中国电影创作和产业的历史与现状,总结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实现对中国电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新中国电影六十年与观众的变迁”的第一届学术年会。本着“与年轻人共成长”的理念,除了权威专家和中生代学者,很多年轻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会嘉宾提出,本次年会将电影观众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会后,中国电影博物馆将提交的论文结集出版《新中国电影六十年与观众的变迁——2009中国电影博物馆学术年会论文集》一书。
  为了进一步为电影繁荣发展提供参考,2010年,年会开始从内容入手,研究当下电影叙事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主题为“受众需求与当下中国电影叙事能力”。年会嘉宾的邀请范围首次扩大到北京以外的天津、广东、甘肃、新疆等地,大家齐聚中国电影博物馆,为中国电影如何更好地讲故事把脉会诊、建言献策。专家认为,年会不拘泥于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除了学术专家外,业界人士和媒体代表也在会上发声。会后出版《观众需求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叙事能力——2010中国电影博物馆学术年会论文集》。
  两届学术年会扩大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学术影响力,也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参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中国电影博物馆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年会规模从一天增为两天,增加了开幕式暨高峰研讨环节,更加注重邀请一线创作者和业界领军人物参与。在观影媒体终端日新月异的技术背景下,为了从创作主体、营销模式、播映终端及市场等角度探讨电影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发现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中国电影博物馆于2011年11月26-27日举办了主题为“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的电影生态”的2011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中影集团、华谊兄弟等多家知名电影机构领军人物,李前宽、翟俊杰、冯小宁等知名影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学者和电影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年会。会后公开出版的《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的电影生态——2011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成果汇编》一书,不仅包含年会论文,还特别收录了年会高峰研讨和专题学术研讨的精华观点,更加全面、深入地展现了年会成果。
  2012年,为了响应上级领导提出的“与首都高校合作”的号召,发挥首都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汇集的优势,中国电影博物馆首次走出馆舍天地、走进高校,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了2012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年会主题为“电影:文化力与影响力”,共设开闭幕式、主旨演讲和十场研讨交流活动,旨在探讨中国电影如何进一步增加创意、提升品质,探寻有特色、有感召力的文化表达方式,传播好自身的文化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文化力和影响力。会后公开出版了《电影:文化力与影响力——2012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成果汇编》。
  学术年会论文集和成果汇编也得到了参会嘉宾、一线中青年教师、专业学生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高校图书馆的一致认可,称它们是“关注电影当下热点的专业学术资料”。
  经过四年的培育,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在业界、学界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逐渐形成电影学术氛围和品牌,规模和影响力已跃居第一方阵,是国内电影界一项不可替代的年度学术盛会,并在电影行业众多的节、展、会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中国电影博物馆也将继续再接再厉,搭建好、维系好这个平台,整合资源,广泛合作,为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北京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期待,下一个电影学术年会的到来!
其他文献
流逝的青春,翻转的年轮,如同一粒倔强的昙花种子,明知道绽放只是那一瞬间的美丽,也要执着的冲破泥土,迎着风雨坚强的成长,义无反顾。这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对“青春”这个文学艺术作品中永恒话题的诠释。  “二百五的脑子加林黛玉的心就是你;好好一个适龄女孩,别弄得跟外贸尾单似的;摆着一张鼠标垫脸给谁看呢……”《失恋33天》中,一句句“雷人”的台词,让观影者爆笑不断。尤其是婚礼现场一幕,王小贱帮黄
期刊
不见东风  读大学的时候,有天晚上在寝室里操练麻将,忽遇辅导员点名,于惊恐之中连麻将带毛毯从窗户一把抛出。第二天4人一起下楼分头寻找,唯独不见两块东风。不甘心之余,把附近的杂草都拔了一遍,那两块东风还是不见踪影。  从此寝室里多了一个典故,有女朋友来问她的男朋友去哪了,答曰:“能跑到哪里去?他又不是那两块东风!”  一国两制  寝室里有一哥们,初学麻将,一发而不可收拾。初学者皆有交学费的历程,但那
期刊
每当你回到家,为你衔来拖鞋的是狗狗,男人才不会。   你出远门,为你茶饭不思,天天盼望你回来的是狗狗。   你亲手编织的毛衣给狗狗,它会兴高采烈地乖乖穿上,绝不会嫌这嫌那。   永远是狗狗等你回家,不是你等狗狗回家。   狗狗很高兴陪你散步、逛街,男人宁肯躲在房里把扫雷挖上一万二千遍或星际争霸直至当机。   狗狗不会因为你赚钱比它多而自卑。   狗狗上街不会因为看美女而撞上电线杆,然后麻烦你为他包
期刊
看别人发狂,从来不缺观赏者。尤其涉及到私生活,比如男女关系,受人关注的程度从来就没有下降过。医生告诫说:天太热了会流鼻血。因此提醒那些善于意淫的人,一定要保护好你的鼻腔。    为爱砍5000年的树——吴刚  传说中的嫦娥据说是位少见的美女,邻家小伙吴刚近水楼台,连哄带骗与她订了终身。后来嫦娥因为偷吃不死仙丹跳起了飞天舞,从此便再没下来。吴刚为了见到心上人,屈尊做了伐木工人,从远古时代开始砍月亮上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国产影片的创作与成绩备受瞩目。从2011年的《失恋33天》开始,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接连创造票房佳绩。它们的创作者——“六代”以外的“新生代”影人也因此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影片不以大制作或宏大、沉重的主题为凸显,而是在“轻”松且具有喜剧色彩的现实题材背后,蕴含着相
期刊
历史向我们伸出双手,一手握着的是经验的磨盘,一手握着的是我们教训的伤痕。“轻”电影和思想能量是我们现在需要好好地归纳、总结、思考和探讨的。陈山教授认为新生代的崛起,把学院派和市场派壁垒打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其实这个命题从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在做,尹力导演提到某几位导演曾经豪言壮语:“你们看不懂,我这个电影是拍给我儿子看的”,就像鲁迅先生一样,托起沉重的大门让后人走向光明,让他们进入那个时
期刊
关于新生代影人的界定包括年龄和资历两个方面,在多数电影奖项评选中界定新锐演员年龄范围一般划定为30岁以下,而其他如导演、编剧等电影创作人员多为40岁以下,年轻的新生代影人创作群体是“轻”电影散发青春活力的动力之源。他们多能站在观众的立场,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他们熟悉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生活,能够准确捕捉当下社会的舆论热点;他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将电影创作的想象力充分延展。同时,“轻”电影也为新生代影人
期刊
某个假日午后,一对年轻的情侣在大型商场约会闲逛,女孩手捧冰激凌,拉着男孩来到位于顶楼的影院区。他们边挤进长长的买票队伍,边看排片表选片,结果惊讶地发现,这里只上映了一部名为《小时代》的电影,来排队的也大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大家似乎并不关心影片讲了什么故事而只顾热切的讨论着郭敬明、杨幂、柯震东等新生代明星话题,这类场景已逐渐成为当下城市年轻观众影院观影的典型消费景观。赵薇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
期刊
过去,在铁路网最密集的东北地区,森林铁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世纪初期,森林资源被广泛开发,无数762毫米窄轨森林小火车穿行在东北林区的丛林山谷间。  身为林区长大的孩子,打从记事起,就已能感受到一个事实:林业已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爸妈和它们同龄人,集体下岗离开老人们认为“铁饭碗”的木材加工厂。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一直到所有的车间全部停止运转,年轻人们不得不另寻出路。  在
期刊
如果说,电影作为一种商品,要把它的“产品信息”传播出去,使消费者购买从而获得巨额的票房收益,那么如何做好营销策略,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影需要营销,营销大于电影”是句口号,更是一种策略,商品经济的社会需要这种精神。当然,电影也不例外,票房过亿元,早已不是“传奇”。“轻”电影在是眼下一个新的视角,它们在电影的大环境下生存具有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小成本、大收入。即是用大众传播的角度,寻找最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