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烹小鲜与滚油乱泼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ong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量思维之下,治理不会是如烹小鲜,而必然会搞成滚右乱泼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若烹小鲜,不是说谁本事大,做大事能够得心应手,只当小菜一碟;而是说治理国家要态度慎重谨细,像烹调小鱼一样。烹调小鱼要怎样?第一是不能乱翻,第二是不能猛火。翻来翻去,鱼就烂了;猛火急攻,鱼又焦了。
  这当然不是治国方法论的全部,但无论多少年过去,应该还是一种公共治理的原则。
  老子说这个话的时候,整个华夏地区有多少人口,所谓“大国’’又大到什么程度?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学者们比较认同的一种估计,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口规模2000万左右,这些人口被分成几十个国。
  再一个例证是,三国魏蜀吴鼎足而立,其中蜀国人口据刘禅降魏提交的《士民簿》为“领户二十八万,男女人数九十四万”,东吴孙皓时“户五十二万一千,口二百五十六万七千”。此时距老子所生活的时代已有约800年,人口规模不过如此。
  我当然不是要研究中国人口史,而只是想说老子眼里要“如烹小鲜”地治理的大国,其实也大不到哪里去。现今,一个县人口规模可至百万,一个城市人口规模可以从百万至千万不等,差不多都是老子所说的“大国”,都是要“如烹小鲜”才能去治理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不是“治小国”就要像爆玉米花那样猛火翻炒呢?恐怕未必,只把“治大国”拿出来说,可能一是因为“小国”之治建立在乡村结构上,本来就以“若烹小鲜”为常态了,例如即使20世纪中叶政治风暴如卷席,乡村治理也并未完全颠覆到人情消失的地步;二是因为“大国”之治更加容易搞成乱劈乱砍。
  讲“构建和谐社会”,我想,“如烹小鲜”正是和谐社会必须要有的一个公共治理态度。在公共治理领域,尊重民意,爱惜民力,是“如烹小鲜”;和风细雨,春风化雨,是“如烹小鲜”;以人为本,伸张自由,也是“如烹小鲜”。而任性使气,耗费民力,粗门大噪,威喝怒骂,凶神恶煞,如鹰击免,上街掀摊子,执法下棒子,一要管理社会,心中第一想到的就是“专政铁拳”和“所向披靡”,就不是如烹小鲜,而是滚油乱泼了。
  如果滚油乱泼的搞法能够让社会变得和谐,秦始皇和隋炀帝又怎么会搞到烽烟四起?现在,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到各种滚油乱泼的公共行政行为。时常见到街面上有众人围观的情景发生,有时是交通事故,有时是市井口角,但往往也可以是“执行公务”,而且尤其以这一种场面最为火爆,制服或非制服的汉子们在街面一横,恶言恶语有之,拳脚交加有之,光天化日之下,就会有血流满面的公民躺在地上呻吟不止。留心一下报刊,当然更加容易见识到各种孔武非凡的“公务”。
  以我见闻有限的经验,每次遇到街面上有勇武的“公务活动”,现场的人们总是站在公务人员的对面,或窃窃私语,或高声抗议,自然有时也不免“妨碍公务”,个别情况下甚至“暴力抗法”。报刊上登出的勇武的公务行为,也多引起一般人的愤怒与声讨。这些当然不可谓和谐,但人们的一般反应,与施展“铁拳”的公务也可以算是协调的吧,勇武的公务行为引起众人的公愤,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很小的时候,我就领受了“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的教诲,那是讲革命的,不是讲公务活动。但我看现在的许多公务行动,确实很合乎上面的教诲,一点温良恭俭让都没有。虽然现在的“公务”也没有谁明确地说过不属于“革命工作”,但我想细问一下,一个从事公共治理的人、一个执行公务的人,倘若算是在“革命”,那么他的“革命对象”是谁呢?“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威武无边的公务活动难道也有制造暴动、从事“阶级推翻”的宏愿吗?如果不是这样,又何以要努力把自己变成愤怒的对象呢?
  人们很容易赞美治理机构和公务人员的勇猛,大刀阔斧啊,坚强有力啊,魄力非凡啊,雷厉风行啊,好像所有以力量打底的词都应当用在治理机构和公务人员身上,这才能显示治理活动的有效。我想力量可以制造压倒的效果,但基本不足以让人心悦诚服,只会使人压而不服。对力量的无限赞美往往增强了人们的暴力崇拜,使人相信“拳头主义”,公理、正义、合法性等等,都以力量取而代之。对治理机构和公务人员,一味诉诸力量可能使之对“政权”形成林彪式的理解,以为“政权就是镇压之权”。
  力量思维之下,治理不会是如烹小鲜,而必然会搞成滚油乱泼。
  刘洪波,1966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长江日报评论员。有杂文集《文化的见鬼》、《高雅的落俗》、《苍蝇的光荣》、《读出滑稽》、《淳朴的异议》出版。
其他文献
8月18日当地时间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宣布,“和平使命一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开始。  这是两国关系史上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中俄扩大军事交流合作  中俄双方为此次演习做了精心的准备。早在2004年7月,中俄两国国防部就签署丁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备忘录。  2005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期刊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猫还晚,干得比驴还累,吃得比猪还差。”这是形容中国民工生存状况的“经典”比喻,如今常常被一些“愤怒青年”引申开来自嘲,后面还得加上一句:“赚得比民工还少。”  在城市人身边,民工像空气一般重要的存在却往往为人所忽略,他们在建楼、修路、买菜、送货、装修、清洁、做保姆、当保安……他们的变爱结婚、生儿育女、有喜有怒、有笑过哭过……但是这些并不为许多城市人所关注。    与污染同居 
期刊
最近有两则联合军事演习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8月18日开始的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另一是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日本陆上自卫队和美国陆军“山樱”联合军事演习。同是两个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寓意又大不相同。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军演一样,依旧不针对第三国,正如其代号所称,乃是“和平使命”,属于常规的反恐演习;将于明年举行的日美联合军串演习,内容则是模拟日美两军携手
期刊
中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    2005年8月3日,就中国在边界问题谈判过程中,奉行怎样的方针政策;中俄、中印边界谈判的过程及走向等问题,《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刘振民。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还有哪些尚未划定?  刘振民: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
期刊
“走私”自行车  徐赛虎    “赤脚医生”陈原决定再去王直平家借一次自行车。陈原相信,这次王直平会借,因为前两天刚给他看了病。  陈原到王直平家时,生产队长已在那儿了,他也要借王直平自行车。崭新的上海产“永久”已经从地上搬到了正堂的粮柜上,用一块破被单罩着,铮亮的钢圈透过破布洞很是闪眼。  陈原看到,王直平正在冲着生产队长大吼:“借车是不可能的事!老婆可以借,自行车不可以借!”  陈原一看这架势
期刊
“仇富心理”恰是来自于大多数人对于财富的极度渴望  “富”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是一个褒义词。“富农”、“为富不仁”、“人无横财不富”,即使今天,“富”已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目标,但社会仍然习惯性地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不断涌现的富人群体。这部《灰商》恰恰瞄准了中国新一代富人们的软肋,对富人们的发家史开展了一场深刻的声讨和批判。  “富”需要过程,但今天的富人们是灰色的,他们往往对财富的来龙去脉语焉不详。
期刊
七月流火,八月油荒,看南粤大地,多少车没油抛锚正路上,又有多少人拿着钱加不到油,奔驰宝马、奥拓吉利,管你高低贵贱,没油就全泼戏。  人说国际油价涨太快,有人说台风肆虐刚油轮,有人说价格倒挂炼油亏,有人  说巨头囤油卖高价……无论哪种情况属实,我们都无可叫逃避地看到能源危机的阴影迫近中国,在这样一个贫油时代,简单或许更是—种幸福 。 马车、自行车会不会在名车面前重新找回往日的尊严?这不止是一个有趣的
期刊
8月14日闭幕的上海书展上,各类图书零售总额达2000万元,为历年之最。此次书展最明显的特征便是读者冲着折扣才买书。书展在许多媒体上的宣传口号是:10元一张门票可以买到上万种八折图书,非常值得。  中国的书价上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一套1982年中华书局版的10卷本《史记》不到20元,而现在市场上动辄上千元的《史记》却屡见不鲜。中国的书价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书的定价到底有没有个谱,中国书业的利润又
期刊
9月的一个下午,美籍华裔艺术家方金玉应约来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他发现,他的同伴、美国海斯顿艺术大学的硕士玛莉娜·尼格,并没有像他一样花五美元去租一副博物馆的导游耳机,聆听馆长的艺术教诲,而是戴上了她自己的iPod耳机。  从玛莉娜那儿拿来耳机戴上后,好奇的方金玉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嘿,要不要听点刺激的?你知道这画的是什么吗?”一个男声坏笑着问道。  “天哪,你这下流胚子,总想不到正经事
期刊
“黑金”老板的共性与个性     为什么同样的一类人,在不同的省份,地方,都能干出相同的事业,造出相同的恶孽     如果一个人的手上沾上了123条人命的鲜血,人们会冠以其“十恶不赦”的骂名;而当他曾经捧着纳税金额逾1000万的成绩单时,风险和恶行却都被掩盖。以“黑金”蹭亮人生的亿万身价企业家——曾云高,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兴“8·7”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23名矿工被困井下致死后被迫自首,其正反嬗变的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