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发明创新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师要认真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发明创新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这是初中化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究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风暴及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导演、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化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发明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化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发明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1.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化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化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化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化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2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2.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化学地思考。化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化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国家大学的基本常识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化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化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化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2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化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化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化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2.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2.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化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3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案”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案”的基本流程是:“导学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整个导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堂上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实验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这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总之,化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化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化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其升,杜郎口, 课堂风暴, 理化生,2008.1
[2]王时一、王志平主编.《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年再版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发明创新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这是初中化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究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风暴及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导演、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化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发明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化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发明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1.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化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化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化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化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2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2.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化学地思考。化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化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国家大学的基本常识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化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化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化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2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化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化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化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2.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2.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化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3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案”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案”的基本流程是:“导学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整个导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堂上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实验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这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总之,化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化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化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其升,杜郎口, 课堂风暴, 理化生,2008.1
[2]王时一、王志平主编.《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年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