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1月16日,“偶像的底片”王广义个展在泉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王广义近些年的新作。此展是王广义自2012年今日美术馆“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之后的又一重要个展。此次王广义个展亦是更是泉空间梳理和研究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王广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如果说他赖以成名的《大批判》系列作品是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转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6日,“偶像的底片”王广义个展在泉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王广义近些年的新作。此展是王广义自2012年今日美术馆“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之后的又一重要个展。此次王广义个展亦是更是泉空间梳理和研究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王广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如果说他赖以成名的《大批判》系列作品是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转变的表达,那么他近些年的新作则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深刻和内敛。王广义将创作的主题转向了对于人类、宗教、政治及哲学的思考,将观者引入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王广义此次新作利用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图式、形象、符号从古典的宗教绘画到政治人物形象,均采用了照片负片的方式进行了处理,虽然采取了相对传统的绘画技法,但其参考的“机械方法”给予了画面一种不可捉摸的暧昧涵义,画面上流淌的色彩与灰黑色的背景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将这些图像所指涉的固有关系直接打破,形成了歧异的效果,因而重新开启了观者对这些元素新的阐释可能,并且不断暗示观者,图像结构背后的异样意义。
王广义通过它的作品,只是提出了他所关注的问题,却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或许一旦当我们想要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又将落入过去那种为了寻找安放自我信仰的形象时的桎梏当中。
其他文献
提要:数字艺术是纯粹由计算机生成、既可通过互网传播又可在实体空间展示、能够无限复制并具有互动功能的虚拟影像和实体艺术。它起源于1985年,迄今只有28年的历史。了解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对作品的亲身“在场”体验是评判数字艺术的必要前提,而评价作品最终标准是其表达的内涵的深度和高度。由于数字艺术产生的时间晚,加上使用硬件软件亦即技术工具的相同,我国数字艺术的起步和发展
50年代我在拉丁美洲接受教育,因此我受制于两个有着明显矛盾的前提。一方面,艺术被认为是社会改良的武器。另一方面,艺术则被看成是个人自由的领地。回眸过去50年来,我这一代人的主要任务似乎大概就是将这两个前提集合在一个连续的统一体里。这样做的一种方法是遵循1918年始于阿根廷科尔多瓦大学改革中体制批判的过程。另一种方法即根据权力的分配以及秩序的所有权来思考。尤其是这第二个观点很有可能会让我们把艺术看成
11月28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承办的“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孙滋溪先生的回忆为线索,将作品分成曾经的军旅、曾经的学习、曾经的教学、曾经的日子、永远的创作五个板块,共200余幅展品,通过展品、画语录、艺术年表、档案资料、视频,相互穿插关联,饱含了孙滋溪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情感。开幕当天,耄耋之年的孙
虽然我在央美读书时学过西方美术史,但对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9-1935)没有一点印象,其实,即使是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授课中,关于马列维奇的论述也是一笔带过。而我则是在1988年到日本之后才接触到马列维奇的艺术,一旦接触,就好像是艺术人生中最重要的令人兴奋的相逢。与马列维奇艺术的接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次接触;二是在央
2014年11月7日下午三点,“青年艺术100”组委会在北京名泰空间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2015年度“青年艺术100”全国海选在线报名通道将于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1月5日正式开通。58艺术网(www.58art.com)作为“青年艺术100”唯一官方报名通道,届时将接受来自全国优秀青年艺术家的自主报名。欲报名2015年度“青年艺术100”的青年艺术家请登录58艺术网(www.5
作为中国卓越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家,冯法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杰作,这些作品以其独特而多样的风格面貌丰富了中国油画的语言,并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今年适逢冯法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为了更好地梳理老一辈油画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弘扬与深入研究,由我院宣传部、油画系及美术馆共同发起,美术馆策划为冯法祀举办一个特殊的回顾展,这个回顾展不是对冯法祀一生作
11月10日,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将以《新水墨研究系:游心虚淡》为题,在其1865创意园的展览空间开幕大型新水墨邀请展。展览陈孝信先生策展并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呈现了金兆韬、仇德树、朱建忠、王彦萍、杨志麟、沈勤、韩冬、李津、张羽、南溪、刘庆和、叶放、张正民、阿海、桑火尧、蔡广斌、黄国武、白明、张朝晖、崔进、谢晓虹、张诠、陈钟、邱志杰、雷苗、李洁、田卫、王牧春、杭春晖29位艺术家的最新力作,均选取淡墨、淡
我们与世界的遭遇中,那些偶然迸发的瞬间闪烁出光芒来 哲学里,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因素。当这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积累了那么多伟大智慧的时候,我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知识的反面肯定是不知和未知,知识的无限性特征、动态特征、主观特征以及和权力的关系等等决定了对于任何人,总有未知领域决定我们思考的局限。知识不等同于真理,思考也许会步入虚无,也许遇见电闪雷鸣。
11月15日,“中国油画院油画家学术研究系列:追寻至美——闻立鹏作品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以时间为脉络,汇聚闻立鹏先生的百余件作品,展现闻立鹏先生从60年代至今的创作历程。涵盖闻立鹏先生早期的历史画创作,风景、人物写生,以及最近十多年来的综合材料创作。闻立鹏先生作为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继承了其在艺术上的天赋。60年代,闻立鹏先生创作的《国际歌》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历史画。此次展览以《国际歌》
11月8日,站台中国(北京)秦琦个展呈现艺术家秦琦近两年的全新作品。 展览中的作品是秦琦的一些全新的尝试。他剥离了绘画单纯的叙事性,从不同的题材角度出发,进一步选择了更为丰富且与以往不同的绘画语言;与此同时,“这些奇特的画面组装,既非一个任意的偶然世界,也非一个梦幻的想象世界”,他作品的经纬度显得更加宽广。他以全新的方式进一步地显示了对绘画的思考,展现了一批经过了深思熟虑却不乏趣味性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