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是人们认识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是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教育学生从小牢记家长的期望、社会的希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习,懂得从小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间接的远景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历久不衰。语文教师在每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节课前,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这个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并能用于学习效果的检查,从而使学生形成直接的、更为现实的学习动机。
二、激发学习动机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诱因。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授就有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创造一种亲切、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和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讨论,岂不更好?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精彩的导入,一个轻松的玩笑,一个小小的幽默,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细心的关切,一个适度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信任,一种轻松与愉悦。他们又怎么会不盼着教师上课,怎么会没有学习的动机?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材中,确实有很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情感因素的文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手足之情、同志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有开心的笑、哽咽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笔者在教学《听潮》时,充分利用富有感情的朗读,根据作品中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作者所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激情,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进取精神。
四、体会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能源,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切成功的起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教学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我便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以《回忆我的童年》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又通过“我的学校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学习,乃至将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树立“教学是教学生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揭示语文学习中规律的东西,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达到自动化程度。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这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习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地运转起来了。”当然,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
六、锻炼学生的意志
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要使学生有长期的稳定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明确学习目的,另一方面就是锻炼学习的意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许多名人、英雄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事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教育学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保证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让学生必须经过一定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解决。平时要鼓励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定期检查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在自我锻炼中增强意志。
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建立起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才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就要让学生不时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把学生学习的总目标,合理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短期的目标,以利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综上所述,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义县茅栗镇中学)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是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教育学生从小牢记家长的期望、社会的希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习,懂得从小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间接的远景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历久不衰。语文教师在每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节课前,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这个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并能用于学习效果的检查,从而使学生形成直接的、更为现实的学习动机。
二、激发学习动机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诱因。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授就有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创造一种亲切、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和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讨论,岂不更好?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精彩的导入,一个轻松的玩笑,一个小小的幽默,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细心的关切,一个适度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信任,一种轻松与愉悦。他们又怎么会不盼着教师上课,怎么会没有学习的动机?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材中,确实有很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情感因素的文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手足之情、同志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有开心的笑、哽咽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笔者在教学《听潮》时,充分利用富有感情的朗读,根据作品中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作者所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激情,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进取精神。
四、体会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能源,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切成功的起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教学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我便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以《回忆我的童年》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又通过“我的学校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学习,乃至将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树立“教学是教学生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揭示语文学习中规律的东西,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达到自动化程度。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这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习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地运转起来了。”当然,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
六、锻炼学生的意志
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要使学生有长期的稳定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明确学习目的,另一方面就是锻炼学习的意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许多名人、英雄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事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教育学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保证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让学生必须经过一定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解决。平时要鼓励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定期检查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在自我锻炼中增强意志。
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建立起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才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就要让学生不时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把学生学习的总目标,合理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短期的目标,以利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综上所述,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义县茅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