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p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饥饿的小狗,实验地点是安装有两块木板的实验室。
  第一天,木板被设置成按A板可得到肉丸子,按B板会被电击。小狗很偶然地按动了A板,结果得到了一个肉丸子;又很偶然地按动了B板,结果被电击了一下。多次尝试之后,小狗终于知道了只有按A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二天,A和B两块按板的功能被调换了。小狗刚开始当然是不断地按A板,可是每次都得到了电击,它于是尝试按一下B板,咦,居然得到了肉丸子。多次尝试之后,它终于懂得了只有按B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三天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无论按A板还是B板,都会被电击,不再有肉丸子。小狗在很努力地尝试了若干次后,终于学“乖”了,趴在地上不肯按任何一块木板。
  第四天,两块木板的功能又被调整过了—随便按哪一块板都能得到吃的。但当饥饿的小狗再次进入实验室后,实验者等了又等,学“乖”了的小狗却不再作任何尝试了,甚至把肉丸子放到它的脚边,它都懒得去碰。
  这个实验叫做“习得性无助”。“无助”指的是小狗什么都不愿意尝试的状态,但这种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像第三天那样,对小狗所做的任何尝试均报以电击、而没有任何肉丸子的话,小狗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被鼓励的行为,因而变得无所适从,并从根本上失去自信。
  这个道理可以让我们反省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像那只尝试着的小狗一样,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得自卑和退缩,就应该记住:当孩子尝试的时候,只要不是极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的,就不要横加指责或制止,而应该—
  
  对孩子“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帮助
  当不会洗碗的孩子总想跃跃欲试时,别对他说:“不行!你会打烂碗的!”而是给他一个盆,放上几只碗,让他洗个够;当不会扫地的孩子总来抢你的扫把时,别简单地拒绝:“去去去!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个小扫把,让他扫个够,即使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了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脏地收拾干净;孩子要吃辣椒,不用担心他被辣着,尝试一次后他自然会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吃;孩子去摸菠萝,用不着告诉他上面有刺,只是在他大喊疼痛的时候对他说:“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
  孩子试着自己煎鸡蛋,却把大半只鸡蛋掉到了锅的外面,对着沮丧的孩子你应该说:“不错,第一次煎鸡蛋就能把小半只鸡蛋弄进锅里了。”孩子试着自己折飞机,却没办法让飞机飞起来,你可以建议说:“把头弄尖一点试试。”切忌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讽刺挖苦,那会熄灭他的探索热情;也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可怜他,那会使他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对孩子的尝试予以进一步的启发和建议
  孩子把玻璃杯摔碎了,别急着责备他粗心,而是问问他,玻璃为什么这么容易摔烂?可不可以想些办法让玻璃杯不那么容易摔破呀?孩子看卡通片入迷了,与其为此而发愁,不如问问他,想不想知道卡通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要是孩子哪一天说“我可不可以不吃饭?”完全可以让他试一次看看哦!当然,如果确实是绝对不可以试的事情,必须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他:“绝对不行。”比如孩子问,“我可不可以试试跳楼,看会不会死掉?”你可千万要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万万不可以!”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已经很没有自信了,惟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对他进行“电击”—不再动辄对他所做的事情指责、挑毛病,而是适当多给些“肉丸子”—只要他做就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当然就会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欣 彦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班马,原名班会文,1951年生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美学理论家,著作、作品多次获得海内外各项大奖,现为广州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场不过是学校级别的棒球比赛,就惹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体出场,在球场外煞有介事地大呼小叫加油;所有男孩的老爸几乎毫无例外地全都担当起儿子们终身“运动”教练一职;所有女孩也都是一样的“运动型”,并以成为大小“比赛”中的疯狂啦啦
期刊
好的图书既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又能激发他们的想像,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图书的这些好处许多大人都意识到了.但具体到他们不同的孩子来说,效果却迥异:有的爱上了读书,有的却视读书如畏途。原因就在于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指导。其实.只要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精心挑选图书.并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不难培养的:  1 提供机会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看,并教孩子
期刊
“关键在于这个东西攒得非常好玩,以致于孩子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学习。”  ——美国传媒娱乐分析家迈克儿·古德曼  学习的潜力是孩子固有的天性和发展的源泉.0到7岁的小孩往往具备被大人们极其低估的学习潜力.他们的好学,他们的潜能,闪耀着流光溢彩的智慧之光。  当然,这种潜能不是放在那里就会自动发芽的,它需要启蒙、浇灌和栽培,才能进发出耀眼的光辉。而那些普通玩具因为低估了孩子潜力,很难再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期刊
制造“阅读优先”的气氛    阅读对弥补“电视迷”们思维平面化、停滞化的缺陷,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阅读可以让想像飞起来,让思维有了条理和逻辑。你得想办法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并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尽量多的成就感。比如,一名“小电视迷”不仅因充分阅读得到了航模和一套精美小书签,而且在幼儿园里得到了“读书小状元”的称号(父母可建议幼儿园评选),此后他的阅读兴致会进一步增大,慢慢就无暇再迷恋电视了。  
期刊
今天的孩子学乐器、尤其是钢琴的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不少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艺,而且陶冶了性情,提高了艺术修养,获得了巨大的快乐。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孩子轰轰烈烈、兴致勃勃地开始,却吵吵闹闹、偃旗息鼓地收场。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孩子缺乏艺术天赋,还是家长的引导方法不当?我们特邀一位具有丰富幼儿艺术教育经验的老师,就儿童学琴问题写下一组文章,在本刊连载,或许能让您在孩子学琴的问题
期刊
瞒天过海(江先生,30岁,工程师)  女儿很胖,可还是一个劲儿地看电视,而且边看边嚼薯片牛肉干。没办法,换电视机的时候,我告诉她买了一台“数字环保小彩电”,并煞有介事地在她的小自行车健身器跟电视机之间“接”了一根线,告诉她:你要不断地蹬自行车,才有电力使彩电亮起来。她真信了,为了看她喜欢的动画片,每天踩足30分钟。其实是我们在她背后“遥控”呢—她骑不动了,电视也就“没电”了。现在她5岁了,苗条了许
期刊
  
期刊
任性是不少幼儿的通病。“孩子嘛!”你或是不以为然,或是习以为常;但是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治、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的时候,你还会这么想吗?  6岁的男孩小磊站在雪糕柜前,向妈妈索要雪糕,妈妈试图劝说他放弃。小磊开始不予理睬,紧接着便大吵大闹起来。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雪糕上了:他一把把妈妈递过来的雪糕扔在地上;他用脚踢母亲、踹雪糕柜;他甚至对企图劝说的售货员又抓
期刊
新学年开学的头几天,幼儿园门前便成为孩童伤心落泪的地方。哭声、叫喊声中传递着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妈妈,不要走!不要离开我!其中,数亚裔的孩子最能哭,有的能从早上一直哭到下午;有的因为看到其他小朋友哭而受到“感染”,也一发不可收拾。幼儿园成了“哭儿园”,情形真有点可怕。  有一个日本男童,来美国没几天,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但哭起来可丝毫不受影响,用声嘶力竭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我的日文水平仅限于“坐好”“
期刊
协调能力是指在身体运动过程中,调整与综合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使之和谐而统一的能力。让孩子进行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大脑神经中枢系统对肌肉活动支配和调节能力的发展,除了能提高肌肉活动的准确性、灵活性、稳定性,使身体活动更加自如、省力、协调而优美,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脑部发育,身心俱受益。    模仿动物爬 (8个月-3岁)  (1)小蚂蚁爬:家长可用各种玩具引诱孩子在床、地板、地毯上模仿小蚂蚁手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