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饥饿的小狗,实验地点是安装有两块木板的实验室。
第一天,木板被设置成按A板可得到肉丸子,按B板会被电击。小狗很偶然地按动了A板,结果得到了一个肉丸子;又很偶然地按动了B板,结果被电击了一下。多次尝试之后,小狗终于知道了只有按A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二天,A和B两块按板的功能被调换了。小狗刚开始当然是不断地按A板,可是每次都得到了电击,它于是尝试按一下B板,咦,居然得到了肉丸子。多次尝试之后,它终于懂得了只有按B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三天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无论按A板还是B板,都会被电击,不再有肉丸子。小狗在很努力地尝试了若干次后,终于学“乖”了,趴在地上不肯按任何一块木板。
第四天,两块木板的功能又被调整过了—随便按哪一块板都能得到吃的。但当饥饿的小狗再次进入实验室后,实验者等了又等,学“乖”了的小狗却不再作任何尝试了,甚至把肉丸子放到它的脚边,它都懒得去碰。
这个实验叫做“习得性无助”。“无助”指的是小狗什么都不愿意尝试的状态,但这种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像第三天那样,对小狗所做的任何尝试均报以电击、而没有任何肉丸子的话,小狗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被鼓励的行为,因而变得无所适从,并从根本上失去自信。
这个道理可以让我们反省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像那只尝试着的小狗一样,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得自卑和退缩,就应该记住:当孩子尝试的时候,只要不是极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的,就不要横加指责或制止,而应该—
对孩子“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帮助
当不会洗碗的孩子总想跃跃欲试时,别对他说:“不行!你会打烂碗的!”而是给他一个盆,放上几只碗,让他洗个够;当不会扫地的孩子总来抢你的扫把时,别简单地拒绝:“去去去!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个小扫把,让他扫个够,即使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了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脏地收拾干净;孩子要吃辣椒,不用担心他被辣着,尝试一次后他自然会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吃;孩子去摸菠萝,用不着告诉他上面有刺,只是在他大喊疼痛的时候对他说:“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
孩子试着自己煎鸡蛋,却把大半只鸡蛋掉到了锅的外面,对着沮丧的孩子你应该说:“不错,第一次煎鸡蛋就能把小半只鸡蛋弄进锅里了。”孩子试着自己折飞机,却没办法让飞机飞起来,你可以建议说:“把头弄尖一点试试。”切忌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讽刺挖苦,那会熄灭他的探索热情;也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可怜他,那会使他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对孩子的尝试予以进一步的启发和建议
孩子把玻璃杯摔碎了,别急着责备他粗心,而是问问他,玻璃为什么这么容易摔烂?可不可以想些办法让玻璃杯不那么容易摔破呀?孩子看卡通片入迷了,与其为此而发愁,不如问问他,想不想知道卡通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要是孩子哪一天说“我可不可以不吃饭?”完全可以让他试一次看看哦!当然,如果确实是绝对不可以试的事情,必须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他:“绝对不行。”比如孩子问,“我可不可以试试跳楼,看会不会死掉?”你可千万要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万万不可以!”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已经很没有自信了,惟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对他进行“电击”—不再动辄对他所做的事情指责、挑毛病,而是适当多给些“肉丸子”—只要他做就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当然就会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欣 彦
第一天,木板被设置成按A板可得到肉丸子,按B板会被电击。小狗很偶然地按动了A板,结果得到了一个肉丸子;又很偶然地按动了B板,结果被电击了一下。多次尝试之后,小狗终于知道了只有按A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二天,A和B两块按板的功能被调换了。小狗刚开始当然是不断地按A板,可是每次都得到了电击,它于是尝试按一下B板,咦,居然得到了肉丸子。多次尝试之后,它终于懂得了只有按B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三天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无论按A板还是B板,都会被电击,不再有肉丸子。小狗在很努力地尝试了若干次后,终于学“乖”了,趴在地上不肯按任何一块木板。
第四天,两块木板的功能又被调整过了—随便按哪一块板都能得到吃的。但当饥饿的小狗再次进入实验室后,实验者等了又等,学“乖”了的小狗却不再作任何尝试了,甚至把肉丸子放到它的脚边,它都懒得去碰。
这个实验叫做“习得性无助”。“无助”指的是小狗什么都不愿意尝试的状态,但这种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像第三天那样,对小狗所做的任何尝试均报以电击、而没有任何肉丸子的话,小狗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被鼓励的行为,因而变得无所适从,并从根本上失去自信。
这个道理可以让我们反省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像那只尝试着的小狗一样,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得自卑和退缩,就应该记住:当孩子尝试的时候,只要不是极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的,就不要横加指责或制止,而应该—
对孩子“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帮助
当不会洗碗的孩子总想跃跃欲试时,别对他说:“不行!你会打烂碗的!”而是给他一个盆,放上几只碗,让他洗个够;当不会扫地的孩子总来抢你的扫把时,别简单地拒绝:“去去去!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个小扫把,让他扫个够,即使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了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脏地收拾干净;孩子要吃辣椒,不用担心他被辣着,尝试一次后他自然会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吃;孩子去摸菠萝,用不着告诉他上面有刺,只是在他大喊疼痛的时候对他说:“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
孩子试着自己煎鸡蛋,却把大半只鸡蛋掉到了锅的外面,对着沮丧的孩子你应该说:“不错,第一次煎鸡蛋就能把小半只鸡蛋弄进锅里了。”孩子试着自己折飞机,却没办法让飞机飞起来,你可以建议说:“把头弄尖一点试试。”切忌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讽刺挖苦,那会熄灭他的探索热情;也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可怜他,那会使他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对孩子的尝试予以进一步的启发和建议
孩子把玻璃杯摔碎了,别急着责备他粗心,而是问问他,玻璃为什么这么容易摔烂?可不可以想些办法让玻璃杯不那么容易摔破呀?孩子看卡通片入迷了,与其为此而发愁,不如问问他,想不想知道卡通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要是孩子哪一天说“我可不可以不吃饭?”完全可以让他试一次看看哦!当然,如果确实是绝对不可以试的事情,必须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他:“绝对不行。”比如孩子问,“我可不可以试试跳楼,看会不会死掉?”你可千万要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万万不可以!”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已经很没有自信了,惟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对他进行“电击”—不再动辄对他所做的事情指责、挑毛病,而是适当多给些“肉丸子”—只要他做就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当然就会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欣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