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基础,在导写中促进迁移 ——谈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的构建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二年级写话到三年级写作文,这是一关键过渡期,如果指引不到位,学生对作文兴趣培养不上来,将对后续的作文教学留下很大“隐患”。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可引入丰富多样的写作活动,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致,并在活动体验与交流分享中,增强作文自信心,形成良好作文习惯,从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顺应学生心智特点,以趣味活动导写作文
  提起作文课,每位教师都会感到棘手,特别是中低段学生,对作文不了解,不知道写什么,不愿意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文,我们可以善用活动。如在开学伊始,我们并不急着向学生布置作文任务,而是与学生畅谈,了解学生、学情状况,分析学生在词汇、语言方面的掌握情况。接着,我们在作文课堂上,引入游戏活动。如引出一首古诗,让学生用方言来背诵一遍。或者演唱一首歌,让作文课堂变得更轻松、活泼。这一别出心裁的作文课堂,学生反而投入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很多学生发言的心劲儿很高,同学们略读搞笑的方言,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我们挑选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很健谈,说出了内心的喜悦;有的学生很开心,觉得这样上课很有趣。这时,有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请老师用方言来背诵一首诗。当教师背诵时,课堂的热闹氛围达到高潮。随后,看着同学们开心的样子,我们引出本节的作文话题,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一写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如此以来,每个学生都有了真切体验,便能够将自己所思、所想,不知不觉地随着活动表达出来。一些平时不爱写作的学生,也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写出二百多字的文章。因此,趣味化活动,成为推进学生作文的内驱力。
  二、发现学生生活想法,从日常记录中找素材
  作文,需要观察、感受、想象、思考,当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动。作文课堂上,同学们总是愁眉苦脸,无从下手。原因是学生缺失对生活的发现,忽视日常观察与记录。在平时教学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沉默不语,而在课间,满嘴说个不停。为什么学生有一肚子的话,在作文课上却写不出来?我们设置“课间的话”记录活动,鼓励学生在课间,对看到的事、听到的话进行记录。这样以来,每天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在“课间的话”记录中,有的记录了学生间的谈话,有的记录了一个笑话,有的记录了学生讨论老师的批评,有的记录今天遇到的奇葩事情。在第二次作文课堂,我们检查了学生的“课堂的话”基本内容,发现有些学生记录好几张。
  接着,我们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最近几天的记录内容,将最有趣、最值得向大家分享的内容,展开阅读交流,以小组方式,评选出最有趣的“课间的话”。通过评选,每个小组都选出了最佳“课间的话”,我们设置作文话题,可以以评选出来的“课间的话”为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间的话”,进行丰富和改写。同时,根据“课间的话”,我们指导学生增加“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并对“课间的话”抒写自己的想法,让“課间的话”更有趣味。这一作文活动,抓住了小学生爱说话、好议论的特点,也让学生消解了对作文的担忧。
  三、指导学生多维观察,在活动中激发作文情感
  小学生作文指导,最怕写出的文章没有情感,味同嚼蜡,繁冗拖沓。写作文,始于观察,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去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周边人、事的观察意识,从中发现不一样的视角。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创设观察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氛围,捕捉和激励学生的写作动机,写出真情实感。在写作课前两天,我们组织学生在课间对校园环境进行观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察内容。如教学楼的样式,有哪些特点?校园草坪有哪些特色?校园花坛的结构、形状是什么?校园里的树木都有哪些?它们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不对学生的观察方式及视角进行限定,反而让学生带着轻松地心情,开启了多维观察视角。同时,观察某些事物,需要指导学生把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如从前往后后,或者是由近及远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向左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从里向外看,或者从外向里看等。认识了观察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所看到的,与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摸到的感觉结合起来。
  通过设置观察活动,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体验中,自然可以突破人云亦云、平铺直叙的写作屏障。观察的活动很多种,可以观察水果,可以观察花朵,可以观察一件工艺品等等。如对于“石榴”的观察,可以从其外形、颜色写起,再观察剥开后的石榴,从其果实的特点进行描写,一粒粒紧紧挤在一起的石榴汁,亮晶晶的,从果肉里可以看到小小的白籽,好像水晶石一般。观察了石榴籽,还可以写品尝石榴的甜美感觉,饱满的果实,剥下一颗塞进嘴里,在牙齿咬开的那一刻,酸酸甜甜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由此,在观察活动中,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涌泉”,也写出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四、引入多样阅读活动,将阅读与写作对接起来
  中低年段作文指导,要积极倡导多样化阅读活动,将阅读与写作对接起来,通过阅读,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一方面,关注课内阅读,分析和提炼课文的写作特点,以文本阅读展开仿写练习,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对于景物描写的方法,作者从所观察的对象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在一起,让景物描写更有情感。由此,我们可以围绕自己的“家乡”,鼓励学生去描写家乡的美景。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对象,来介绍家乡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同样,由课内阅读向外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广泛阅读中学习、吸收、借鉴,提高语感与言语表达力。广泛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认知体验,也为写作注入了不竭源泉。很多学生抱怨语言词汇贫乏,在写作中感到无话可说,我们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寻找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
  如平时,每周举行读书讲故事活动,课外阅读指导课,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学习泛读、精读方法,从书名、目录、前言阅读中,快速辨析书籍主要内容;对阅读中遇到的精彩段落、语句、名言等,进行摘录,并进行多读、多背、多用,在日常写作中进行借鉴和应用。如有学生读了《列那狐的故事》后,从书中获得了有益感想。列那狐教给了他敢爱敢恨的性格,对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要爱,对丑恶、贪婪要狠;要学习列那狐的冷静、沉着、机智、勇敢,攻克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对中低段学生而言,写作教学不能过于僵硬,而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体验,从活动中撬动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写作动机,让作文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226500)
其他文献
最近观看了管建刚老师近几年来的几段课堂教学实录,关注到他这几年一直大力倡導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在研读了管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后,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特别是阅读如何去指向写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提出来与管老师讨论。  一、“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缺失  没有人会否认,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普遍的共识即是阅读对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的阅读能够提高写作能力。阅读究竟是如何去影响写作的呢?管建
期刊
我不是班主任,但所带的其中一个班级女生很多,50个学生,女生就占43个。在一次年级交流学情时,班主任提到,女生多了不好管理。她们大多数都有小脾气,会使小性子,同学之间帮派较多,小心眼,斤斤计较,管理起来比男生还麻烦。这情况启发了我,我想,必须举行一堂生动的语文活动课,让她们认识到把别人当朋友的重要性,明确交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有益,怎么和别人融洽相处,以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亲和力。  几天的时间,
期刊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选自《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08年版)  诗的首四句,大意是:闪光的金杯装着名贵美酒,精美的玉盘盛着珍贵的菜肴,价值是那么的昂贵。诗人却放下酒杯扔下筷子,没有一点饮食的欲望,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十个年头。十年里我亲手送走了一千多名毕业生,其中好多升入了名牌重点院校,已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但也遗憾的是有的同学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甚至找工作都成了困难。面对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我总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有人说是智力的差别,但是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千个人中智力突出的只有三个人,智力有障碍的也只有三个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智力没有太大差别。
期刊
对于我而言,阅读除了阅读本身的含义,更具有一层象征意义。因此,对于自己的阅读习惯甚或说阅读偏执,我始终十分宽容抑或说非常放纵。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读当代诗歌、不很接受当代诗人的唯一致因。对于当代诗人、当代诗歌,我总有一种很隔膜的感觉,总感觉他们的创作往往只是一种个体的狂欢,缺失了一种最底限的和他人、和社会、和时代联系的依据。  然而,在读到诗人东岳的诗集《烟疤》后,我的这种感觉却发生了一些微妙
期刊
抒写羁旅之苦、思乡之情的古诗很多,但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却别有一番动人的意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黎明之时,铎铃频催,诗人独自一人踏上了征途,在这种凄凉氛围中,心中的抑郁苦闷自不必说,可更惆怅难言的是自己的一腔思乡之情。“客行悲故乡”的一个“悲”字,使作者的这种情感呼之欲出,
期刊
山尖挂几瀑素色人家  鸡鸣晨曦狗吠炊烟  叫醒满山白发  山雀叼走了浮躁和喧哗  白云吻着冬天的脚丫  几位沟壑纵横的老人  捧出一坛热腾腾的亲情  举杯话桑麻  山下披一块浪漫银纱  民歌袅袅小调飘洒  那篮凄艳的塞外风光  成了贴在乡村额头的壁画  生命的激情煨热烈酒  醉倒一方耕耘的犁铧  我们撷一瓣透明的思绪  随手掷入心海  就可荡出一圈一圈金色的年华  于是那山民掌中褐色的屋檐  吊着
期刊
一篇短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春的窗子,让清新自由的空气扑面吹来,使我们呼吸到一缕生命的真气。  “最好是坐小划船从城外摇进来。”文章起笔略过数层,诗意的笔触从至佳至妙处切入,将读者的视听一下子带入到一片空灵剔透的境界。小船、细波、白云、风帆,一切是那样真真切切,又是那样如梦如幻。当你神往的双脚迈上弄堂青幽的石板时,“一株老藤迎着”。此一句化静为动,凭添淳风古韵,真可谓神来之笔。如果说“一株老藤”是弄
期刊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选文的范例价值,积极开掘其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地发展提供最适切的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就需要在诵读、理解、想象和拓展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全方位感知古典诗词的内在之美。  一、多维诵读,感知古诗音韵之美  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节奏、讲究韵律,彰显出鲜明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维朗读的过程中,将古诗词读正确、读
期刊
《火烧云》作为精读课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对接本篇课文学习,课后用3道练习题细化了训练要求:背诵第3~6自然段;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了解的;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这些学习目标和要求,为我们解读文本指出了方向:课文把火烧云描写得美如画,而这种美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的具体变化中得以呈现的。  一、丰富的“色变”  萧红虽然是用文字来描绘火烧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