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宇宙速度的求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一物体所具有的足以克服地球和太阳引力束缚而飞离太阳系的速度。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整理并总结出的第三宇宙速度的三种求法:
  为求第三宇宙速度,不妨设想物体先克服地球引力束缚到达地球公转轨道,再克服太阳引力束缚飞离太阳系。先求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u,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由此得:u=
  式中的MS、ME分别为太阳和地球的质量,RES公转轨道的半径,G为万有引力恒量。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u=29.8km/s。
  但是,当物体克服了地球引力束缚而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运行时,为能克服太阳引力束缚而飞出太阳系,它应具有比u更大的速度。
  设此速度为v,物体质量为m,由机械能守恒有:
  mv2-=0
  由此得:v==u
  接着求该物体在地球表面的发射速度,即第三宇宙速度v3。容易想到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太阳为参照系,物体在地球表面时,相对地球的速度为v3,相对太阳的速度就是v3+u,当其远离地球而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应具有速度,考虑到物体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在物体飞离地球过程中,地球速度几乎不变,且在该过程中,太阳引力与“物体—地球”体系速度垂直,从而不做功,则由该体系机械能守恒,有:
  m(v3+u)2-=m(u)2
  其中RE为地球半径。不难看出,式中=v12,这里v1=7.9km/s即第一宇宙速度,由此解得:
  v3=-u=13.8km/s
  另一种方法是以地球为参照系(更确切地说是以地球和物体的质心为参照系,可忽略太阳的影响,故为惯性系)。这时,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速度为v3,当其远离地球而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它应具有的速度为(相对地球),在物体飞离地球过程中,地球的速度几乎都是零,动能不变,故由机械能守恒,有:
  mv32-=m(-1)2u2
  由此可得:
  v3==16.6 km/s
  以上两种方法求第三宇宙速度,分别以太阳和地球为参照系,太阳和地球两者都是惯性系,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不同呢?哪一结果是正确的呢?
  下面我们在从另一个角度对其分析:
  首先明确第三宇宙速度是指从地球表面发射卫星逃逸太阳束缚力的最小速度。第一步先让卫星克服地球的束缚成为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运行的太阳的卫星,第二步再让其从地球公转轨道上克服太阳束缚力。
  设太阳质量为MS,地球质量为ME,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RES,地球半径为RE,已知:MS=1.99×1030kg,ME=5.8×1024kg,RES=1.5×1011m,RE=6.37×106m,G=6.67×10-11Nm2/kg2
  第一步求地球公转速度为u:
  G==
  由此式得:u=29.8km/s
  第二步求从地球轨道上克服太阳的束缚力的最小速度设为v3/,有:
  mv3/2-=0
  由此得:v3/==u
  实际上,由于在地球上发射卫星,而地球自身有速度u,若发射速度方向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则只需克服地球束缚力后,达到相对于地球u-u的速度,相对太阳便具有u的速度。设在地球上发射速度为v3,有:
  mv32-=m[(-1)u]2
  又由于v1==7.9km/s,代入数据有:
  v3=16.6km/s
  故第二种解法正确,那么第一种解法错在哪里呢?我认为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系,那么卫星在飞离地球时,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就不止,举例说明:
  如附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以v0=1m/s匀速行驶,小车内有一光滑桌面,桌面上有一小球,质量m=2kg,初速度v1=1m/s,在F=2N的外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速度为v2=2m/s(v1、v2均相对桌面),求外力F做的功。
  若以车内的观察者为参照系有:
  W=FL=mv22-mv12=3J
  若以地面为参照系,则有:
  v1/=2m/s,v2/=3m/s
  力F做的功为:
  W/=FL/=mv2/2-mv1/2=5J
  究其原因,由于是低速问题,我们可以用伽利略变换加以说明:t=t/,于是有:=。
  式中为以车内观察者为参照系的平均速度,=。
  为以地面为参照系的平均速度=。
  由此式可知:L/=L,故W/=W
  对卫星而言也是一样的,当以太阳为参照系时,m(u+v3)2-=m(u)2。
  式中第二部分就应修正,假设卫星匀减速远离地球,以地球为参照系时克服引力做功为:
  W/=·L=
  以太阳为参照系时,克服引力做功为:
  W/=·L
  同样采用伽利略变换有t=t/,即:=。
  式中:=
  在小范围内,地球的公转可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故:
  =
  代入数据有:W/=3.06W
  这样文中等式就应为:
  m(u+v3)2-3.06=m(u)2
  代入数据仍有:v3=16.7km/s。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笔者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名边远山区的生物教师,深知这句话的含义,也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是的,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而我们多少年以来的教育培育出的尽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这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束缚了我们创新思想的结果,现在只有从教育创新入手,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
期刊
现今,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全球环境在急剧地恶化,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挑战,面临着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严重的
期刊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在探究《不同蔬菜或水果中Vc的含量》时只是介绍说Vc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至于如何开展、材料用哪些、方法步骤怎样设置等等,都没有介绍。因此,本实验如何开展,实验如何进行都必须由实验教师设计完成。那么,对本实验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呢?下面就是我对该实验探究拟定的方法,并经过学生实验验证,方法可行,效果不错。增设验证实验原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立刻认同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重理论、重应用的自然学科。它独有的教材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得天独厚的良好土壤,它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而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教材体系还是教学观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灌输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之中。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上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好像我们的历史课己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过分追求“潮流”,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我就历史课堂实践中的某些教
期刊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之一,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生命本质不断地被揭示。生物学科越来越凸现出其重大作用,而生物学科在各个学校往往不受重视,初中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的,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所以,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灌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期刊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形成的根源复杂,而不良习气一旦形成,就不是能够轻易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探究病因    1、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
期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情境是历史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创设最佳的教学
期刊
近年来,物理中考中的函数图象题越来越灵活多样。借用图象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规律,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还能起到文字描述和一般的计算起不到的作用。以图象形式出现的试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象中收集解题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图象题已逐渐成为各地中考命题的必考题。本文以各种中考图象试题为例逐一分析如下:  一、路程速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