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晴(小说写作者。)
《你觉得呼吸困难吗》故事流畅,情节紧凑,语言简洁有力。这是一篇冷到极致的“无情”小说,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常理应该存在的温情。在医院化疗可以延续爸爸的生命,但妈妈执意要他出院。弟弟这个着墨最少的角色,在爸爸死后,也“长舒一口气,声音是无尽的疲惫”。暴雨夜奔来的前男友,不过是为了上床。我不再相信愛,认为自己不需要爱——在荒漠里生长的植物,已适应荒漠。妈妈有近乎变态的控制欲,爸爸曾试图逃脱,但失败了,我也在妈妈的控制中。爸爸死了,弟弟当兵,我离家工作。我们都脱离了妈妈的控制,这是一种凄凉的胜利……总之,这是一篇让人觉得呼吸困难的小说。
金小杰(女,92年生于山东青岛。教书,写诗,作品偶发。)
哀莫大于心死。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仿佛是一名砌砖匠,随着情节不断展开,作者不停画地为牢,在“我”周围构建起一堵牢固厚重的围墙。妈妈执意将“我”留在身边拒绝外出求学工作,爸爸曾经携款私奔如今身患绝症。作者在不停地“砌砖”,围城在不断加高加厚。而“我”突围抗争,拼命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前男友这最后一根稻草,却压倒了整头骆驼。至此,巨大的“砌墙”工程彻底完成,“城墙”正式落成,无路可走的绝望汹涌而来,让人觉得呼吸困难。这种不断展开情节,又对情节“围追堵截”的情节构思十分别致有趣。
梁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杂志社实习编辑,平时进行小说和诗歌创作。曾获第二届四川大学“马识途文学奖”一等奖,第十三届台湾东华大学“东华文学奖”小说组佳作奖。)
小说笔触冷静、克制,叙述者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手握冰凉的解剖刀,剖开病人温热的身体和翻涌的心绪。小说中的人物无疑都是时代之下的病患:饱受家庭困扰和内心煎熬的女主人公,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不堪妻子控制而与情人私奔的父亲,惊悸的弟弟,与父母关系冷淡到冰点的卖板面的女孩……他们内心其实无比柔软,这种柔软是痛苦的根源,但他们又都长着坚硬的外壳,以抵御炎凉世态与自身糟糕的处境,于是总体上呈现出外冷内热的症状。但这层外壳又极为压抑,很容易让身居其内的人“呼吸困难”。文学与人性的呼吸困难症,从张爱玲的《金锁记》到苏童的《另一种妇女生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直延续,而且集中体现在女性身上,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冷热交替的矛盾性、复杂性的精准把控让这篇小说具有一种切身的温度感,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他们,同此凉热。
刘加勋(90后,安徽太湖人,现居上海,爱好文学。)
小说开篇呈现出一个有气无力、悲伤、甚至有些阴冷的家庭妇女。小说写了我和刘军的感情游戏,父亲和王婶的私奔,其中夹杂着母亲对父亲的憎恨。小说隐晦地探讨了一个“爱与被爱”的主题。母亲强烈的控制欲可以理解为:母亲不想让我像父亲那样为了追求自己心中所想、抛弃家庭私奔。当然,父亲和王婶私奔,也许可以理解为是对爱情一次彻底的追求和对世俗婚姻的反叛。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语言风格阴冷,叙述简洁,文中或多或少写出了青春期无聊的生活状态,整篇小说张力十足,令人称赞。
陈初阳(1994年生人,职业工程师,业余写作者,作品偶发。)
小说截取了一个底层家庭的短暂生活片段,情节紧凑,矛盾接踵而至,语言生冷,叙事手法简单。正如余华所说,有实力有自信的写作不需要太多技巧。伏笔安排得巧妙,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牵引至文中,这在快节奏时代显得非常重要。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没有浓墨重彩,几句简单的铺垫和语言描写就勾勒出圆润饱满的人物形象,非常体现作者的写作功底。小说的主人公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不能自主、被“母亲”控制、内心孤独、不被理解和关注的青少年群体,可以说是部分同龄人的现况。仔细品读其中的语言让人感到刺骨的冰冷而又欲罢不能,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杨绿(1993年生人,写小说,作品见《红豆》等杂志。)
好的小说应该直击人心,产生非比寻常的震撼力。这篇小说使我想到加缪的《局外人》,“我”更像生活的格格不入者,为了满足母亲的控制欲,被母亲关在家里,后偶然遇到多年未见的前男友,稀里糊涂发生关系后,妄图抓住这一条绳索。小说分为四条线,“我”与母亲,母親与父亲,“我”与前男友,父亲与情人,层层相扣,一点点展开,情节紧凑,语言简洁,矛盾集中。
沈言(1994年生人,作品见《牡丹》等杂志。)
这篇小说的文字冷、硬,叙述克制,带点邪气,是少见的语调,阴冷绝望扑面而来,紧紧抓住你的心。这种风格使人联想到另一个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人生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小说一开始就把人带入阴冷的巢穴,读下去愈加冷酷,直白写出人性的冲突、黑暗面,像一把尖刀,够冷,非常难得。
(责编:周朝军)
《你觉得呼吸困难吗》故事流畅,情节紧凑,语言简洁有力。这是一篇冷到极致的“无情”小说,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常理应该存在的温情。在医院化疗可以延续爸爸的生命,但妈妈执意要他出院。弟弟这个着墨最少的角色,在爸爸死后,也“长舒一口气,声音是无尽的疲惫”。暴雨夜奔来的前男友,不过是为了上床。我不再相信愛,认为自己不需要爱——在荒漠里生长的植物,已适应荒漠。妈妈有近乎变态的控制欲,爸爸曾试图逃脱,但失败了,我也在妈妈的控制中。爸爸死了,弟弟当兵,我离家工作。我们都脱离了妈妈的控制,这是一种凄凉的胜利……总之,这是一篇让人觉得呼吸困难的小说。
金小杰(女,92年生于山东青岛。教书,写诗,作品偶发。)
哀莫大于心死。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仿佛是一名砌砖匠,随着情节不断展开,作者不停画地为牢,在“我”周围构建起一堵牢固厚重的围墙。妈妈执意将“我”留在身边拒绝外出求学工作,爸爸曾经携款私奔如今身患绝症。作者在不停地“砌砖”,围城在不断加高加厚。而“我”突围抗争,拼命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前男友这最后一根稻草,却压倒了整头骆驼。至此,巨大的“砌墙”工程彻底完成,“城墙”正式落成,无路可走的绝望汹涌而来,让人觉得呼吸困难。这种不断展开情节,又对情节“围追堵截”的情节构思十分别致有趣。
梁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杂志社实习编辑,平时进行小说和诗歌创作。曾获第二届四川大学“马识途文学奖”一等奖,第十三届台湾东华大学“东华文学奖”小说组佳作奖。)
小说笔触冷静、克制,叙述者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手握冰凉的解剖刀,剖开病人温热的身体和翻涌的心绪。小说中的人物无疑都是时代之下的病患:饱受家庭困扰和内心煎熬的女主人公,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不堪妻子控制而与情人私奔的父亲,惊悸的弟弟,与父母关系冷淡到冰点的卖板面的女孩……他们内心其实无比柔软,这种柔软是痛苦的根源,但他们又都长着坚硬的外壳,以抵御炎凉世态与自身糟糕的处境,于是总体上呈现出外冷内热的症状。但这层外壳又极为压抑,很容易让身居其内的人“呼吸困难”。文学与人性的呼吸困难症,从张爱玲的《金锁记》到苏童的《另一种妇女生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直延续,而且集中体现在女性身上,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冷热交替的矛盾性、复杂性的精准把控让这篇小说具有一种切身的温度感,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他们,同此凉热。
刘加勋(90后,安徽太湖人,现居上海,爱好文学。)
小说开篇呈现出一个有气无力、悲伤、甚至有些阴冷的家庭妇女。小说写了我和刘军的感情游戏,父亲和王婶的私奔,其中夹杂着母亲对父亲的憎恨。小说隐晦地探讨了一个“爱与被爱”的主题。母亲强烈的控制欲可以理解为:母亲不想让我像父亲那样为了追求自己心中所想、抛弃家庭私奔。当然,父亲和王婶私奔,也许可以理解为是对爱情一次彻底的追求和对世俗婚姻的反叛。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语言风格阴冷,叙述简洁,文中或多或少写出了青春期无聊的生活状态,整篇小说张力十足,令人称赞。
陈初阳(1994年生人,职业工程师,业余写作者,作品偶发。)
小说截取了一个底层家庭的短暂生活片段,情节紧凑,矛盾接踵而至,语言生冷,叙事手法简单。正如余华所说,有实力有自信的写作不需要太多技巧。伏笔安排得巧妙,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牵引至文中,这在快节奏时代显得非常重要。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没有浓墨重彩,几句简单的铺垫和语言描写就勾勒出圆润饱满的人物形象,非常体现作者的写作功底。小说的主人公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不能自主、被“母亲”控制、内心孤独、不被理解和关注的青少年群体,可以说是部分同龄人的现况。仔细品读其中的语言让人感到刺骨的冰冷而又欲罢不能,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杨绿(1993年生人,写小说,作品见《红豆》等杂志。)
好的小说应该直击人心,产生非比寻常的震撼力。这篇小说使我想到加缪的《局外人》,“我”更像生活的格格不入者,为了满足母亲的控制欲,被母亲关在家里,后偶然遇到多年未见的前男友,稀里糊涂发生关系后,妄图抓住这一条绳索。小说分为四条线,“我”与母亲,母親与父亲,“我”与前男友,父亲与情人,层层相扣,一点点展开,情节紧凑,语言简洁,矛盾集中。
沈言(1994年生人,作品见《牡丹》等杂志。)
这篇小说的文字冷、硬,叙述克制,带点邪气,是少见的语调,阴冷绝望扑面而来,紧紧抓住你的心。这种风格使人联想到另一个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人生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小说一开始就把人带入阴冷的巢穴,读下去愈加冷酷,直白写出人性的冲突、黑暗面,像一把尖刀,够冷,非常难得。
(责编:周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