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的虚拟与历史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b1b1ccdd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的虚拟农场游戏玩家众多,玩家在种植农作物之余可以互相“偷菜”,在“防”与“偷”中乐此不疲,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偷菜”游戏是有民俗渊源的。古人称其为“偷青”,许多南方地区有此风俗。如在广东广宁(今属肇庆),清代道光时《广宁县志》称:“十五散灯,是夜幼小男女,或三或五,向各圃偷菜,谓之‘偷青’。”在广东德庆,光绪年间《德庆州志》谓:十五夜“摘邻园蔬煮食,曰‘偷青’,亦曰‘拗青’”。同时期《四会县志》亦载:“元夜,妇女步月至人家,撷菜少许,曰‘偷青’。”在贵州兴义,近人蒋秋溪《兴义竹枝词》诗注称:“元夜偷人蔬菜,谓之‘偷青’。”在湖南资兴,妇女“偷青”回家,还要唱《孟姜女》,因为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时曾偷青果腹。
  “偷青”风俗还有美好寓意,寄寓着百姓对未来生活、瓜瓞绵长的憧憬。一是觅得佳偶。在台湾,俗谚云:“偷得菜,嫁个好老公;偷得菜,嫁个好女婿。”未婚少女不光可以“偷青”,还可以“摸秋”即趁中秋月圆之时,到别家田地里偷瓜果吃,寓意婚姻如意、得配佳偶。二是得子之兆。在广东阳江,上元“夕摘邻家园蔬,谓之‘偷青’,取得子之兆”(《阳江志》卷七)。三是祝福下一代。在广西思恩(今属环江),元夕那天,“菜园例须开放,任人游观,游园者并可自由摘取少量葱、芹之类,供孩童提玩,盖取‘聪、勤’谐音,园主不得干涉。俗称此类游玩为‘偷青’”(《思恩县志》第二编)。
  当然,这种特定时段的短暂放纵,还是要有节制的。虽然名义上不禁,但“偷”者亦应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是由女子或孩童空手前往,不能带提篮等工具,够尝鲜即可。“偷青”在清代风靡一时,到了民国时期则已式微。
其他文献
刚读完《“书读完了”》(《读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之后,脑际就泛起这个题目。本世纪以来,科学的巨大进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新问题非及时作出哲学新概括不可。答案当然多种多样,也有人从我国先秦时代的老庄的“道”里找到了合适语言。这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寻根。读了几十年书,浮光掠影,至多击水振荡成声而已,深悔髫龄就学时的茫然无知,眼下还在千方百计地既追益时光又索阅经典要津,这同样是一种治学途径的寻根。唯有寻根
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若想立足于社会,必须有知识和才能。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国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学校之间差别很大,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明显高于一般中学。一些家长为了实现子女成才的愿望,使子女将来能够考上大学,通过各种关系,想方设法让孩子挤入重点中学,有的还要付出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择校费。家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值得吗?真能如愿以偿吗?针对这个问题我
被卢卡契誉为“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托马斯·曼,在西方的某些评论中是纳入现代派作家的行列的。如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后现代派”的代表巴思说:“‘后现代派文艺美学’的前驱可以循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伟大的现代派作家如T.S.艾略特、威廉·福克纳、安德烈·纪德、詹姆斯·乔伊斯、弗兰茨·卡夫卡、托马斯·曼、罗伯特·穆西尔……一直上溯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①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彼得·福克纳在《现代主义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出版之后,曾送了一本给李厚。扉页上,朱先生还题了首诗,最后两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翻新自有后来人”。  朱先生是中国美学界的老前辈,李泽厚则是当今美学论坛上的健将。他们之间与其说是师友,还不如说是学理上的“论敌”,或者说既是“论敌”又是师友,学术上这两者本来就浑然难分的。李泽厚的一部《美学论集》,恰好也在最近问世,那其中的文章,大部分是“文化革命”前就已发表的。尤其那几篇和朱
讲到读书,有人说开卷有益,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说法各不相同,也各有其偏颇的一面。其实照我看来,这两句话倒是有机地联系,不可偏废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何尝不对,因为有些书说真话不多,说假话不少,你倘然完全相信了他,势必上当无疑。五七年那一阵子,有些人就是太相信书上的话,对照古本,言必有据,结果挣来一顶帽子,几乎不得翻身。有的人要烧书,有的人要摔笔,虽不属于“吃一堑,长一智”之列,其心是
提要:古埃及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危机出现在古王国崩溃之后。主要由于中央政权的崩溃导致大饥馑的发生。地方统治者尝试使用发明新的人工灌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与人工灌溉工程的发明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联系,并不符合“治水专制主义”学说。  关键词:古代埃及国家;离心化危机;管理在古代,埃及被称为罗马的谷仓。埃及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得它的生存看似十分成功,但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因为法老时期也
相声,亦呼“段子”,其源可溯于优语、参军。王国维集唐宋优语五十条,成《优语录》,以为可以考戏剧之源,寻变迁之迹。任二北先生扩而充之,自周迄于近代,共得三百余条,成《优语集》,可称大备。  我对优语,最感兴趣的是其“谏语”,每每奇怪何以对时政得失的指斥,不出于公卿士大夫之口,而多见之于优伶。  譬如,一伶扮官到任,见百姓告状则大喜曰:“好事来了!”下厅向告状者深揖。隶人不解,说:如何这等敬他?官曰:
有些作品名望很大,读时满怀热情,但读后感到不过尔尔,未免失望。有些作品事前一无所知,往往带着探险的精神去读,开始时还担心能否读完。可是大出意料之外,越读越有兴趣,要放也放不下,读完后尚有意犹未足之感,我读王莹同志的自传小说《宝姑》时就是怀着后一种心情的。  王莹同志是著名的话剧、电影演员,她的演技高明,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对她有如此出色的文学才华,在读《宝姑》之前,说实话,我是很不了解的。  世界上
读郭毅生著《太平天国经济制度》    一    读完郭毅生同志的近著《太平天国经济制度》,油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些事来。我于五十年代中,得读郭毅生同志《论新兴市民等级在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作用》一文。以往我曾探索过天地会创立问题。认为天地会的思想源自明洪武年间罗贯中《水浒传》,但为什么天地会的创立不见于十四世纪后期,而见于十七世纪的七十年代呢?在政治上说是由于反清复明,但在经济上看其原因何在呢?毅生同
八十高龄的老作家贾祖璋把他解放前所写的《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学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几本散文集子精选,编成《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已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处出版了。虽然贾老把这些散文称之为“科普创作”,但在捧读之余,却常常想,它们不正是描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诗篇吗?  我这样想,丝毫没有贬低科普读物、抬高文学作品之意。近年来有人掀起科学文艺姓“科”姓“文”之争,我认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