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儿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94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6株,占59.89%,革兰阳性球菌238株,占25.19%,真菌141株,占14.92%;革兰阴性杆菌最具敏感性的抗菌药物是美罗培南等。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208-02
分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很难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初始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其难培养的特性,很少在细菌室的常规培养中培养出[1]。临床医生也常常是根据经验来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忽视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的重要性。我院特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对945例样本 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945株病原菌,回顾性分析其中菌种分布和耐药性。945株病原菌均通过一次性吸痰器由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孔进入,吸取鼻咽下部痰液送检而得。其中男性患儿512例,女性患儿433例;患儿年龄1岁-14岁;平均(6.4±1.4)岁。若样本送检不合格则重新采样送检。
1.2病例选取标准
本组患儿均为我院门诊收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者,纳入标准:①一个月内未使用大环内酯型抗生素治疗;②发病至入院期间有使用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而未愈。排除标准:①患有气管异物、结核感染及相关器质性疾病者[2]。
1.3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的相关操作规程对菌种进行分离、培养等,应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同时应用配套药敏试验卡对患儿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监测。
1.4质量控制
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美国委员会制定的药敏质控标准[3],对鉴定试剂、药敏分析抗菌药纸片的检验进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为ATCC27853,大肠埃希菌为ATCC25922。
1.5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以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2结果
2.1本组患儿中常见的病原菌种类与构成比分析
本研究的945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566株,比例为59.89%,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109株(19.28%)、肺炎克雷伯菌121株(21.38%)、铜绿假单胞菌55株(9.72%)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有238株,比例为25.19%,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14%(17/238)、金黄色葡萄球菌7.98%(19/238)等;真菌141株,比例为14.92%。
2.2本组革兰氏病菌与常规抗菌药的耐药率分析
分析显示,三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常规抗菌药中耐药性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也表现不同程度耐药性,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91.21%、52.69%、0、72.29%、57.39%,肺炎克雷伯菌对上述5种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分别为89.75%、56.36%、74.20%、54.41%,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别为93.29%、53.11%、0.13%、74.10%、60.26%。
同时,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则具有明显敏感性。
3结论
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的感染。上呼吸道有细菌性和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患,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通常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而致,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需明确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菌素。目前,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抗菌素越来越多,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同时由于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大剂量使用,导致肠球菌与假单胞铜绿杆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因此,强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应当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2]。
随着临床中多重耐药性的增加,临床抗菌素的选择难度也更大。普通抗生素如头孢类、氨苄西林等,革兰氏阴性菌对其已产生高度耐药性,而美罗培南等药物敏感性则较高。本研通过对2007年-2009年间的945例患儿样本的检验,经对945株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菌株后鉴定分析显示,59.89%为革兰氏阴性杆菌,25.19%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4.92%为真菌。提示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因革兰氏阴性杆菌致病的比例较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显示,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以大肠埃希菌为例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91.21%;其次为头孢类抗菌药:头孢类则在52.69%-72.29%之间;美罗培南为0%。提示肺炎克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而头孢类抗菌药物也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对于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则较低。分析病原菌对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美罗培南的药理学作用对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且容易透过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的细胞壁,并与靶点结合,最终达到抑菌效果的[3]。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敏感性,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致病菌中,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美罗培南对该类病菌的敏感性较好,可适当应用。笔者认为,临床需增加和细菌室的沟通,尽可能全面了解细菌耐药机制等,治疗时也应严格按照敏感试验合理正确应用抗生素,进一步降低耐药性产生。
参考文献:
[1]王飞燕,程军.小儿心脏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6):456-459.
[2]张海琼,唐宁.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165-4167.
[3]牛安琳.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7):149-150.
【关键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208-02
分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很难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初始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其难培养的特性,很少在细菌室的常规培养中培养出[1]。临床医生也常常是根据经验来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忽视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的重要性。我院特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对945例样本 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945株病原菌,回顾性分析其中菌种分布和耐药性。945株病原菌均通过一次性吸痰器由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孔进入,吸取鼻咽下部痰液送检而得。其中男性患儿512例,女性患儿433例;患儿年龄1岁-14岁;平均(6.4±1.4)岁。若样本送检不合格则重新采样送检。
1.2病例选取标准
本组患儿均为我院门诊收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者,纳入标准:①一个月内未使用大环内酯型抗生素治疗;②发病至入院期间有使用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而未愈。排除标准:①患有气管异物、结核感染及相关器质性疾病者[2]。
1.3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的相关操作规程对菌种进行分离、培养等,应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同时应用配套药敏试验卡对患儿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监测。
1.4质量控制
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美国委员会制定的药敏质控标准[3],对鉴定试剂、药敏分析抗菌药纸片的检验进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为ATCC27853,大肠埃希菌为ATCC25922。
1.5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以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2结果
2.1本组患儿中常见的病原菌种类与构成比分析
本研究的945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566株,比例为59.89%,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109株(19.28%)、肺炎克雷伯菌121株(21.38%)、铜绿假单胞菌55株(9.72%)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有238株,比例为25.19%,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14%(17/238)、金黄色葡萄球菌7.98%(19/238)等;真菌141株,比例为14.92%。
2.2本组革兰氏病菌与常规抗菌药的耐药率分析
分析显示,三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常规抗菌药中耐药性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也表现不同程度耐药性,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91.21%、52.69%、0、72.29%、57.39%,肺炎克雷伯菌对上述5种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分别为89.75%、56.36%、74.20%、54.41%,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别为93.29%、53.11%、0.13%、74.10%、60.26%。
同时,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则具有明显敏感性。
3结论
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的感染。上呼吸道有细菌性和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患,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通常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而致,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需明确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菌素。目前,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抗菌素越来越多,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同时由于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大剂量使用,导致肠球菌与假单胞铜绿杆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因此,强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应当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2]。
随着临床中多重耐药性的增加,临床抗菌素的选择难度也更大。普通抗生素如头孢类、氨苄西林等,革兰氏阴性菌对其已产生高度耐药性,而美罗培南等药物敏感性则较高。本研通过对2007年-2009年间的945例患儿样本的检验,经对945株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菌株后鉴定分析显示,59.89%为革兰氏阴性杆菌,25.19%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4.92%为真菌。提示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因革兰氏阴性杆菌致病的比例较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显示,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以大肠埃希菌为例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91.21%;其次为头孢类抗菌药:头孢类则在52.69%-72.29%之间;美罗培南为0%。提示肺炎克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而头孢类抗菌药物也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对于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则较低。分析病原菌对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美罗培南的药理学作用对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且容易透过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的细胞壁,并与靶点结合,最终达到抑菌效果的[3]。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敏感性,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致病菌中,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美罗培南对该类病菌的敏感性较好,可适当应用。笔者认为,临床需增加和细菌室的沟通,尽可能全面了解细菌耐药机制等,治疗时也应严格按照敏感试验合理正确应用抗生素,进一步降低耐药性产生。
参考文献:
[1]王飞燕,程军.小儿心脏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6):456-459.
[2]张海琼,唐宁.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165-4167.
[3]牛安琳.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