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美术教学应当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间怎样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充分地发挥美术教育的功效。
在以往的教育中,常常认为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属于智育,而政治等学科属于德育,音乐、美术属于美育,体育课属于体育,劳动课属于劳动教育。这样分科,虽然强调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独立性,但却割断了学科间的内部联系,限制了学生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不利于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育”并不是互不相关的教育内容,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讲到美术与语文的关系,就不得不讲到诗。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这充分的说明了诗与画的美妙结合。诗通过文字让我们想象美好画面。而画却可以更直观的将这美妙景色奉献眼前。二者结合,更能令我们产生美好的视觉与知觉的感受。在我曾经讲过的一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就完整的讲到了中国山水画与诗完美结合的例子。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宋马远的一幅《寒江独钓图》便与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相得益彰,将画与诗结合在一起品味,更能够体会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独特意境。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九年级上册的《敦煌莫高窟》一课中讲到“飞天”壁画原本色彩绚丽,但现在画中的人物已变成黑色,可以让学们来探讨一下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黑色物质是硫和鉛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有颜料中含铅元素的化合物与空气中微量的硫化氢(H2S)缓慢作用形成的。这样就把化学知识深入进了美术课堂。
美术欣赏主要是看,看画、看图。画是无声的,我将美术与音乐巧妙结合之后就会让观者产生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在《春天的畅想》一课中,我就将美术欣赏和音乐结合在了一起。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小草回绿,百花齐放。而在我们用图片回顾这些美好场景的时候,加上像 《春游》、《春天奏鸣曲》等在音乐教材里的乐曲,能让学生更好感知如诗如画的春天。
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必定要牵扯到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时代特征,所以美术同历史学科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在欣赏波提切利的《春》这幅作品的时候,就要从画片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忧郁讲到为什么波提切利的画会带给大家这样的感受,那是因为画家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波提切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伤。
绘画课上,讲到美术中的“三原色”红、黄、蓝学生会提出疑问这和物理老师所讲的三原色怎么不一样?借此机会可以对学生讲解美术中的三原色指的是颜色三原色,物理中的三原色指的是光三原色:红、绿、蓝,前者混合为黑,后者混合为白,因为学科的不同所以对很多概念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种学科差异.讲到《用明暗表达物体》时“三大面”“五大调”形成的原因这又会和物理学中的“光学”联系在了一起,在作画时我们要研究光源方向、远近、强弱不同对物体所产生的明暗、投影、反光、高光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这些看似美术知识也需要物理学科作出很好的铺垫才能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新课改数学的教本80%是以图为主,使得数学里融入了大量美术知识,同时美术课中也融合了很多的数学内容,使得美术与数学相辅相成。通过美术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从图画中得出信息,对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的培训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习《中国山水画》时那就必须运用到我们的地理知识,学生必须了解我国的气候、地势地貌特征.我国北方地区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四季温差大,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稀少。因此,北方的山就形成了山势挺拔、险峻、山体棱角突出、石面粗朴,犹如斧劈一般的视觉效果。而南方地区平均气温高,气候湿润,降水量充足,经过长期风化,山体形成了平缓、起伏较小的特点。在具体绘画风格特征上,北方山水画以表现北方的石质山为主体,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巨石、苍松为内容,林木挺拔,多乔木。而南方山水画以表现南方的土质山为主体,以平远式的平原、丘陵为内容,林木葱茏,多灌木。在山体造型上,山势平缓,多杂草,土多石少。
在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大卫》时人物展现出男性的肌肉线条、阳刚、力量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时又与体育学科联系在了一起,教育学生崇尚健康阳光的生活,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实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新的课程改革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勇于付诸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美术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为之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大胆实践,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兴趣得到培养,视野得到开拓,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
在以往的教育中,常常认为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属于智育,而政治等学科属于德育,音乐、美术属于美育,体育课属于体育,劳动课属于劳动教育。这样分科,虽然强调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独立性,但却割断了学科间的内部联系,限制了学生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不利于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育”并不是互不相关的教育内容,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讲到美术与语文的关系,就不得不讲到诗。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这充分的说明了诗与画的美妙结合。诗通过文字让我们想象美好画面。而画却可以更直观的将这美妙景色奉献眼前。二者结合,更能令我们产生美好的视觉与知觉的感受。在我曾经讲过的一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就完整的讲到了中国山水画与诗完美结合的例子。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宋马远的一幅《寒江独钓图》便与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相得益彰,将画与诗结合在一起品味,更能够体会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独特意境。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九年级上册的《敦煌莫高窟》一课中讲到“飞天”壁画原本色彩绚丽,但现在画中的人物已变成黑色,可以让学们来探讨一下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黑色物质是硫和鉛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有颜料中含铅元素的化合物与空气中微量的硫化氢(H2S)缓慢作用形成的。这样就把化学知识深入进了美术课堂。
美术欣赏主要是看,看画、看图。画是无声的,我将美术与音乐巧妙结合之后就会让观者产生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在《春天的畅想》一课中,我就将美术欣赏和音乐结合在了一起。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小草回绿,百花齐放。而在我们用图片回顾这些美好场景的时候,加上像 《春游》、《春天奏鸣曲》等在音乐教材里的乐曲,能让学生更好感知如诗如画的春天。
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必定要牵扯到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时代特征,所以美术同历史学科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在欣赏波提切利的《春》这幅作品的时候,就要从画片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忧郁讲到为什么波提切利的画会带给大家这样的感受,那是因为画家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波提切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伤。
绘画课上,讲到美术中的“三原色”红、黄、蓝学生会提出疑问这和物理老师所讲的三原色怎么不一样?借此机会可以对学生讲解美术中的三原色指的是颜色三原色,物理中的三原色指的是光三原色:红、绿、蓝,前者混合为黑,后者混合为白,因为学科的不同所以对很多概念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种学科差异.讲到《用明暗表达物体》时“三大面”“五大调”形成的原因这又会和物理学中的“光学”联系在了一起,在作画时我们要研究光源方向、远近、强弱不同对物体所产生的明暗、投影、反光、高光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这些看似美术知识也需要物理学科作出很好的铺垫才能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新课改数学的教本80%是以图为主,使得数学里融入了大量美术知识,同时美术课中也融合了很多的数学内容,使得美术与数学相辅相成。通过美术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从图画中得出信息,对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的培训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习《中国山水画》时那就必须运用到我们的地理知识,学生必须了解我国的气候、地势地貌特征.我国北方地区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四季温差大,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稀少。因此,北方的山就形成了山势挺拔、险峻、山体棱角突出、石面粗朴,犹如斧劈一般的视觉效果。而南方地区平均气温高,气候湿润,降水量充足,经过长期风化,山体形成了平缓、起伏较小的特点。在具体绘画风格特征上,北方山水画以表现北方的石质山为主体,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巨石、苍松为内容,林木挺拔,多乔木。而南方山水画以表现南方的土质山为主体,以平远式的平原、丘陵为内容,林木葱茏,多灌木。在山体造型上,山势平缓,多杂草,土多石少。
在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大卫》时人物展现出男性的肌肉线条、阳刚、力量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时又与体育学科联系在了一起,教育学生崇尚健康阳光的生活,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实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新的课程改革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勇于付诸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美术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为之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大胆实践,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兴趣得到培养,视野得到开拓,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