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自身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再重新出现。因此要实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思想就必须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论从史出,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和综合能力。电化教学正是适应了现代历史教育的这种要求从而为广大历史教师接受、认同,并日趋成熟的。 历史教学与电教媒体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个既陌生又隐约浮现的轻松、生动、富有朝气的崭新世界,使学生从浩淼的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愤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特别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欣赏了美妙的音乐,观看了电影、电视、录相剪辑,观察了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他们那种欢悦的表情令我陶醉,我经常从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他们不断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来让学生们学得更快乐,学得更好。如何优化电教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一大问题。
一、 创设历史场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历史知识,而且要教学生从历史事件本身去思考和归纳历史发展的规律,以达到以古鉴今明事晓理的目的。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对感性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力,如果我们总是用枯燥的语言来进行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会让学生反感,而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历史事件,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感官,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一目中,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如《〈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少尉与野田岩少尉在南京举行杀人竞赛》的图片、《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割下的中国人的头颅》等图片。再将这些图片与现在的一些事实如“2002年7月8日的日本右翼分子趁机抬头,禁止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新闻相对比,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无须教师用生硬空洞的语言,长篇累犊地教育,仅仅是几张真实的照片就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深刻的认识爱国主义的重要!
二、 历史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形成整体的空间概念
历史与地理的关系是紧密的,但在传统的教育条件下,在历史课堂里讲授历史地图仅能依靠地图册和挂图,但是这种方式不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时空概念。特别是在讲战争的时候,很不方便。而多媒体中的Flash软件可以制作动画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战争的形势和经过。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板块时,可使用《日本历年侵略中国领土略图》的Flash,直观地掌握日本从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以及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战略考虑。这样,学生就能对整个抗日战争形成时空的整体印象。
三、 课件教学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教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局限于黑板的篇幅,往往只能从局部分析教材。而在Microsoft PowerPoint中,可充分运用幻灯片的优点,用主板书将整个知识框架建造出来,然后在讲知识点的时候,用超级连接功能,将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这样既照顾到了整个知识结构,有兼顾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一节中,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这一知识点就包含了第一章第五节的一些内容,那教师就可以运用Microsoft PowerPoint中的超级连接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展开来讲,再回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一部分来。这样就做到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两不误。
四、运用电教媒体和创设情境
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世界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上课开始就放录像,先播放一组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现实镜头,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后因势利导播放二战胜利阶段的几组重要镜头,从而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犹如身临其境,展开已学知识的联想,在学生思维活动达到高潮时我突然打出幻灯片《二战后的欧洲政区》,并提出这样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地影响是什么?谁在二战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增强了?为什么?又出示幻灯片《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成就感令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既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知识递进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历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应注意历史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电教手段,准确把握电教使用的最佳时机,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历史课看作“豆芽儿学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加之这类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这些都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怎样避免或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呢?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媒体教学是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 创设历史场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历史知识,而且要教学生从历史事件本身去思考和归纳历史发展的规律,以达到以古鉴今明事晓理的目的。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对感性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力,如果我们总是用枯燥的语言来进行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会让学生反感,而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历史事件,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感官,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一目中,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如《〈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少尉与野田岩少尉在南京举行杀人竞赛》的图片、《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割下的中国人的头颅》等图片。再将这些图片与现在的一些事实如“2002年7月8日的日本右翼分子趁机抬头,禁止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新闻相对比,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无须教师用生硬空洞的语言,长篇累犊地教育,仅仅是几张真实的照片就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深刻的认识爱国主义的重要!
二、 历史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形成整体的空间概念
历史与地理的关系是紧密的,但在传统的教育条件下,在历史课堂里讲授历史地图仅能依靠地图册和挂图,但是这种方式不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时空概念。特别是在讲战争的时候,很不方便。而多媒体中的Flash软件可以制作动画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战争的形势和经过。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板块时,可使用《日本历年侵略中国领土略图》的Flash,直观地掌握日本从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以及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战略考虑。这样,学生就能对整个抗日战争形成时空的整体印象。
三、 课件教学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教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局限于黑板的篇幅,往往只能从局部分析教材。而在Microsoft PowerPoint中,可充分运用幻灯片的优点,用主板书将整个知识框架建造出来,然后在讲知识点的时候,用超级连接功能,将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这样既照顾到了整个知识结构,有兼顾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一节中,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这一知识点就包含了第一章第五节的一些内容,那教师就可以运用Microsoft PowerPoint中的超级连接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展开来讲,再回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一部分来。这样就做到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两不误。
四、运用电教媒体和创设情境
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世界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上课开始就放录像,先播放一组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现实镜头,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后因势利导播放二战胜利阶段的几组重要镜头,从而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犹如身临其境,展开已学知识的联想,在学生思维活动达到高潮时我突然打出幻灯片《二战后的欧洲政区》,并提出这样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地影响是什么?谁在二战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增强了?为什么?又出示幻灯片《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成就感令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既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知识递进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历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应注意历史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电教手段,准确把握电教使用的最佳时机,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历史课看作“豆芽儿学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加之这类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这些都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怎样避免或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呢?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媒体教学是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