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偏远的天然牧场,昭苏县拥有丰富的草牧资源。不过,这里地广人稀,使得党建工作及牧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尽管远教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却难称显著。其原因就是站点的功能太过单一。为此,昭苏县远程办加强了站点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的转化,使得远教站点真正成了草原上的“万事通”。
民事决策的 “议事庭”
昭苏县有40%的牧民群众长年散布在1.1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如果村里要召开村民议事会,许多党员群众就必须从四面八方或骑马或驾摩托车赶十几公里的路汇聚到村办公室。因为交通不便,久而久之来开会的人越来越少,致使一些政策方针无法及时传达下去。村民议事也成了牧区的老大难问题。
远教在牧区开展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很多牧民朋友纷纷走进了站点。牧业村的村干部们就有这样的体会:“都说牧区找个人麻烦、通知个事难,现在好了,只要到远教站点转转,人是一找一个准。”新情况让村干部看到了远教站点的新功能。他们很快就在站点里挂起了意见箱,并定期在毡房里开起了“议事会”。基层站点“议事庭”这种新的民事决策模式得到了远程办的充分认可。为推广它,远程办还专门制定了“牧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即每五户牧民中推选一名牧民代表,只要遇到与牧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就先由远教操作员联系牧民代表,再到牧民家中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再召开牧民代表会议,根据所征求的意见,进行民主表决。牧民在议事过程中可以提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各类意见、建议,由操作员进行认真汇总。对于能解决的问题给予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再向上级反映。
在远教站点建起的“议事庭”受到了牧民们的普遍欢迎和信任,一年来,在毡房里就为牧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36件,草场纠纷5件。
牧区孩子的 “欢乐园”
牧区远教站点吸引来的不光是大人,许多孩子也成了站点的常客。只要有空余时间,他们就会三三两两地结伴到站点来,通过笔记本电脑收看远教资源中的动画片。时间一长,很多小朋友居然学会了不少汉语。而2008年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春苗工程”,加强学前双语教学的第一年,昭苏县作为一个牧业大县,也正在为双语教学难普及的问题伤透脑筋。
根据上述情况,县远程办经过多方协调,于2008年7月8日在洪纳海乡赛克散村成立了第一所牧区远教“双语”幼儿园,利用牧区移动型远教站点和现有的帐篷、电脑、桌椅等资源,解决了办学场所问题;远教操作员本身就会双语,再到县直幼儿园进行专门培训,师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幼儿园正式运行时,昭苏县委组织部还专门通过党建互动和部门帮扶等形式,为牧区“双语”幼儿园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帮助,为这所毡房幼儿园备齐了桌椅、挂图、玩具、VCD光碟等设施。
移动型远教站点完善的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牧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环境,牧民群众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2008年8月1日,县委组织部还特别为该园举办了开学典礼,并组织全县各乡镇牧区主管领导前来观摩,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破解牧区双语教学难问题的最佳途径。
边境一线的 “观察哨”
昭苏县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边境线长达245公里。而牧区分散、交通不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边境线上的信息流通。就连法制知识的宣传工作,也要依靠乡镇工作人员骑着马翻山越岭走出去,就更不用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了。胡松图哈尔逊乡的努尔江家曾在一个晚上丢了八只羊羔,对于牧民,这可是命根子。努尔江一大早就骑着马到村委会报告,可这一来一回三个多小时,偷羊的人早已没了踪影。
为了应对这些现实问题,远程办继续拓展了站点功能,利用远教站点组建了一支军、警、民远教网络信息联防队,与基层村级党支部组建边境牧区维稳联防队,在牧区群众中每十户挑选出一名治安联络员,帮助当地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分析调查,加强对偏远边境牧区的巡逻,重点巡查宗教活动情况和社会治安情况,坚持远教站点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一有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目前,昭苏县在边境地区共成立了13个这样的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参加党员干部数量达860名,共排查、梳理、调解各类矛盾8起,发放法律咨询手册600余本。
医疗卫生的 “保健站”
随着远教站点功能的不断拓展,牧区为民服务的平台也越来越多,“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站”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医疗部门的帮扶,远程办在站点上组建了医疗辅导救助站,不仅配备了常见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还定期组织县医院的医生到站点开展医疗服务、健康知识讲座、常见病预防、意外伤害急救等方面的宣教和巡诊活动。先后为568户牧民提供了送药和就医服务,赠送各类的药品价值达3600余元。
据当地牧民介绍,以前牧区没有固定的医疗机构,各种婚育法规宣传只能通过马背宣讲的形式开展,其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很小,自从草原上建起了远程教育站点,各种学用活动方便了,草原上的人知识面也广了,远程教育也逐渐成了牧区党员群众离不开的好帮手。
(作者单位为新疆昭苏县委组织部远程办)
民事决策的 “议事庭”
昭苏县有40%的牧民群众长年散布在1.1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如果村里要召开村民议事会,许多党员群众就必须从四面八方或骑马或驾摩托车赶十几公里的路汇聚到村办公室。因为交通不便,久而久之来开会的人越来越少,致使一些政策方针无法及时传达下去。村民议事也成了牧区的老大难问题。
远教在牧区开展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很多牧民朋友纷纷走进了站点。牧业村的村干部们就有这样的体会:“都说牧区找个人麻烦、通知个事难,现在好了,只要到远教站点转转,人是一找一个准。”新情况让村干部看到了远教站点的新功能。他们很快就在站点里挂起了意见箱,并定期在毡房里开起了“议事会”。基层站点“议事庭”这种新的民事决策模式得到了远程办的充分认可。为推广它,远程办还专门制定了“牧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即每五户牧民中推选一名牧民代表,只要遇到与牧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就先由远教操作员联系牧民代表,再到牧民家中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再召开牧民代表会议,根据所征求的意见,进行民主表决。牧民在议事过程中可以提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各类意见、建议,由操作员进行认真汇总。对于能解决的问题给予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再向上级反映。
在远教站点建起的“议事庭”受到了牧民们的普遍欢迎和信任,一年来,在毡房里就为牧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36件,草场纠纷5件。
牧区孩子的 “欢乐园”
牧区远教站点吸引来的不光是大人,许多孩子也成了站点的常客。只要有空余时间,他们就会三三两两地结伴到站点来,通过笔记本电脑收看远教资源中的动画片。时间一长,很多小朋友居然学会了不少汉语。而2008年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春苗工程”,加强学前双语教学的第一年,昭苏县作为一个牧业大县,也正在为双语教学难普及的问题伤透脑筋。
根据上述情况,县远程办经过多方协调,于2008年7月8日在洪纳海乡赛克散村成立了第一所牧区远教“双语”幼儿园,利用牧区移动型远教站点和现有的帐篷、电脑、桌椅等资源,解决了办学场所问题;远教操作员本身就会双语,再到县直幼儿园进行专门培训,师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幼儿园正式运行时,昭苏县委组织部还专门通过党建互动和部门帮扶等形式,为牧区“双语”幼儿园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帮助,为这所毡房幼儿园备齐了桌椅、挂图、玩具、VCD光碟等设施。
移动型远教站点完善的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牧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环境,牧民群众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2008年8月1日,县委组织部还特别为该园举办了开学典礼,并组织全县各乡镇牧区主管领导前来观摩,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破解牧区双语教学难问题的最佳途径。
边境一线的 “观察哨”
昭苏县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边境线长达245公里。而牧区分散、交通不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边境线上的信息流通。就连法制知识的宣传工作,也要依靠乡镇工作人员骑着马翻山越岭走出去,就更不用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了。胡松图哈尔逊乡的努尔江家曾在一个晚上丢了八只羊羔,对于牧民,这可是命根子。努尔江一大早就骑着马到村委会报告,可这一来一回三个多小时,偷羊的人早已没了踪影。
为了应对这些现实问题,远程办继续拓展了站点功能,利用远教站点组建了一支军、警、民远教网络信息联防队,与基层村级党支部组建边境牧区维稳联防队,在牧区群众中每十户挑选出一名治安联络员,帮助当地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分析调查,加强对偏远边境牧区的巡逻,重点巡查宗教活动情况和社会治安情况,坚持远教站点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一有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目前,昭苏县在边境地区共成立了13个这样的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参加党员干部数量达860名,共排查、梳理、调解各类矛盾8起,发放法律咨询手册600余本。
医疗卫生的 “保健站”
随着远教站点功能的不断拓展,牧区为民服务的平台也越来越多,“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站”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医疗部门的帮扶,远程办在站点上组建了医疗辅导救助站,不仅配备了常见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还定期组织县医院的医生到站点开展医疗服务、健康知识讲座、常见病预防、意外伤害急救等方面的宣教和巡诊活动。先后为568户牧民提供了送药和就医服务,赠送各类的药品价值达3600余元。
据当地牧民介绍,以前牧区没有固定的医疗机构,各种婚育法规宣传只能通过马背宣讲的形式开展,其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很小,自从草原上建起了远程教育站点,各种学用活动方便了,草原上的人知识面也广了,远程教育也逐渐成了牧区党员群众离不开的好帮手。
(作者单位为新疆昭苏县委组织部远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