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大的政治裂变,联盟解体,中亚地区独立成为五个国家。中亚地区这一地缘政治版图的巨变,使该地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历史。面对中亚新的政治版图,俄罗斯及时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中亚战略。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国家安全的需要,是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的现实需求;经济利益、特殊利益和邻国的关系是俄罗斯中亚战略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俄罗斯;中亚战略;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2-0015-04
1991年,苏联发生巨大的政治裂变,联盟解体,10多个共和国获得独立。按照当年建立苏联时的民族国家疆界,中亚地区独立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中亚地区这一地缘政治版图的巨变,从制度性影响层面摆脱了以俄罗斯政治文化为特征的莫斯科政治中心的控制和支配,中亚这个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的地区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历史。?譹?訛面对中亚新的政治版图,俄罗斯也极为务实地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中亚战略,不使其他任何一支战略力量独霸中亚,以避免在地缘政治上危及俄罗斯的安全,尽力维持或重建它与中亚的特殊关系。理性地认识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及其基础,处理好与其关系,意义至为重大。
一、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
众所周知,俄罗斯对中亚的观念是极为特殊的。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俄罗斯对中亚的特殊观念和情结,源于其陆地扩张与扩张之结果。15世纪末,正当西欧疯狂地进行海洋扩张之时,俄罗斯则开始了横贯欧亚大陆的陆地扩张。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国家生存,是俄罗斯扩张地域版图的初始动力。西欧的基本地理条件是山脉和丘陵的纵横交错,这种天然条件决定了其民族国家性质和小国林立的格局。与之相反,俄罗斯从一开始就缘起于欧亚大平原,于是便尽力拓展边界,以距离弥补地形缺陷的以攻为守方式可谓是最好的安全战略,其近代以来挥之不去的“东欧情结”和“中亚情结”即缘于此。另外,广阔的平原,也使俄罗斯的地缘扩张变得比较容易。两种对立要素的长期磨合,最终使地缘扩张构成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俄罗斯始终致力于地缘界限的外延。?譺?訛
俄罗斯的对外扩张,开始于伊凡四世。对中亚的关注和行动于中世纪即已开始,到17世纪升级为直接服务于军事征服的所谓科学考察,19世纪演变为不断的军事远征。
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绿洲地区分属浩罕、希瓦和布哈拉三个汗国。当时,浩罕、希瓦和布哈拉这三个政权所管理的领地包含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物产最为丰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治下的人口在当时达300多万。?譻?訛上述三个汗国的统治者,享用着绿洲带上最为富庶的地段,拥有着已建成的发达灌溉系统的绿洲农业群。这里聚居着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和卡拉卡尔帕克人等民族。在三个中亚汗国中,布哈拉最为强大,拥有近200万人口。浩罕汗国的人口达100万,希瓦汗国为30万。?譼?訛
俄罗斯在中亚的扩张异常迅速,到19世纪80年代,它已把中亚约3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其殖民地和领土,并把中亚作为向南亚和中东扩张的桥头堡。中亚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控制了它,东可侵略中国,南可进攻波斯、阿富汗和印度,因而成为历代沙皇窥视的对象。17世纪时,中亚已成为俄罗斯商品的重要市场和原料产地。当时,那里的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非常落后,有的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由于浩罕、希瓦和布哈拉三个汗国内部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内战的频发,给了俄罗斯以可乘之机。1866年,俄罗斯借口布哈拉汗国干涉浩罕事务而大力征伐,并于1868年攻占了其宗教文化中心撒马尔罕,布哈拉汗国逐步沦为俄罗斯的殖民地。1873年,俄羅斯又征服了希瓦汗国,1876年吞并浩罕汗国,1885年征服土库曼,从而完全吞并了中亚细亚。1887年,英俄划定了俄国和伊朗的边界,1895年又划定俄国和阿富汗的边界。至此,俄罗斯完成了对中亚的征服。
在中亚的地缘扩张,使俄罗斯一举成为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这为它日后的发展和成为世界级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地缘战略空间。
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征服,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它所遗留的地缘政治影响复杂而深远。当年,在中亚地区产生这一系列影响的主体,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的政治文化印记。当苏联成为世界上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时,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沙皇俄国留下的政治遗产,曾是构建苏联帝国的重要地缘政治的基石,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时,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影响力不可阻挡地制度性地退出了中亚社会舞台,这一变局,导致了俄罗斯和苏联政治遗产的骤然贬值。?譽?訛在中亚地缘政治裂变这一问题上,俄罗斯的挫败感和失落感之深之痛可想而知。
由于中亚地区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社会生活和心理思维等各方面有相当程度上的相似性,这构成了俄罗斯对中亚的特殊观念,即中亚是俄罗斯的属地。事实上,大多数俄罗斯人如今仍把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当作是纯粹的国家间关系。俄罗斯的头面政治家,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是西方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都宣称俄罗斯在21世纪的使命是恢复在独联体领土的责任,而且还更公开地坚持俄罗斯对中亚这一空间的单独控制。这一观念,在外交政策上的反映就是保持中亚作为俄罗斯的特殊部分。?譾?訛现在,无论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还是在安全等领域,中亚地区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将使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观念发生转变,从而影响它在这一地区利益的界定。但是,这种转变的完成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尽管俄罗斯在中亚的政策存在和影响在持续减弱,“9·11”事件使俄罗斯在中亚的政策存在受到重大影响,但由于长达100多年的经营,俄罗斯与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联系之深并不是可以轻易割断的。直到今天,甚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仍是和仍将是根基最为深厚的大国,它会充分利用它与中亚地区的诸多联系的优势,尽力维持或重建它与中亚的特殊关系。
二、中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国家安全的需要,是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的根本因素
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剧变。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原有的并已逐渐显现的民族和宗教等活跃因素失去了控制,苏联构建的地区国际环境也已无法维持。在此情况下,维护中亚局势的稳定、维护俄罗斯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带和防止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渗透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中亚的现实利益中,安全利益最为突出。归纳起来,在中亚,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利益区,容不得他人染指。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冷战期间大国关系中持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效地释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体系中积累的能量,但这种缓解和释放的效果是暂时的,因为冷战的结束是以一方胜利推进和另一方全线瓦解这种不均衡的结果而体现的。?譿?訛俄罗斯在中亚的第一目标是把该地区作为其“后院”,不使这一地区出现新的力量,避免在地缘政治上危及俄罗斯的安全,使原苏联的国家回到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把它们外部边界的保护控制在自己手里,削弱外部力量在这一地区的影响。针对美国进入中亚后的措施,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反击活动,这表明俄罗斯不仅不会放弃中亚,而且不会改变中亚在俄罗斯世界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进入中亚,是俄罗斯中亚战略考虑的重中之重。在冷战结束之前,美国与中亚地区从未发生过历史联系。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深处,不仅有从沙俄时代开始的近200年的俄罗斯政治文化封闭统治,还有近70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造,另外还有阿富汗在冷战后持续发生着足以影响整个地区甚至全世界的政治、宗教和部族动荡。尽管苏联的解体使中亚裸露出来大片地缘政治空间,但美国及其他西方回家在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方面却颇为谨慎。?讀?訛
面对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化,美国感到自己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巨变后俄罗斯的发展,最关注的问题是苏联解体后核武器在原苏联地区的可能扩散。所以,这一时期,美国在原苏联地区的外交中心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基本想法是防止哈萨克斯坦拥有核武器和保持这一地区的独立与稳定。当中亚地区不仅在政治上与苏联厘清了关系,而且也在国际法上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之后,美国政府即作出了对中亚地区的政策设计。?讁?訛
总的说,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尽管美国在中亚积极渗透和推进,但在这一地区的政策态势没有突出的优势。“9·11”事件的发生,把中亚推到了美国关注的中心。为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继建立了军事基地。美国军事力量的进驻,使中亚地区的地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亚洲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亚太战略开始涉及中亚和南亚,奥巴马政府则明确地将南亚次大陆包括进来,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安全联系起来。?輥?輮?訛美国的这一举措,体现了美国的大亚太视野。
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和影响,从无到有,而俄罗斯则相反,从原来的无所不在到持续后退。在苏联解体之后的最初几年里,俄罗斯在中亚存在的总体态势是持续降低。在政治上,中亚国家追求独立,竭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使俄罗斯失去了对中亚国家的全面影响力,俄罗斯人被大量地从国家和社会重要岗位上撤换;在经济上,与中亚国家的经贸水平不断下降;在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中亚国家部分地重返伊斯兰世界;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文化排挤俄罗斯文化,俄语虽然仍是通用语言,但已没有国语的地位。同时,居住在中亚的大量的俄罗斯居民也远走俄罗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普京执政后,由于对独联体和中亚予以更高的政策重视和投入,在策略上也进行了调整,所以,从2000年起,俄罗斯在中亚的存在才开始出现上升态势,这种态势的主要表现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的发展。
“9·11”事件的发生,对俄罗斯的中亚战略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打破了俄罗斯是唯一有权在中亚部署军事力量的概念,这是美国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地缘政治态势的一次重大改变。“9·11”事件之后,中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转向了美国,这使中亚地区刚刚增强的对俄罗斯的向心力出现了减弱迹象。美国在中亚的进攻态势和中亚各国的举动,不能不令俄罗斯担忧。
在中亚,俄罗斯力求恢复其传统的主导地位,而美国则努力防止其他任何大国试图单独控制这一地区。对美国在中亚的长期的军事存在,俄罗斯虽然不能接受,但也无力将其排挤出去。现在,俄罗斯认识到,虽然不能把美国排挤出去,但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使自己的影响力在中亚得以保留,甚至认识到美国的进入,还会有助于中亚乃至俄罗斯南部边界局势的稳定,于是不得不接受美国力量进入的事实。
中亚在俄罗斯安全利益方面的第二个层次,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中亚国家独立后,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中亚地区与俄罗斯西南方相邻,该地區的任何不稳定因素都会危及俄罗斯。俄罗斯认为,中亚不仅是一个危险源,而且是一个危险传输带,中亚恐怖主义对解决车臣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中亚极端主义也会向俄罗斯渗透,故把上述的现实可能视作俄罗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中亚在俄罗斯安全利益方面的第三个层次,是毒品问题。中亚地区紧邻世界毒品的主要产地之一“金新月”地区,上述地区出产的鸦片和海洛因约占世界毒品总量的80%以上。这些毒品,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俄罗斯,成为俄罗斯毒品的主要来源。毒品对俄罗斯社会的危害极为严重,据统计,俄罗斯的吸毒者,已占国民人口总数的0.31%。俄罗斯要想解决毒品问题,首先要切断毒品的外部来源,而在毒品的外部来源中,中亚则高居首位。 从中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来看,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是迫不得已,当然,战略是务实的。
三、经济利益、特殊资源,东方邻国关系,是俄罗斯实施新中亚战略的重要因素
在俄罗斯的中亚战略中,经济利益是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关系,它们之间有 7000 多公里长的边界线,有12个联邦主体与中亚地区接壤,其中包括工业发达的萨马拉州、伏尔加格勒州、车里亚宾斯克州和鄂木斯克州等。沿中亚边界,集中了俄罗斯相当大的工业发展潜力,有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以及连接俄联邦中央区与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交通干线。上述城市和交通干线,或分布在紧邻中亚国家的边界上,或部分穿过哈萨克斯坦国境。
众所周知,中亚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地,也是俄罗斯商品销售市场。这个市场,在俄罗斯的粮食、机器、运输设备以及近年来的纺织品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輥?輯?訛
曾作为苏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亚,是受俄罗斯经济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俄罗斯经济空间的自然扩大,甚至可以说是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空间依托。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追求与独联体国家实现经济空间的统一。近些年来,中亚地区与俄罗斯的政治联系虽有弱化,但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性仍然较高,是最有可能与俄罗斯实现统一经济空間的地区。
除与独联体国家实现统一的经济空间之外,俄罗斯在中亚的另一重大经济利益是能源和能源输出。中亚地区能源丰富,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中亚各国一直努力摆脱过去在能源开发和输出方面受制于他国的状态,实现能源输出多元化。这种情况,自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心愿。俄罗斯企图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把中亚地区的能源重新控制在自己手中,利用能源手段,恢复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俄罗斯中亚战略必然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其特殊资源,即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
中亚五国是俄罗斯族人在境外的主要聚居区,仅次于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时,约有2000万俄罗斯族人留在了中亚地区,尽管后来有一些离开了中亚,但仍有大约500多万由于各种原因留了下来。据 2015 年的统计,俄罗斯族人在中亚的情况是这样的:哈萨克斯坦有 367 万,占总人数的 21.07%;乌兹别克斯坦有 87 万,占总人数的2.85%;吉尔吉斯斯坦有 35.85 万,占总人数的 6.08%;土库曼斯坦有 19 万,占总人数的 3.58%;塔吉克斯坦有 2.85 万,占总人数的 0.34%。现今,中亚五国的俄罗斯族人总数约为511万,是苏联解体前人口总数的1/4。俄罗斯政府宣布,要在国际法和现行双边协议的基础上,保护俄罗斯公民与在国外同胞的权利和利益,保持和发展与他们以及他们组织的全面联系。
经过多年的融合,中亚五国俄罗斯族人的民族心理与本土俄罗斯人已大不相同,他们已适应了当地社会,并形成一个新族群。对于中亚五国来说,大部分俄罗斯族人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该地区的优质人力资源,也是该地区许多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但是,坚持留居中亚的俄罗斯族人,在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均受到不平等待遇。首先,教育上的不平等。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青年能比较容易地进入名牌大学深造,但现在的哈萨克族青年却享有优先权。其次,国家职能部门领域存在民族构成上的不平衡。中亚五国独立后,在官员的任用上一改苏联时期的做法,采取了倾向主体民族的政策。在选择任用官员时优先考虑民族因素。吉尔吉斯斯坦宪法规定,只有通晓吉尔吉斯语的公民才有资格出任总统,除此,还推行国家官员主体民族化政策,规定政府机关的要职如总统、总理、部长等职位均由吉尔吉斯人担任。
保护俄罗斯族人利益的另一项内容,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俄罗斯语言和文化是俄罗斯与中亚联系的特殊纽带,也是俄罗斯的特殊资源。维持俄语在中亚的地位,维持和推进俄罗斯文化在中亚社会中的影响,对俄罗斯来说意义至为重大。把中亚国家保留在斯拉夫文化区,也是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亚国家都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由于长期和俄罗斯人接触,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巨大,逐渐形成了双语环境。在语言的使用上,中亚国家各民族均表现出比较典型的双语制特征,尤以主体民族语—俄语双语制最为常见。
苏联解体后,除政治方面之外,受到冲击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中亚国家通过语言政策,使俄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国语字母拼写的拉丁化和政府办公用语的“国语化”,使俄语的使用领域受到极大限制。
从独立初期至今,俄语在中亚五国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俄语从族际交际语提升为官方语言。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俄语地位急剧下降,不再是族际交际语,而只是一门外语。塔吉克斯坦的宪法虽然还保留着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的地位,但俄语在语言法中的地位已丧失殆尽。?輥?輰?訛
在教育领域,苏联解体初期,中亚五国的俄语教学普遍遭受重创。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俄语学校均减少了1/2,塔吉克斯坦减少了2/3,土库曼斯坦减少了2/3。至2000年,哈萨克斯坦接受俄语教育的中小学生只占中小学生总数的1/2,吉尔吉斯斯坦仅占1/5,塔吉克斯坦占l%。至2001年,土库曼斯坦的俄语学校全部改为混合学校,且实施从土耳其引进的九年制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俄语的使用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近年来,由于俄罗斯在中亚开设的高校分支机构的引导,一度出现了学习俄语的人数逐年增加的现象,但不知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
在公文事务中,俄语在中亚的使用情况是这样的:目前,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基本上完成了公文事务用语的转变即从俄语向国语的转变,在公文事务中仅使用土库曼语;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公文事务用语是乌语,但在出版国家法案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种文件时,俄语与国语可同时使用,但公文事务用语的转换工作还在进行。?輥?輱?訛 在家庭生活、与工作外的熟人打交道、工作或学习场所使用俄语和俄语—主体民族语并用的百分比是:在哈萨克斯坦分别为43%、16%、45%、30%和50%、33%,在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为20%、8%、21%、18%和27%、29%,在塔吉克斯坦为5%、12%、4%、17%和13%、31%。?輥?輲?訛
除上所述,与中国的关系也是俄罗斯中亚战略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中国即成为对中亚地区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地理上接近,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三个国家接壤,与中亚国家的共同边界有3000多公里。边界地区安全,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无论是在种族和宗教方面,还是在文化、历史和习俗等方面,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与中亚地区都有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能不使中国与中亚国家发生特殊的关系。
在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对中亚地区应有诸多考虑与重视。
首先,与中亚国家建立稳定的关系,抑制“东突厥斯坦”分裂势力。“东突厥斯坦”分裂势力以成立独立的“东突厥斯坦”为政治目标,以暴力和恐怖袭击为手段,危及地区和平与国家安全。自1990年以来,在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背景之下,“东突”的恐怖主义倾向加重,对中国国家统一和西北地区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中亚地区与中国“东突”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际恐怖主义向中国渗透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在中亚的政策是不使中亚地区成为“东突”的外部活动基地。
其次,使中亚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稳定的前方。我们知道,在现今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向西开放。从国际环境、现今中国的国情和中亚的地缘政治特点来说,中亚地区都应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可靠前沿。
最后,保证中亚成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来源之一和区域经济合作对象。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供给和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是中國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如能取得突破,那么,中亚能源的供应将占中国能源进口的10%以上,这样就可以使中国的能源供给实现多元化。能源供给多元化的实现,是一件战略性的大事,从国际环境不甚乐观的东南海防的视角来说,是一个极为有益、颇为高超的战略调整。
中国在中亚的利益、中国的中亚战略与在中亚的行动,与俄罗斯的现实利益有着多方面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绕不开的课题,是俄罗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俄罗斯具有深厚的战略思维,其中亚战略无不体现这一思维。
综上所述,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中亚局势的变化,国家安全的需要,是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的现实需求;经济利益、特殊利益和邻国关系,是俄罗斯中亚战略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清楚地认识近邻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及其依据,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中亚,俄罗斯、美国和中国都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三国在中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处理与俄美两国的关系时,应避免对抗,促进合作。对中国来说,美国进入中亚,未必不是好事,而俄罗斯在中亚的留恋和努力未必是坏事。不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一国独霸中亚的局面,才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关键词]俄罗斯;中亚战略;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2-0015-04
1991年,苏联发生巨大的政治裂变,联盟解体,10多个共和国获得独立。按照当年建立苏联时的民族国家疆界,中亚地区独立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中亚地区这一地缘政治版图的巨变,从制度性影响层面摆脱了以俄罗斯政治文化为特征的莫斯科政治中心的控制和支配,中亚这个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的地区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历史。?譹?訛面对中亚新的政治版图,俄罗斯也极为务实地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中亚战略,不使其他任何一支战略力量独霸中亚,以避免在地缘政治上危及俄罗斯的安全,尽力维持或重建它与中亚的特殊关系。理性地认识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及其基础,处理好与其关系,意义至为重大。
一、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
众所周知,俄罗斯对中亚的观念是极为特殊的。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俄罗斯对中亚的特殊观念和情结,源于其陆地扩张与扩张之结果。15世纪末,正当西欧疯狂地进行海洋扩张之时,俄罗斯则开始了横贯欧亚大陆的陆地扩张。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国家生存,是俄罗斯扩张地域版图的初始动力。西欧的基本地理条件是山脉和丘陵的纵横交错,这种天然条件决定了其民族国家性质和小国林立的格局。与之相反,俄罗斯从一开始就缘起于欧亚大平原,于是便尽力拓展边界,以距离弥补地形缺陷的以攻为守方式可谓是最好的安全战略,其近代以来挥之不去的“东欧情结”和“中亚情结”即缘于此。另外,广阔的平原,也使俄罗斯的地缘扩张变得比较容易。两种对立要素的长期磨合,最终使地缘扩张构成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俄罗斯始终致力于地缘界限的外延。?譺?訛
俄罗斯的对外扩张,开始于伊凡四世。对中亚的关注和行动于中世纪即已开始,到17世纪升级为直接服务于军事征服的所谓科学考察,19世纪演变为不断的军事远征。
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绿洲地区分属浩罕、希瓦和布哈拉三个汗国。当时,浩罕、希瓦和布哈拉这三个政权所管理的领地包含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物产最为丰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治下的人口在当时达300多万。?譻?訛上述三个汗国的统治者,享用着绿洲带上最为富庶的地段,拥有着已建成的发达灌溉系统的绿洲农业群。这里聚居着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和卡拉卡尔帕克人等民族。在三个中亚汗国中,布哈拉最为强大,拥有近200万人口。浩罕汗国的人口达100万,希瓦汗国为30万。?譼?訛
俄罗斯在中亚的扩张异常迅速,到19世纪80年代,它已把中亚约3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其殖民地和领土,并把中亚作为向南亚和中东扩张的桥头堡。中亚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控制了它,东可侵略中国,南可进攻波斯、阿富汗和印度,因而成为历代沙皇窥视的对象。17世纪时,中亚已成为俄罗斯商品的重要市场和原料产地。当时,那里的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非常落后,有的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由于浩罕、希瓦和布哈拉三个汗国内部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内战的频发,给了俄罗斯以可乘之机。1866年,俄罗斯借口布哈拉汗国干涉浩罕事务而大力征伐,并于1868年攻占了其宗教文化中心撒马尔罕,布哈拉汗国逐步沦为俄罗斯的殖民地。1873年,俄羅斯又征服了希瓦汗国,1876年吞并浩罕汗国,1885年征服土库曼,从而完全吞并了中亚细亚。1887年,英俄划定了俄国和伊朗的边界,1895年又划定俄国和阿富汗的边界。至此,俄罗斯完成了对中亚的征服。
在中亚的地缘扩张,使俄罗斯一举成为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这为它日后的发展和成为世界级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地缘战略空间。
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征服,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它所遗留的地缘政治影响复杂而深远。当年,在中亚地区产生这一系列影响的主体,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的政治文化印记。当苏联成为世界上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时,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沙皇俄国留下的政治遗产,曾是构建苏联帝国的重要地缘政治的基石,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时,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影响力不可阻挡地制度性地退出了中亚社会舞台,这一变局,导致了俄罗斯和苏联政治遗产的骤然贬值。?譽?訛在中亚地缘政治裂变这一问题上,俄罗斯的挫败感和失落感之深之痛可想而知。
由于中亚地区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社会生活和心理思维等各方面有相当程度上的相似性,这构成了俄罗斯对中亚的特殊观念,即中亚是俄罗斯的属地。事实上,大多数俄罗斯人如今仍把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当作是纯粹的国家间关系。俄罗斯的头面政治家,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是西方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都宣称俄罗斯在21世纪的使命是恢复在独联体领土的责任,而且还更公开地坚持俄罗斯对中亚这一空间的单独控制。这一观念,在外交政策上的反映就是保持中亚作为俄罗斯的特殊部分。?譾?訛现在,无论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还是在安全等领域,中亚地区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将使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观念发生转变,从而影响它在这一地区利益的界定。但是,这种转变的完成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尽管俄罗斯在中亚的政策存在和影响在持续减弱,“9·11”事件使俄罗斯在中亚的政策存在受到重大影响,但由于长达100多年的经营,俄罗斯与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联系之深并不是可以轻易割断的。直到今天,甚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仍是和仍将是根基最为深厚的大国,它会充分利用它与中亚地区的诸多联系的优势,尽力维持或重建它与中亚的特殊关系。
二、中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国家安全的需要,是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的根本因素
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剧变。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原有的并已逐渐显现的民族和宗教等活跃因素失去了控制,苏联构建的地区国际环境也已无法维持。在此情况下,维护中亚局势的稳定、维护俄罗斯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带和防止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渗透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中亚的现实利益中,安全利益最为突出。归纳起来,在中亚,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利益区,容不得他人染指。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冷战期间大国关系中持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效地释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体系中积累的能量,但这种缓解和释放的效果是暂时的,因为冷战的结束是以一方胜利推进和另一方全线瓦解这种不均衡的结果而体现的。?譿?訛俄罗斯在中亚的第一目标是把该地区作为其“后院”,不使这一地区出现新的力量,避免在地缘政治上危及俄罗斯的安全,使原苏联的国家回到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把它们外部边界的保护控制在自己手里,削弱外部力量在这一地区的影响。针对美国进入中亚后的措施,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反击活动,这表明俄罗斯不仅不会放弃中亚,而且不会改变中亚在俄罗斯世界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进入中亚,是俄罗斯中亚战略考虑的重中之重。在冷战结束之前,美国与中亚地区从未发生过历史联系。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深处,不仅有从沙俄时代开始的近200年的俄罗斯政治文化封闭统治,还有近70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造,另外还有阿富汗在冷战后持续发生着足以影响整个地区甚至全世界的政治、宗教和部族动荡。尽管苏联的解体使中亚裸露出来大片地缘政治空间,但美国及其他西方回家在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方面却颇为谨慎。?讀?訛
面对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化,美国感到自己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巨变后俄罗斯的发展,最关注的问题是苏联解体后核武器在原苏联地区的可能扩散。所以,这一时期,美国在原苏联地区的外交中心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基本想法是防止哈萨克斯坦拥有核武器和保持这一地区的独立与稳定。当中亚地区不仅在政治上与苏联厘清了关系,而且也在国际法上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之后,美国政府即作出了对中亚地区的政策设计。?讁?訛
总的说,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尽管美国在中亚积极渗透和推进,但在这一地区的政策态势没有突出的优势。“9·11”事件的发生,把中亚推到了美国关注的中心。为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继建立了军事基地。美国军事力量的进驻,使中亚地区的地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亚洲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亚太战略开始涉及中亚和南亚,奥巴马政府则明确地将南亚次大陆包括进来,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安全联系起来。?輥?輮?訛美国的这一举措,体现了美国的大亚太视野。
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和影响,从无到有,而俄罗斯则相反,从原来的无所不在到持续后退。在苏联解体之后的最初几年里,俄罗斯在中亚存在的总体态势是持续降低。在政治上,中亚国家追求独立,竭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使俄罗斯失去了对中亚国家的全面影响力,俄罗斯人被大量地从国家和社会重要岗位上撤换;在经济上,与中亚国家的经贸水平不断下降;在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中亚国家部分地重返伊斯兰世界;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文化排挤俄罗斯文化,俄语虽然仍是通用语言,但已没有国语的地位。同时,居住在中亚的大量的俄罗斯居民也远走俄罗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普京执政后,由于对独联体和中亚予以更高的政策重视和投入,在策略上也进行了调整,所以,从2000年起,俄罗斯在中亚的存在才开始出现上升态势,这种态势的主要表现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的发展。
“9·11”事件的发生,对俄罗斯的中亚战略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打破了俄罗斯是唯一有权在中亚部署军事力量的概念,这是美国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地缘政治态势的一次重大改变。“9·11”事件之后,中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转向了美国,这使中亚地区刚刚增强的对俄罗斯的向心力出现了减弱迹象。美国在中亚的进攻态势和中亚各国的举动,不能不令俄罗斯担忧。
在中亚,俄罗斯力求恢复其传统的主导地位,而美国则努力防止其他任何大国试图单独控制这一地区。对美国在中亚的长期的军事存在,俄罗斯虽然不能接受,但也无力将其排挤出去。现在,俄罗斯认识到,虽然不能把美国排挤出去,但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使自己的影响力在中亚得以保留,甚至认识到美国的进入,还会有助于中亚乃至俄罗斯南部边界局势的稳定,于是不得不接受美国力量进入的事实。
中亚在俄罗斯安全利益方面的第二个层次,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中亚国家独立后,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中亚地区与俄罗斯西南方相邻,该地區的任何不稳定因素都会危及俄罗斯。俄罗斯认为,中亚不仅是一个危险源,而且是一个危险传输带,中亚恐怖主义对解决车臣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中亚极端主义也会向俄罗斯渗透,故把上述的现实可能视作俄罗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中亚在俄罗斯安全利益方面的第三个层次,是毒品问题。中亚地区紧邻世界毒品的主要产地之一“金新月”地区,上述地区出产的鸦片和海洛因约占世界毒品总量的80%以上。这些毒品,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俄罗斯,成为俄罗斯毒品的主要来源。毒品对俄罗斯社会的危害极为严重,据统计,俄罗斯的吸毒者,已占国民人口总数的0.31%。俄罗斯要想解决毒品问题,首先要切断毒品的外部来源,而在毒品的外部来源中,中亚则高居首位。 从中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来看,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是迫不得已,当然,战略是务实的。
三、经济利益、特殊资源,东方邻国关系,是俄罗斯实施新中亚战略的重要因素
在俄罗斯的中亚战略中,经济利益是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关系,它们之间有 7000 多公里长的边界线,有12个联邦主体与中亚地区接壤,其中包括工业发达的萨马拉州、伏尔加格勒州、车里亚宾斯克州和鄂木斯克州等。沿中亚边界,集中了俄罗斯相当大的工业发展潜力,有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以及连接俄联邦中央区与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交通干线。上述城市和交通干线,或分布在紧邻中亚国家的边界上,或部分穿过哈萨克斯坦国境。
众所周知,中亚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地,也是俄罗斯商品销售市场。这个市场,在俄罗斯的粮食、机器、运输设备以及近年来的纺织品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輥?輯?訛
曾作为苏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亚,是受俄罗斯经济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俄罗斯经济空间的自然扩大,甚至可以说是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空间依托。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追求与独联体国家实现经济空间的统一。近些年来,中亚地区与俄罗斯的政治联系虽有弱化,但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性仍然较高,是最有可能与俄罗斯实现统一经济空間的地区。
除与独联体国家实现统一的经济空间之外,俄罗斯在中亚的另一重大经济利益是能源和能源输出。中亚地区能源丰富,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中亚各国一直努力摆脱过去在能源开发和输出方面受制于他国的状态,实现能源输出多元化。这种情况,自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心愿。俄罗斯企图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把中亚地区的能源重新控制在自己手中,利用能源手段,恢复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俄罗斯中亚战略必然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其特殊资源,即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
中亚五国是俄罗斯族人在境外的主要聚居区,仅次于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时,约有2000万俄罗斯族人留在了中亚地区,尽管后来有一些离开了中亚,但仍有大约500多万由于各种原因留了下来。据 2015 年的统计,俄罗斯族人在中亚的情况是这样的:哈萨克斯坦有 367 万,占总人数的 21.07%;乌兹别克斯坦有 87 万,占总人数的2.85%;吉尔吉斯斯坦有 35.85 万,占总人数的 6.08%;土库曼斯坦有 19 万,占总人数的 3.58%;塔吉克斯坦有 2.85 万,占总人数的 0.34%。现今,中亚五国的俄罗斯族人总数约为511万,是苏联解体前人口总数的1/4。俄罗斯政府宣布,要在国际法和现行双边协议的基础上,保护俄罗斯公民与在国外同胞的权利和利益,保持和发展与他们以及他们组织的全面联系。
经过多年的融合,中亚五国俄罗斯族人的民族心理与本土俄罗斯人已大不相同,他们已适应了当地社会,并形成一个新族群。对于中亚五国来说,大部分俄罗斯族人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该地区的优质人力资源,也是该地区许多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但是,坚持留居中亚的俄罗斯族人,在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均受到不平等待遇。首先,教育上的不平等。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青年能比较容易地进入名牌大学深造,但现在的哈萨克族青年却享有优先权。其次,国家职能部门领域存在民族构成上的不平衡。中亚五国独立后,在官员的任用上一改苏联时期的做法,采取了倾向主体民族的政策。在选择任用官员时优先考虑民族因素。吉尔吉斯斯坦宪法规定,只有通晓吉尔吉斯语的公民才有资格出任总统,除此,还推行国家官员主体民族化政策,规定政府机关的要职如总统、总理、部长等职位均由吉尔吉斯人担任。
保护俄罗斯族人利益的另一项内容,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俄罗斯语言和文化是俄罗斯与中亚联系的特殊纽带,也是俄罗斯的特殊资源。维持俄语在中亚的地位,维持和推进俄罗斯文化在中亚社会中的影响,对俄罗斯来说意义至为重大。把中亚国家保留在斯拉夫文化区,也是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亚国家都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由于长期和俄罗斯人接触,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巨大,逐渐形成了双语环境。在语言的使用上,中亚国家各民族均表现出比较典型的双语制特征,尤以主体民族语—俄语双语制最为常见。
苏联解体后,除政治方面之外,受到冲击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中亚国家通过语言政策,使俄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国语字母拼写的拉丁化和政府办公用语的“国语化”,使俄语的使用领域受到极大限制。
从独立初期至今,俄语在中亚五国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俄语从族际交际语提升为官方语言。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俄语地位急剧下降,不再是族际交际语,而只是一门外语。塔吉克斯坦的宪法虽然还保留着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的地位,但俄语在语言法中的地位已丧失殆尽。?輥?輰?訛
在教育领域,苏联解体初期,中亚五国的俄语教学普遍遭受重创。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俄语学校均减少了1/2,塔吉克斯坦减少了2/3,土库曼斯坦减少了2/3。至2000年,哈萨克斯坦接受俄语教育的中小学生只占中小学生总数的1/2,吉尔吉斯斯坦仅占1/5,塔吉克斯坦占l%。至2001年,土库曼斯坦的俄语学校全部改为混合学校,且实施从土耳其引进的九年制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俄语的使用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近年来,由于俄罗斯在中亚开设的高校分支机构的引导,一度出现了学习俄语的人数逐年增加的现象,但不知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
在公文事务中,俄语在中亚的使用情况是这样的:目前,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基本上完成了公文事务用语的转变即从俄语向国语的转变,在公文事务中仅使用土库曼语;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公文事务用语是乌语,但在出版国家法案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种文件时,俄语与国语可同时使用,但公文事务用语的转换工作还在进行。?輥?輱?訛 在家庭生活、与工作外的熟人打交道、工作或学习场所使用俄语和俄语—主体民族语并用的百分比是:在哈萨克斯坦分别为43%、16%、45%、30%和50%、33%,在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为20%、8%、21%、18%和27%、29%,在塔吉克斯坦为5%、12%、4%、17%和13%、31%。?輥?輲?訛
除上所述,与中国的关系也是俄罗斯中亚战略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中国即成为对中亚地区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地理上接近,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三个国家接壤,与中亚国家的共同边界有3000多公里。边界地区安全,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无论是在种族和宗教方面,还是在文化、历史和习俗等方面,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与中亚地区都有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能不使中国与中亚国家发生特殊的关系。
在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对中亚地区应有诸多考虑与重视。
首先,与中亚国家建立稳定的关系,抑制“东突厥斯坦”分裂势力。“东突厥斯坦”分裂势力以成立独立的“东突厥斯坦”为政治目标,以暴力和恐怖袭击为手段,危及地区和平与国家安全。自1990年以来,在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背景之下,“东突”的恐怖主义倾向加重,对中国国家统一和西北地区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中亚地区与中国“东突”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际恐怖主义向中国渗透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在中亚的政策是不使中亚地区成为“东突”的外部活动基地。
其次,使中亚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稳定的前方。我们知道,在现今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向西开放。从国际环境、现今中国的国情和中亚的地缘政治特点来说,中亚地区都应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可靠前沿。
最后,保证中亚成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来源之一和区域经济合作对象。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供给和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是中國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如能取得突破,那么,中亚能源的供应将占中国能源进口的10%以上,这样就可以使中国的能源供给实现多元化。能源供给多元化的实现,是一件战略性的大事,从国际环境不甚乐观的东南海防的视角来说,是一个极为有益、颇为高超的战略调整。
中国在中亚的利益、中国的中亚战略与在中亚的行动,与俄罗斯的现实利益有着多方面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绕不开的课题,是俄罗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俄罗斯具有深厚的战略思维,其中亚战略无不体现这一思维。
综上所述,传统的地缘战略空间理念,挥之不去的“中亚情结”,是俄罗斯中亚战略的出发点和惯性思维;中亚局势的变化,国家安全的需要,是俄罗斯实施新的中亚战略的现实需求;经济利益、特殊利益和邻国关系,是俄罗斯中亚战略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清楚地认识近邻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及其依据,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中亚,俄罗斯、美国和中国都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三国在中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处理与俄美两国的关系时,应避免对抗,促进合作。对中国来说,美国进入中亚,未必不是好事,而俄罗斯在中亚的留恋和努力未必是坏事。不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一国独霸中亚的局面,才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