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资产证券化是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促进资产证券化刻不容缓。资产证券化扩展了银行融资的方式,增强了流动性,保证了金融稳定发展。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系统已经渐渐熟悉资产证券化的运作,也受到了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好处。资产证券化已经步入正轨,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开阔。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资产证券化
1 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缺乏流動性而产生的,根据上文我们对流动性的认识可知:流动性缺乏一是因为本身的偿付能力不够,无法满足资金的运转;二是无法及时筹到资金或是不能用合理的较低的成本去筹集资金。流动性风险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因资金缺乏无法顺利取得流动性,而不能有效的满足合理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就是融资性流动性风险,这削弱了银行的潜在获利能力;金融市场发展深度不够或市场弹性不足,银行为获得流动性出售资产的价格不合理风险被称为市场流动性风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流动性风险。
2 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2.1银行内部其他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1)信用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债务人在想银行贷款时,有的是用抵押物,有的是信用、还有一部分是敞口。债务人在到期不能按时交还贷款、或是信用评级降低这都是产生了信用风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会有计划地安排资金的流动,以期让资金产生更大的价值。若发生了信用风险,则就会有部分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影响了银行的运作。若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加剧,产生危机。
(2)利率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利率风险是银行最为关注的一种风险,利率的变动使得存贷款的成本和收益发生了变动,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率的变动也使得利率敏感性产品的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动,筹集资金时可能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些都使银行的流动性有所降低。在利率降低的时候,大家会将钱从银行取出投入到股票证券市场,这更加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
(3)操作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由于操作环境的不同,所以各银行的操作不尽相同,这是操作风险对比其他风险的显著特征。操作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等或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造成的。一般来说人为失误的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在部门或是分行就能解决。当然也不排除意外,巴林银行的破产直接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银行结构不合理、操作流程不完善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银行应该经常完善自己的制度,操作系统,经常对人员进行道德教育以及经常维护操作的机器,保证各种交易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若是出现操作失误,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资金链条出现问题,流动性也受到影响。
2.2银行外部因素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上述内容是分析银行内部由于期限错配、操作失误等对流动性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这两个银行的外部因素来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流动性
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容易获得流动性;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的流动性也会紧缩。并且银行对央行有一个预期,在流动性较为紧张的时候,央行会出面调解,这种依赖使银行放松了对流动性的管理。
(2)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作用于银行流动性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从银行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从银行资产的角度说,在成熟的市场商银行可以快速低成本获得流动性。从负债角度,就目前情况来说,因缺少主动负债的工具和方法,银行的负债绝大多数都是被动负债,所以说银行的负债管理是很被动的。而在成熟的市场上银行可以迅速拆解到用来缓解流动性风险的资金。
3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及流程
3.1证券资产化原理
(1)核心原理——现金流分析
银行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表面上是将信贷资产打包卖出,但实际上卖出的是银行基础资产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现金流分析主要分析的是资产的估价、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和资产的现金流结构。对基础资产进行正确的估价,才能合理的对证券进行定价。将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分离重组,得到各种组合,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最后,证券的期限和利息与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的期限和流量息息相关,因此,对资产的现金流结构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
(2)基本原理——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
资产重组是银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和投资者的要求挑选出合适的基础资产重新组建成资产池。组建成资产池以后,必须将资产池与其他资产的风险相隔离。一般做法是将资产真实出售以达到风险分离目的。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依赖于对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需要提高资产的信用评级,一般的增级方式是自身内部增级或是找第三方机构外部增级。
3.2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各家银行进行证券化的流程也不尽相同,但是主要都是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为了隔离风险而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选出合适的资产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第二步是增加信用评级,进行证券发行;第三步是资产证券化后的正常的资金运转。
【参考文献】
[1] Kashyap, A. Banks as Liquidity Provider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Lending and Deposit-Taking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
[2] 胡威. 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及其经济效应[J] .证券保险,2012(1):62~72.
[3] 刘元根.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经济研究导刊[J],2013(5):73~7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梦娇,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财经大学,风险管理,030006。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资产证券化
1 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缺乏流動性而产生的,根据上文我们对流动性的认识可知:流动性缺乏一是因为本身的偿付能力不够,无法满足资金的运转;二是无法及时筹到资金或是不能用合理的较低的成本去筹集资金。流动性风险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因资金缺乏无法顺利取得流动性,而不能有效的满足合理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就是融资性流动性风险,这削弱了银行的潜在获利能力;金融市场发展深度不够或市场弹性不足,银行为获得流动性出售资产的价格不合理风险被称为市场流动性风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流动性风险。
2 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2.1银行内部其他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1)信用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债务人在想银行贷款时,有的是用抵押物,有的是信用、还有一部分是敞口。债务人在到期不能按时交还贷款、或是信用评级降低这都是产生了信用风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会有计划地安排资金的流动,以期让资金产生更大的价值。若发生了信用风险,则就会有部分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影响了银行的运作。若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加剧,产生危机。
(2)利率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利率风险是银行最为关注的一种风险,利率的变动使得存贷款的成本和收益发生了变动,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率的变动也使得利率敏感性产品的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动,筹集资金时可能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些都使银行的流动性有所降低。在利率降低的时候,大家会将钱从银行取出投入到股票证券市场,这更加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
(3)操作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由于操作环境的不同,所以各银行的操作不尽相同,这是操作风险对比其他风险的显著特征。操作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等或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造成的。一般来说人为失误的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在部门或是分行就能解决。当然也不排除意外,巴林银行的破产直接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银行结构不合理、操作流程不完善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银行应该经常完善自己的制度,操作系统,经常对人员进行道德教育以及经常维护操作的机器,保证各种交易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若是出现操作失误,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资金链条出现问题,流动性也受到影响。
2.2银行外部因素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上述内容是分析银行内部由于期限错配、操作失误等对流动性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这两个银行的外部因素来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流动性
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容易获得流动性;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的流动性也会紧缩。并且银行对央行有一个预期,在流动性较为紧张的时候,央行会出面调解,这种依赖使银行放松了对流动性的管理。
(2)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作用于银行流动性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从银行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从银行资产的角度说,在成熟的市场商银行可以快速低成本获得流动性。从负债角度,就目前情况来说,因缺少主动负债的工具和方法,银行的负债绝大多数都是被动负债,所以说银行的负债管理是很被动的。而在成熟的市场上银行可以迅速拆解到用来缓解流动性风险的资金。
3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及流程
3.1证券资产化原理
(1)核心原理——现金流分析
银行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表面上是将信贷资产打包卖出,但实际上卖出的是银行基础资产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现金流分析主要分析的是资产的估价、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和资产的现金流结构。对基础资产进行正确的估价,才能合理的对证券进行定价。将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分离重组,得到各种组合,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最后,证券的期限和利息与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的期限和流量息息相关,因此,对资产的现金流结构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
(2)基本原理——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
资产重组是银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和投资者的要求挑选出合适的基础资产重新组建成资产池。组建成资产池以后,必须将资产池与其他资产的风险相隔离。一般做法是将资产真实出售以达到风险分离目的。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依赖于对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需要提高资产的信用评级,一般的增级方式是自身内部增级或是找第三方机构外部增级。
3.2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各家银行进行证券化的流程也不尽相同,但是主要都是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为了隔离风险而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选出合适的资产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第二步是增加信用评级,进行证券发行;第三步是资产证券化后的正常的资金运转。
【参考文献】
[1] Kashyap, A. Banks as Liquidity Provider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Lending and Deposit-Taking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
[2] 胡威. 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及其经济效应[J] .证券保险,2012(1):62~72.
[3] 刘元根.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经济研究导刊[J],2013(5):73~7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梦娇,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财经大学,风险管理,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