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下年近九旬的三伯爷去世了,我回去参加葬礼。葬礼隆重,祭品丰盛,大摆宴席,且还花费了三千多元请来巫师做了三天两夜所谓的“道场”,场面让人联想到其儿女的孝顺。然而,在与三伯爷的邻居李哥聊天时,才得知此隆重葬礼乃作“秀”之举。
三伯爷有四个儿子,这把年纪了可谓儿孙满堂,照理该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自从儿子陆续成家立业各自乔迁新居后,三伯爷就和老伴被留在了老屋,因尚能彼此关照,生活不存在大的困难。1990年时,老伴突然去世,三伯爷的行动也随之的不便起来,自理感到了困难。但兄弟间谁也不主动提出将老父接回家料理,待老父提出时,才碰头研究,决定轮流接回家照料,每户三个月,从大到小,循环进行:大儿媳太唠叨,常指责老人这不好那不顺的,老人难于度日,要去二儿家,二儿当然不同意,说非要满三个月后才接纳,要去三儿、四儿家,均遭此“礼遇”。无奈之下老人又只好回到那间低矮潮湿的老屋独居,一日三餐由原先安排的顺序送来,吃的常是冷冰冰的饭菜。不仅如此,节日时也没个儿子主动接老人到家过,老人在热闹的节日里感受着凄凉。一晃十几年,直至老人去世。老人死后,几个儿子竞显示出如此“大度”和“孝顺”,葬礼至少花费了两万伍千元。如果这笔钱用于老人的赡养,那么老人这十来年的日子也算好过了,遗憾的不是这样。
厚葬薄养行为极不光彩,更不道德。赡养父母乃天经地义,不可推卸。父母年轻时为生活为子女为家庭苦苦奋斗了几十年,待老来之时,往往行动不便、疾病缠身,最需儿女的关心、照顾,也最能体现儿女对老人的孝道,然而,一些做子女的并非如此所为,而是对老人生前不尽孝,死后讲排场,大摆宴席,如此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人死了也就不能复生,再隆重的丧事也不能让死去的老人获得半点享受,说白了就是为了做给活人看,装门面,摆阔气,往脸上贴金,展示自己是个地道的“孝男孝女”形象,掩盖不孝之责,同时借机收礼,大发死人财。不尽赡养老人之责的“厚葬薄养”,行为是极不光彩、不道德的,可悲可耻,当受社会的谴责,良心的审判!
三伯爷有四个儿子,这把年纪了可谓儿孙满堂,照理该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自从儿子陆续成家立业各自乔迁新居后,三伯爷就和老伴被留在了老屋,因尚能彼此关照,生活不存在大的困难。1990年时,老伴突然去世,三伯爷的行动也随之的不便起来,自理感到了困难。但兄弟间谁也不主动提出将老父接回家料理,待老父提出时,才碰头研究,决定轮流接回家照料,每户三个月,从大到小,循环进行:大儿媳太唠叨,常指责老人这不好那不顺的,老人难于度日,要去二儿家,二儿当然不同意,说非要满三个月后才接纳,要去三儿、四儿家,均遭此“礼遇”。无奈之下老人又只好回到那间低矮潮湿的老屋独居,一日三餐由原先安排的顺序送来,吃的常是冷冰冰的饭菜。不仅如此,节日时也没个儿子主动接老人到家过,老人在热闹的节日里感受着凄凉。一晃十几年,直至老人去世。老人死后,几个儿子竞显示出如此“大度”和“孝顺”,葬礼至少花费了两万伍千元。如果这笔钱用于老人的赡养,那么老人这十来年的日子也算好过了,遗憾的不是这样。
厚葬薄养行为极不光彩,更不道德。赡养父母乃天经地义,不可推卸。父母年轻时为生活为子女为家庭苦苦奋斗了几十年,待老来之时,往往行动不便、疾病缠身,最需儿女的关心、照顾,也最能体现儿女对老人的孝道,然而,一些做子女的并非如此所为,而是对老人生前不尽孝,死后讲排场,大摆宴席,如此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人死了也就不能复生,再隆重的丧事也不能让死去的老人获得半点享受,说白了就是为了做给活人看,装门面,摆阔气,往脸上贴金,展示自己是个地道的“孝男孝女”形象,掩盖不孝之责,同时借机收礼,大发死人财。不尽赡养老人之责的“厚葬薄养”,行为是极不光彩、不道德的,可悲可耻,当受社会的谴责,良心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