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改,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变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的主动的要求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最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像婴儿一样,顺其自然地、适应环境地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主动参与科学方法
正文:
近年来,“学生是本活书,读好这本书”这句朴素生动的语言表达着社会对主体性教育的呼唤。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得不向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课标,考试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掌握的多少已不再是决定一个人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如何学习,如何能坚持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涉猎新的领域,才是新时代对一个人是否会学习的评判标准。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尤其是关注人的自我发展。而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完善其个体主动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进行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也不以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创设和谐平等,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如每节课前为了激发学生的情绪,我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智力测试,脑筋急转弯,传播科普知识或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说一个笑话等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再如,在教学中,教师灵活采取个别的学习或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自己尽可能多的走下讲台,巡视,帮助学生释疑,点拨、参与学生讨论等,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这种教师“沉”到学生中去,把学生“托”起来的做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把船划向前。”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本身的最根本任务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优先自己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去。众所周知,学习应该伴随着发现快乐,贯穿着探索的兴致,更应该带有创造的愉快。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兴致被激发的时刻不失时机地鼓励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唤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学习,便没有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就没有教学的质量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教学初一数学《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一节时,课堂伊始,老师随着铃声走上讲台,放眼向下一看说:“哇——!大家坐得真整齐,我给大家一个奖励。”将学生思想集中到课堂,让学生明白“已经上课了,我要投入学习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老师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奖励呢?这时老师说:“我奖给大家三个橙子,六个梨,但大家得先回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立刻回答:相同的是水果,不同的是数量。这两种水果是大家都熟悉又爱吃的东西,这个提问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然后老师再问它们的重量相等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有两种可能: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因为一个橙子重多少,一个梨重多少,都不知道。”这时老师及时地引出:同类量之间有相等的关系,也有不等的关系,引出了“不等式”的概念,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象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着老师的提问去思考、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否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呢?关键在于两点:(1)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改变一讲到底的旧观点;(2)要多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发言机会。
总之,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产生活力,从而使学生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自己,创造自己,完善自己。
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主动参与时,要教给学生一种甚至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最好的学习是简单的充满乐趣的,即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像婴儿一样,顺其自然地学习,适应环境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本质方式也是人的天性所要求的,也就是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六个步骤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
1.比。根据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先让学生比较例题与准备题的异同点,从而明白本课的教学内容。
2.试。用鼓动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试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做例题,明白本课的重难点,激发求知欲。
3.学。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并把自己试做的与例题比较,如有不同,找出原因,明白易错的地方。
4.练。仿照例题,练一练课后的习题,进一步掌握本课内容。
5.议。针对新学知识中的疑难点,重难点,易错的地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得到解决。
6.巩固,总结。学生掌握了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后,让学生做针对性,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本节课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得到发挥 。
四、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激发引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及时评价利用刚刚留下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自己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与评价,充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五、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试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各种有利的合适的时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这是一种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更是高效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课标下,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和聪明才智,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主动参与科学方法
正文:
近年来,“学生是本活书,读好这本书”这句朴素生动的语言表达着社会对主体性教育的呼唤。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得不向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课标,考试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掌握的多少已不再是决定一个人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如何学习,如何能坚持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涉猎新的领域,才是新时代对一个人是否会学习的评判标准。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尤其是关注人的自我发展。而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完善其个体主动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进行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也不以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创设和谐平等,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如每节课前为了激发学生的情绪,我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智力测试,脑筋急转弯,传播科普知识或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说一个笑话等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再如,在教学中,教师灵活采取个别的学习或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自己尽可能多的走下讲台,巡视,帮助学生释疑,点拨、参与学生讨论等,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这种教师“沉”到学生中去,把学生“托”起来的做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把船划向前。”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本身的最根本任务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优先自己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去。众所周知,学习应该伴随着发现快乐,贯穿着探索的兴致,更应该带有创造的愉快。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兴致被激发的时刻不失时机地鼓励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唤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学习,便没有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就没有教学的质量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教学初一数学《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一节时,课堂伊始,老师随着铃声走上讲台,放眼向下一看说:“哇——!大家坐得真整齐,我给大家一个奖励。”将学生思想集中到课堂,让学生明白“已经上课了,我要投入学习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老师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奖励呢?这时老师说:“我奖给大家三个橙子,六个梨,但大家得先回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立刻回答:相同的是水果,不同的是数量。这两种水果是大家都熟悉又爱吃的东西,这个提问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然后老师再问它们的重量相等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有两种可能: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因为一个橙子重多少,一个梨重多少,都不知道。”这时老师及时地引出:同类量之间有相等的关系,也有不等的关系,引出了“不等式”的概念,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象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着老师的提问去思考、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否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呢?关键在于两点:(1)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改变一讲到底的旧观点;(2)要多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发言机会。
总之,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产生活力,从而使学生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自己,创造自己,完善自己。
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主动参与时,要教给学生一种甚至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最好的学习是简单的充满乐趣的,即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像婴儿一样,顺其自然地学习,适应环境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本质方式也是人的天性所要求的,也就是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六个步骤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
1.比。根据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先让学生比较例题与准备题的异同点,从而明白本课的教学内容。
2.试。用鼓动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试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做例题,明白本课的重难点,激发求知欲。
3.学。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并把自己试做的与例题比较,如有不同,找出原因,明白易错的地方。
4.练。仿照例题,练一练课后的习题,进一步掌握本课内容。
5.议。针对新学知识中的疑难点,重难点,易错的地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得到解决。
6.巩固,总结。学生掌握了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后,让学生做针对性,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本节课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得到发挥 。
四、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激发引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及时评价利用刚刚留下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自己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与评价,充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五、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试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各种有利的合适的时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这是一种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更是高效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课标下,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和聪明才智,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