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性交恐惧”?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我结婚两年了,一直没有同房成功。每次丈夫一碰到我的私处,我就立马合上腿,反应非常强烈,下意识地将他推开。家里一直催着我们生小孩,我压力很大。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只有我不行呢?”这是一位患有性交恐惧的女士来医院就诊时对我的倾诉。
  许多性交恐惧患者都觉得自己像一座孤岛,认为只有自己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类患者的数量并不少。目前,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缺乏精准数字,但鉴于我国性教育和性观念的现状,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个数字恐怕不会乐观。我在门诊接触过许多真实案例,我非常清楚,真的有不少姐妹在为战胜这个恐惧而努力着。所以我首先要非常明确地告诉姐妹们:你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什么是女性性交恐惧?


  女性性交恐惧表现为:明知道没有必要、不合常理,但对阴茎(卫生棉条、手指、阴道窥器等)插入阴道的行为,甚至相关想象都表现出不可自控的抗拒、逃避、焦虑,阴道局部和/或全身肌肉紧张性痉挛收缩,使阴道内性交无法完成,有些患者同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出汗甚至呼吸困难等表现。从症状表现来定义,又称之为阴道痉挛,为女性性功能障碍中的一种。确立诊断还需要排除本身器质性疾病、发育畸形、酒药依赖、智力障碍、性取向影响以及两性关系中其他心理社会问题的干扰。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怎样的定义,这类疾病给男女双方带来的困扰都是持续而严重的。

女性性交恐惧是如何形成的?


  女性生殖器插入障碍的发生往往有较为复杂的病因,运用大脑的反应机制来进行剖析的话,我们认为很多性交恐惧来源于患者根据生活经验而产生的大脑误判。
  这里所指的生活经验可能来自于教育者不断的叮嘱:“女孩子要自重”“婚前性行为是可耻的”“某某未婚先孕,丢人”;有些来自于对性知識的匮乏:“他那个那么大,我的口子这么小,不可能进得去”;有些来自于同伴的经验:“第一次性生活很痛”“第一次会出很多血”;有些来自于影视作品里女人生孩子的恐怖场景;也有些是经历过不愉快的性或情感体验,包括被性侵或者被爱人抛弃等。
  这些告诫、恐吓、压抑以及自我暗示都是在不断地向我们的大脑传达一个信息—性交是会给我们带来危险的行为。
  当结婚后或者亲密关系稳定阶段,性交是被允许甚至是自身期盼的行为时,我们大脑里被强化过的危险信号就会被激活,使阴道口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阴道口变紧、变小,阴茎插入就会遇到困难,从而导致关于性交危险的体验进一步强化,危险信号进一步放大,恐惧的程度进一步加重。有些患者甚至是仅仅想象性交的场景就会引发情绪脑的过度保护反应,触发阴道痉挛等一系列反应,性交恐惧由此发生。

踏上治愈之路,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近几年来,我尝试以催眠加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引导患者觉察自己的需要,唤醒她们身体的能量,从而转化为改变拖延、崩溃甚至绝望的力量,让她们重新获得自我掌控的能力,开启性福之门。
  开心的是,我得到了许多患者的积极反馈,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女士,在经过了几次心理治疗后终于克服了性交恐惧,之后自然怀孕,于去年在我院顺产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宝贝。她说,大胆迈出第一步,不仅身体得到了满足,精神也得到了慰藉,和丈夫的感情仿佛回到了热恋期。
  担忧的是,仍然有许多有性交恐惧表现的女性患者由于羞耻感,选择逃避这个问题。
  患者选择逃避,默默地承受痛苦,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持有不健康的性观念,潜意识里把“性”当成是邪淫、低俗之物,所以不敢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
  身为女性,又是医者,我首先要告诉姐妹们:性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要清楚不论是谁,憎恨、蔑视、批判这种本能都固然简单,但毫无意义。我们不需要为此感到困扰。
  更重要的是,女性也有收获这份美妙感受的权利。

健康的性爱观,为治愈之路保驾护航


  依我拙见,性爱观并不只局限于人内心关于性爱(一般指肉体范畴)的看法和观点。它实际上涵盖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性,一个是爱,即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发生在两性肉体之间和精神上的关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他们为之践行的行为规则和方式。
  在成人世界里,最健康且富有浪漫情怀的性爱观,一定具有以下两种不可或缺的因素—尊重与自由。
  尊重,首先是尊重自己。有位女性朋友曾对我说,性生活于她而言,除了体验疼痛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感觉。她的丈夫事先基本不会征求她的意见,总强人所难,她也不知道如何与丈夫交流,慢慢地她就对此失去了兴趣。本想着为了尽妻子义务,可以应付了事,但时间一长她就开始厌恶、恐惧丈夫的碰触,拒绝丈夫,彼此之间产生隔膜。对她而言,无性是一种解脱,是尊重了自己的选择,但同时也让她失去了对婚姻的希望。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因为她也没有尊重对方。尊重对方,意味着当你接受了对方的爱,享受了对方的好,就要回馈对方所需。如果你现在并不情愿,或者还没做好准备,就先不要接受。不要因为担忧对方会大失所望而委曲求全,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和你讨价还价,真正的爱也不是通过满足对方的要求和条件来获取的,真正的爱是以心换心,不需要你摆出低姿态去讨好。

那什么是自由?


  作为一个能够且应该负起责任的成年人来说,性很平常。但,平常不代表随便。
  性爱中的自由应该是相互的,是有来有往的良性发展。双方都可以有所抉择、有所拒绝,而不是以爱的名义约束对方。同时,我们也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为所欲为、不顾后果,要追寻有原则和道德的性爱。
  美好的性,是互相欣赏,互相了解。你在跟另一半的相处时,能够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获得这种身心结合的亲密关系,比单纯的生理愉悦重要得多。

信任是通往治愈的唯一路径


  赛斯说过,任何行动及受阻的疾病,都是因为人格对行动力的一种不信任。产生性交恐惧,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因此,学会聆听你身体的内部状态,学会观察和体会自己内心深处的各种感觉,允许自己去试探,去感受,你才不会被恐惧所绑架,也才有可能收获性福。
  最后,我想对每一位患有性交恐惧的姐妹们说:敢于拥抱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是最美的!
其他文献
缘 起  最近网络媒体上出现大学生或青少年虐猫、虐狗的事件,社会文化里充满着对这一行为的谴责,然而虐待事件依然时有发生。这真有点像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说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不过,对于在正常、健康的境遇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同情弱者是人们的本能。  人天生有助人的动机,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个神奇的结构,叫镜像神经元。当我们看到孤苦无依的老人,看到骨瘦如柴的幼童,看到被虐的小猫、小狗,我
期刊
怀旧主题展”这个活动创意来源于老人的怀旧情怀。在敬老院倾听老人叙述的人生经历中,老人提到的老物件,往往最能引发老人内心的情感激荡,受世界博物馆日启发,我突发奇想:要是做一场怀旧主题展,多有意义啊!  想到这个点子时,抑制不住兴奋,可是怀旧展品去哪儿找呢?对,博物馆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立即就联系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文物苑,虽然工作人员颇有爱心,但无奈受限于文物外展须经过文物局审批,而且涉及版权
期刊
小倩今年读初中二年级,14岁的她脸色偏黑,长相普通,性格偏内向,不太善于表达,在一群同学中间并不显眼。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心理活动室给她的班上心理健康课,主题是“悦纳自我”。或许是这堂课触动了她,下课后,我发现其他同学都离开了活动室,唯独她还在,似乎想告诉我什么。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主动问她:我可以帮到你吗?她点了点头,就这样我们建立了咨询关系,约定每周二下午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做咨询。  咨询
期刊
提起电动汽车,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特斯拉这个汽车品牌。而提起特斯拉,又不得不提到他的掌门人埃隆·马斯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什么马斯克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答案是马斯克具有四项心理资本,这是他能成大事的关键所在。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这一概念来源于积极心理学,最初由美国学者Luthans等人在2004年提出。
期刊
入夏的时节,最让小朋友惦念的除了西瓜还有暑假。和姥姥一起生活的正男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笑,只喜欢低着头。当同学们聊着去哪里玩的时候,他沉默着不搭话。终于忍不住回家问姥姥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姥姥说爸爸意外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赚钱在外面工作,不能回来。  本来很不轻松的故事,配上了欢快的背景音乐。正男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无意中知道了妈妈的地址,踏上了寻母的道路。  邻居“不靠谱”大叔知道后,在妻子的命令下
期刊
有一天,孩子拿着一本《小王子》来让我读。刚刚读了几分钟,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本书好像不是写给孩子看的。  《小王子》的第一章是作者六岁那年的一段经历,作者读到了一条大蟒蛇如何吞食怪兽的故事。惊诧于蟒蛇居然能把那么大的怪兽吞下去,然后再花半年的时间来待在原地消化。于是,作者放飞想象,专门画了一幅“蟒蛇吞象”的轮廓图。当他异常兴奋地把这幅作品展示给成年人看,并且得意地问他们“怕不怕”时,成年人都很不解,
期刊
到底谁有错  周末上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起电话,原来是好友木村先生打过来的。他气愤地说:刚才和儿子吵了一架。原来,今天好友想带儿子上興趣班。可是,儿子拖拖拉拉,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好友就训了他几句,没想到儿子就和他吵起来了。两个人性格都比较倔,谁都不服输。这不,好友气不过,就打电话给我,说:“遇到这种事,只能向你这个‘大心理学家’请教了。”  好友住的地方离我很近。于是,我让
期刊
疫情突如其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各种突发事件中都会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尽管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孕产妇的应激状态并没有完全平静。  从关爱母儿健康出发,了解疫情期间孕产妇心理状况,帮助广大孕妇平安顺利渡过难关,是心理学、医学和社会工作者应尽的一份责任。  针对公共突发事件对孕产妇的心理影响,为帮孕产妇顺利度过疫情流行期和此后完成分娩,  我们提供如下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参
期刊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孩子已经十岁了,在读小学四年级!从孩子上三年级开始,我的家里就经常发生亲子战争,而每次吵架的导火线都是因为他做事拖拉、磨蹭!比如早上起床,定好了闹铃6点45分起床,但是他总能磨蹭到7点;下午放学回来,一进门就玩手机,我需要催很多次才去写作业,他坐到书桌前又开始抠抠橡皮,转转笔,写几个字就要拿起手机看两眼!每次我看到了,他还狡辩说是在查资料!然后一场口水战又再次爆发!我
期刊
高一年级重点班的小丫和小辉恋爱了。  班主任首先找了女生谈话。谈话之后,小丫再也没有像往日那样大大方方地与小辉交往,连正常的对话交流也不再有。被冠以“早恋”的“罪名”后,小辉也觉得好像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这让他觉得无法忍受。他也非常疑惑为什么班主任没有找他呢?既然这样,他决定主动去找班主任,然而谈话的结果是小辉被请家长,当着家长的面写下了保证书,与小丫断绝来往。这样做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