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课前唱歌、师生互敬、相互问好是沿用多年的课前组织形式,被广泛且长期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及管理实践中,我发现,一部分教师的全部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上,对课前组织等环节没有给予重视。其实,我认为,课前“有效”组织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关,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课前组织方式,是课前组织的一种好方法。演讲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留心观察生活,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益处。
通过演讲培养学生课前发言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以便使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能做到情节完整、吐词清晰和基本流利。同时让学生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声音变化和态势等。让学生学会细心留意、关注身边的事物。每个人的身边会接触许多事物,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事情。即便是学校的生活,只要善于观察,有一颗敏感的心,就会觉得身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对看到的(包括从书中读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课前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可以逐渐培养起来,使他们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良好习惯。
我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为:预备铃响,我进入教室,当日演讲的学生上台演讲,我与其余学生成为听众与裁判,演讲优秀者,必受掌声奖励。有时,我也会拿一些小礼物奖励学生。我要求学生演讲必须做到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内容完整、脱稿。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每次两人发言,每人两分钟左右。然后请一至两名学生对演讲者简评,最后我再适当点评,提出优点与不足。在演讲的内容、形式及评论方面,我都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
演讲顺序按学号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每个同学都知道该哪一天演讲,往往很早着手准备。七年级刚开始进行课前演讲时,我只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幽默笑话……内容简单、浅显,难度不大,學生能顺利完成任务。上了八年级,我增加了演讲的内容,加大了演讲的难度。让学生讲成语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讲名人故事,写名人名言;讲中外名著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读精美散文,提高奖赏水平;讲国内外大小事,留意时事热点等。难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大了,需要记的东西增加了,课外知识自然就更丰富了。除此之外,我还适当变通演讲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本学期,我让学生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等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讲完了,我让接下来的学生刘明慧第二天讲《水浒传》第一章,下课后,她跑过来告诉我,她早就准备好《武松打虎》的演讲稿,问明天可否讲这一章节,我点头答应了她的要求,既然学生已经准备好了,我充分尊重了她的选择。因为我经常跟学生说,机会往往留给那些充分准备的人。第二天,刘明慧演讲十分成功,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给了她极大的自信。
要说得好,就必须认真准备;要评得好,就必须认真倾听。有些学生准备充分,发言精彩,相比之下,有些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演讲按老师规定的内容进行,如讲成语故事,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成语故事来讲,这样既对学生的演讲内容有所限制,又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我从2004年就开始尝试课前三分钟演讲,一直坚持到现在,此种课前组织多了,发现这种形式起码有三个优点:一是将组织的主体交给了学生;二是每个学生每学期均有一致两次表现的机会;三是给学生自己创新、求新的空间。这种方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上课前把组织的主权交给了学生,教师轻松,学生高兴,效果良好,何乐而不为?
由语文科推及到其他学科,英语课前三分钟可以进行口语辩论,历史课前三分钟可以讲历史故事,政治课前三分钟可以进行新闻播报,地理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谈各地风俗民情、漫游世界,数学课前可以对上一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物理、化学、生物课前三分钟可以进行各科小知识介绍或集体复习,音乐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才艺表演,美术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现场献艺……这短暂的三分钟,甚至更为短暂的一分钟、两分钟学生自主有序的组织形式,均可以成为很好的课前有效组织形式,成为课前组织的一种好方法,这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这种方法,也许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断总结,便可见效。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课前组织方式,是课前组织的一种好方法。演讲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留心观察生活,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益处。
通过演讲培养学生课前发言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以便使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能做到情节完整、吐词清晰和基本流利。同时让学生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声音变化和态势等。让学生学会细心留意、关注身边的事物。每个人的身边会接触许多事物,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事情。即便是学校的生活,只要善于观察,有一颗敏感的心,就会觉得身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对看到的(包括从书中读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课前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可以逐渐培养起来,使他们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良好习惯。
我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为:预备铃响,我进入教室,当日演讲的学生上台演讲,我与其余学生成为听众与裁判,演讲优秀者,必受掌声奖励。有时,我也会拿一些小礼物奖励学生。我要求学生演讲必须做到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内容完整、脱稿。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每次两人发言,每人两分钟左右。然后请一至两名学生对演讲者简评,最后我再适当点评,提出优点与不足。在演讲的内容、形式及评论方面,我都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
演讲顺序按学号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每个同学都知道该哪一天演讲,往往很早着手准备。七年级刚开始进行课前演讲时,我只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幽默笑话……内容简单、浅显,难度不大,學生能顺利完成任务。上了八年级,我增加了演讲的内容,加大了演讲的难度。让学生讲成语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讲名人故事,写名人名言;讲中外名著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读精美散文,提高奖赏水平;讲国内外大小事,留意时事热点等。难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大了,需要记的东西增加了,课外知识自然就更丰富了。除此之外,我还适当变通演讲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本学期,我让学生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等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讲完了,我让接下来的学生刘明慧第二天讲《水浒传》第一章,下课后,她跑过来告诉我,她早就准备好《武松打虎》的演讲稿,问明天可否讲这一章节,我点头答应了她的要求,既然学生已经准备好了,我充分尊重了她的选择。因为我经常跟学生说,机会往往留给那些充分准备的人。第二天,刘明慧演讲十分成功,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给了她极大的自信。
要说得好,就必须认真准备;要评得好,就必须认真倾听。有些学生准备充分,发言精彩,相比之下,有些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演讲按老师规定的内容进行,如讲成语故事,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成语故事来讲,这样既对学生的演讲内容有所限制,又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我从2004年就开始尝试课前三分钟演讲,一直坚持到现在,此种课前组织多了,发现这种形式起码有三个优点:一是将组织的主体交给了学生;二是每个学生每学期均有一致两次表现的机会;三是给学生自己创新、求新的空间。这种方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上课前把组织的主权交给了学生,教师轻松,学生高兴,效果良好,何乐而不为?
由语文科推及到其他学科,英语课前三分钟可以进行口语辩论,历史课前三分钟可以讲历史故事,政治课前三分钟可以进行新闻播报,地理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谈各地风俗民情、漫游世界,数学课前可以对上一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物理、化学、生物课前三分钟可以进行各科小知识介绍或集体复习,音乐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才艺表演,美术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现场献艺……这短暂的三分钟,甚至更为短暂的一分钟、两分钟学生自主有序的组织形式,均可以成为很好的课前有效组织形式,成为课前组织的一种好方法,这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这种方法,也许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断总结,便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