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韩国语中后缀被动句的句子结构及由“”派生的被动词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后缀被动句的句式类型及被动词的分类,对韩国语后缀被动句学习疑难点进行归纳分析,整体把握韩国语后缀被动句。
关键词: 韩国语后缀被动句被动词
在韩国语中,被动句是由主语本身承受谓语执行动作的句子,即由受事者充当主语的句子。被动句根据其形式可分为长型被动句和短型被动句。短型被动句中以通过添加后缀形成被动句的形式最为典型。本研究组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韩语专业学生及网络上韩语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受调查者中42%的学习者认为韩国语后缀被动句的学习十分困难,无法正确掌握及灵活运用后缀被动句,35%的学习者认为后缀被动句中助词的使用容易被混淆,44%的学习者认为由“”派生的被动词变化规律难循,难以记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后缀被动句的句子结构及被动词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 被动句的句子结构
韩国语中,被动句的句子结构基本有以下三种。
1.主语(动作承受者) 谓语(被动词)
以上例句中“ ”,“ ”分别为承受动作“”,“”的对象,是直接受事者,“”,“”则为被执行的动作,故要使用其被动型“ ”,“”。
2. 主语(动作承受者) 关联状语(动作执行者 副词格助词 ) 谓语(被动词)
以上例句中,“ ”,“ ”,“”皆为承受动作“”,“”,以及“”的对象,“”,“”,“ ”则为“ ”,“”,“”的被动型。与1中的例句相比,2中多了关联状语这一结构。在关联状语中,动作的执行者,即施事者后的副格助词也因施事者的性质变化而变化。当施事者为非活动体名词时,其后应使用副词格助词“”或“ ”;当施事者为活动体名词时, 其后则使用助词“”或惯用形式“”。
3. 主语(动作承受者) 关联状语(动作执行者 副词格助词 ) 宾语(直接受支配的客体) 谓语(被动词)
以上例句中,受事者均为“”,施事者分别为“”和“”,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则为“ ”,“”。此时,受支配的客体必为属于受事者身体的一部分或其所有物。与此同时,作为宾语的“ ”,“”后应加宾格助词“”。此处的宾格助词“ ”看似与被动词皆为自动词这一概念相悖,其实不然。许多学习者正是在此处常出现被动句中助词混用的状况,只要分清句子成分就能正确使用助词。
二、 由“”派生的被动词
调查显示,大部分韩国语学习者都认为在后缀被动句中,对被动词的把握较为困难。这是由于后缀被动词的变化规律难循,记忆起来十分吃力。根据这种现状,本文从被动词的构成方式、被动使动词同形、不能添加被动后缀的动词这三点展开论述。
1. 被动词的构成方式
韩国语中,只有他动词词干后可加被动后缀“
”,如:
2.被动使动词同形
在韩国语中存在被动、使动同形的现象。如:“
”等。这些动词既是被动词又是使动词,这种同形现象导致许多学习者混淆了被动句和使动句。但如仔细分析句子,被动句和使动句还是不难区分的。
(被动句)
(使动句)
(被动句)
(使动句)
在和的例句①中“ ”和“ ”均为被动词, 和 的例句②中,两者皆为使动词。在例句 ①中,“”为主语,为动作承受者,“ ”为动作执行者,“ ”为被动词。但若把①中的“ ”理解为使动词,例句①理解为使动句的话,不仅句义不符合逻辑,而且句子缺少宾语,成分缺失。同理,分析 中例句②,“ ”为动作执行者,“”为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即宾语,而“ ”则为使动词。倘若将“ ”理解为被动词,句子就缺少主语,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即宾语的所属性不明,与后缀被动句中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应属于动作执行者的一部分或属于动作执行者这一概念相违背。因此,辨别句子为使动句或被动句应从句子成分、结构及其句义等几方面进行把握。
3. 不能添加后缀派生为被动词的情况
在韩国语中,并不是所有的他动词词干后都能添加被动后缀派生为被动词,这类他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表授予类动词:
(2)表受惠类动词:
(3)表对称类动词:
(4)表心理活动类动词:
(5)词干元音以“ ”结尾的部分动词:
(6)以“”结尾的动词:
在韩国语的被动句学习中,应重点把握句式结构,重点分析能动句转化为被动句的句式变化过程,归纳整理由“”派生的被动词,寻找词干后所添加后缀种类的规律。被动句的学习在韩国语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灵活运用韩国语被动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韩国语的学习中。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韩国语的被动句的成分、句式结构及被动词的运用,可以达到灵活运用被动句,提高韩国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1993 .
[2]李翊燮,李相亿,蔡琬.韩国语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3]林丛纲,任晓丽.韩国语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宣德五.韩国语基础语法[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大学生创新项目(11xk021)。
指导教师:崔文婷
关键词: 韩国语后缀被动句被动词
在韩国语中,被动句是由主语本身承受谓语执行动作的句子,即由受事者充当主语的句子。被动句根据其形式可分为长型被动句和短型被动句。短型被动句中以通过添加后缀形成被动句的形式最为典型。本研究组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韩语专业学生及网络上韩语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受调查者中42%的学习者认为韩国语后缀被动句的学习十分困难,无法正确掌握及灵活运用后缀被动句,35%的学习者认为后缀被动句中助词的使用容易被混淆,44%的学习者认为由“”派生的被动词变化规律难循,难以记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后缀被动句的句子结构及被动词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 被动句的句子结构
韩国语中,被动句的句子结构基本有以下三种。
1.主语(动作承受者) 谓语(被动词)
以上例句中“ ”,“ ”分别为承受动作“”,“”的对象,是直接受事者,“”,“”则为被执行的动作,故要使用其被动型“ ”,“”。
2. 主语(动作承受者) 关联状语(动作执行者 副词格助词 ) 谓语(被动词)
以上例句中,“ ”,“ ”,“”皆为承受动作“”,“”,以及“”的对象,“”,“”,“ ”则为“ ”,“”,“”的被动型。与1中的例句相比,2中多了关联状语这一结构。在关联状语中,动作的执行者,即施事者后的副格助词也因施事者的性质变化而变化。当施事者为非活动体名词时,其后应使用副词格助词“”或“ ”;当施事者为活动体名词时, 其后则使用助词“”或惯用形式“”。
3. 主语(动作承受者) 关联状语(动作执行者 副词格助词 ) 宾语(直接受支配的客体) 谓语(被动词)
以上例句中,受事者均为“”,施事者分别为“”和“”,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则为“ ”,“”。此时,受支配的客体必为属于受事者身体的一部分或其所有物。与此同时,作为宾语的“ ”,“”后应加宾格助词“”。此处的宾格助词“ ”看似与被动词皆为自动词这一概念相悖,其实不然。许多学习者正是在此处常出现被动句中助词混用的状况,只要分清句子成分就能正确使用助词。
二、 由“”派生的被动词
调查显示,大部分韩国语学习者都认为在后缀被动句中,对被动词的把握较为困难。这是由于后缀被动词的变化规律难循,记忆起来十分吃力。根据这种现状,本文从被动词的构成方式、被动使动词同形、不能添加被动后缀的动词这三点展开论述。
1. 被动词的构成方式
韩国语中,只有他动词词干后可加被动后缀“
”,如:
2.被动使动词同形
在韩国语中存在被动、使动同形的现象。如:“
”等。这些动词既是被动词又是使动词,这种同形现象导致许多学习者混淆了被动句和使动句。但如仔细分析句子,被动句和使动句还是不难区分的。
(被动句)
(使动句)
(被动句)
(使动句)
在和的例句①中“ ”和“ ”均为被动词, 和 的例句②中,两者皆为使动词。在例句 ①中,“”为主语,为动作承受者,“ ”为动作执行者,“ ”为被动词。但若把①中的“ ”理解为使动词,例句①理解为使动句的话,不仅句义不符合逻辑,而且句子缺少宾语,成分缺失。同理,分析 中例句②,“ ”为动作执行者,“”为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即宾语,而“ ”则为使动词。倘若将“ ”理解为被动词,句子就缺少主语,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即宾语的所属性不明,与后缀被动句中直接受支配的客体应属于动作执行者的一部分或属于动作执行者这一概念相违背。因此,辨别句子为使动句或被动句应从句子成分、结构及其句义等几方面进行把握。
3. 不能添加后缀派生为被动词的情况
在韩国语中,并不是所有的他动词词干后都能添加被动后缀派生为被动词,这类他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表授予类动词:
(2)表受惠类动词:
(3)表对称类动词:
(4)表心理活动类动词:
(5)词干元音以“ ”结尾的部分动词:
(6)以“”结尾的动词:
在韩国语的被动句学习中,应重点把握句式结构,重点分析能动句转化为被动句的句式变化过程,归纳整理由“”派生的被动词,寻找词干后所添加后缀种类的规律。被动句的学习在韩国语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灵活运用韩国语被动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韩国语的学习中。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韩国语的被动句的成分、句式结构及被动词的运用,可以达到灵活运用被动句,提高韩国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1993 .
[2]李翊燮,李相亿,蔡琬.韩国语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3]林丛纲,任晓丽.韩国语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宣德五.韩国语基础语法[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大学生创新项目(11xk021)。
指导教师:崔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