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由“解剖师”转变为“引路人”,让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进行思考、分析、交流与探讨等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做出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口头讲授的方式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灌输。在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低迷,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索,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始终树立与时俱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阅读搭建桥梁、创造平台,使学生在经历质疑、思考、讨论、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地投入学习、解决问题,进而发展智力、提升素养。
一、恰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初,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以便在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初,我对学生说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改编自《史记》。”随后,我板书了课题:“将相和”,并向学生问道:“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将’‘相’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待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疑问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并从中寻找答案。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恰当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求最佳教学方法,做好教师角色转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在教师传授和自主探究之间谋求最佳平衡,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途径。
以《丁香结》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交流探讨:1.研读课文的第1—3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2.研读第4自然段。思考: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怎样理解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何作用?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将丁香花比作丁香结?4.研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是什么态度?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答案的对比,并针对每一小组的回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点评,如此便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师生及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渗透自主学习方法,高效获取所需知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会学”比“学会”更加重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自身的经验积累,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在适当的时候将自主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并最终将学习的方法转化为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类和联想,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次,由于语文有不同的文体,针对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每种文体的学习方法,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此外,教师还应在平日里带领学生总结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下标题的作用、细节描写的好处、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模板等等,这样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便可以更轻松。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及内容进行积极地创新与整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鼓舞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质疑、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探求新知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查吉火.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53-54.
[2]秦文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21-22.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口头讲授的方式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灌输。在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低迷,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索,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始终树立与时俱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阅读搭建桥梁、创造平台,使学生在经历质疑、思考、讨论、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地投入学习、解决问题,进而发展智力、提升素养。
一、恰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初,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以便在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初,我对学生说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改编自《史记》。”随后,我板书了课题:“将相和”,并向学生问道:“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将’‘相’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待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疑问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并从中寻找答案。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恰当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求最佳教学方法,做好教师角色转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在教师传授和自主探究之间谋求最佳平衡,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途径。
以《丁香结》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交流探讨:1.研读课文的第1—3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2.研读第4自然段。思考: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怎样理解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何作用?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将丁香花比作丁香结?4.研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是什么态度?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答案的对比,并针对每一小组的回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点评,如此便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师生及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渗透自主学习方法,高效获取所需知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会学”比“学会”更加重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自身的经验积累,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在适当的时候将自主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并最终将学习的方法转化为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类和联想,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次,由于语文有不同的文体,针对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每种文体的学习方法,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此外,教师还应在平日里带领学生总结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下标题的作用、细节描写的好处、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模板等等,这样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便可以更轻松。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及内容进行积极地创新与整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鼓舞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质疑、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探求新知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查吉火.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53-54.
[2]秦文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