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至 无羁无绊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梁兄要出画集了,作为他最早的绘画推手,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几天前国梁兄来电要我为他的画集写上一段,我却颇有些犹豫。按理我作为他的支持者,此时要贺上一篇才行,可作为他的文学粉丝,推推他的画是我职责所在,真要动笔写文章,还颇有点“上下”不安。
  第一次见到国梁兄的画是在一次雅集上。已故编辑萧金鉴先生送给我一套藏书票,藏书票上全是国梁兄的画,土褐色的底、白色的线条,画面有人物,也有动物,似乎还有些奇形怪状的图案,神秘而有趣。或许是因为喜欢国梁兄的书,爱屋及乌,对他的画我自然也有几分喜欢。而我与国梁兄的首次见面居然是在萧金鉴先生的葬礼上,我对他的画赞许一番,表示愿意在《艺术中国》上推介一下。不久我便去了近楼参观。那时他的画还只是画在一些速写本里,大大小小十来本,缠绕连绵的线条,无羁无绊,想到哪画到哪,或具象或抽象,有的像少数民族的蜡染,有的像古老山洞的岩画,有的像史前的动物,还有的像印象派的奇幻世界,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也可以说是土洋结合,还可以说古今杂糅,总之无门无派、无踪无迹,神秘莫测,这令我想起霍元甲的迷踪拳。我奇怪他的大脑里都装了些什么,那些绕来绕去的线条经过装框居然也还挺有装饰性,挂在房间里,总能吸引你过去看,还能让你静静地揣摩一会儿。
  中国人喜欢强调搞艺术要有功底。什么是艺术功底?自幼训练当然是童子功,可家族的遗传、先天的美感、生活的历练,同样是功底。有些人从小被家里人逼着学画画,也有很多人因文化成绩不好而在高考前改学美术,这类人即便考上了美术院校终因资质平庸而无甚成就。国梁兄的近楼有一间屋子专门盛放各种艺术书籍,他送了一大堆书给我,其中便有他编写的《跟大师开个玩笑》和《跟鲁迅评图品画》。《跟大师开个玩笑》以独特的视野、诗意的散文解读西方古代名画,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国梁先天的绘画直觉,而他长期浸淫在文化艺术领域,早已打下了深厚的艺术根基。
  对于国梁兄的这种绘画形式,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原生绘画”。百度上如此解释:原生绘画是艺术家以人类的原始视觉与原始思考作为创作的基本思考,运用直觉的意识寻找人类心灵上的灵魂活动,体验出精神生活的原始初觉,再将这种心灵感触表现在绘画上。这种形上绘画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状态下,自动产生出来的冥想色彩与自由线条,并在灵魂活动指导的当下说进行的艺术表现。因此,它不需要任何人为的技巧或规则。
  看完国梁兄的速写本,我便下决心要好好推介他的“原生绘画”。但要在杂志上刊发,或者走向市场,我认为还是要在形式感和画面构成上做些完善。这两年来,我建议他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画的形式,陆续画出各种扇面、小品、斗方,同时我们还为是否钤印或题跋进行过探讨。渐渐地,国梁的画越来越有看头。自从我在2013年5月的杂志上第一次推出画家彭国梁后,他除了参加我策划的“湖南首届文人书画邀请展”,已经先后两次应邀在东莞和无锡举办个展,市场反响之好,既在希望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我不知道国梁兄的原生绘画能走多远,会有什么样的市场行情,但从他不到两年卖出近千幅作品来看(而且有的藏家一次性购买一百幅),既说明市场的认可度,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真心为国梁兄点赞!
其他文献
唐彬以诚实热烈的心态、勇敢坚毅的精神在丹青园里勤奋耕耘,以坚实的步伐走了一条纯正的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尊重传统,学习前人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艺术,比如花鸟画,从原始社会彩陶上的描绘(如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自觉,到北宋时期宣和画院所形成的中国绘画史上工笔花鸟画的第一座高峰,再到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崛起与兴
期刊
有朋友说:每一位文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陆小曼。  陆小曼(1903-1965),江苏常州人,画家、作家、翻译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41年曾经在上海举办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精皮黄。  笔者有幸收藏了陆小曼的《桐荫仕女图》。此画得于四川成都某次秋季拍卖会,拍入过程颇有戏剧性。2013年11月,当我从德轩的网上预展看到陆小曼的《桐荫仕女
期刊
当代书法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个人普遍修养与表达手段的传统意义。亦即是说,书法之对于现代人,已经从海德格尔所谓的“上手性”(Zu-handen)之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既标志着当代书法必然以一种全新的意蕴与现代人相遇,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与传统不同的书法审美领域的开启。正如陈振濂教授在其鸿文《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中所述,当代的书法创作,正处在一个“从混沌走向规范,由自在走向自觉”的全新阶段。  然而,当我们细
期刊
时代喧哗,艺术寂寞。在这样浮躁的年代,能欣赏到当代工笔画家赵洪琦的作品,实在是一桩快乐的幸事:  一棵巨大的树蔸,祼露着,千万条根须向周遭伸延,紧紧地抓住那些光滑的石头,茂密的根须从石头的缝隙钻进去,深深地扎入泥土。溪水清澈见底,把卵石和落叶倒映其中。远处,森林郁郁葱葱。潺潺水声和啁啾鸟鸣朦胧飘逸,仿佛来自神奇的湘南大地深处的音乐。  这就是赵洪琦笔下的《幽幽岁月》,似一曲对乡村自然蓬勃生命力的深
期刊
《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集》作者是我省警界摄影家阳红光先生。这一主题摄影是他于2012年拍摄的。2013年8月,此套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近半月。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其中两幅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了整套作品。随后,按照湖南省委宣传部的要求和部分市及湖南大学的邀请,作品分别在长沙、岳阳、株洲、郴州、湖南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展出。数地展出,观众达20多万人,留言4000
期刊
寒斋藏孟小冬绘《琴瑟合鸣》,绢本,1.4平尺,画面简洁明净,以苍劲的笔法写枯树一枝,一双修长的白鹭静静地伫立于枝头,右边的白鹭回首深情地凝视者伴侣,绢面已经泛黄,但白鹭的眼神反倒更加醒目。跋曰:余自少喜绘画之事,虽习数载未得笔,今写白鹭一双,以求禧吉之气,非敢谓能臻至妙也。庚寅桂月孟小冬绘。印两方:孟小冬,若兰书画。此作暗含了孟小冬的爱情密码。  孟小冬(1908年1月9日-1977年5月27日)
期刊
摘要:本文系对新时期以来涉及顾恺之画论的主要美术史论著述版本的梳理和对“以形写神”原典(《论画》的“几句重要的结束语”)不同的注译解读与研究之得失的考辨,以及对作为顾恺之画论核心绘画观的这一原典之本义与本质的探讨;指出作为中国最早独立画论的顾恺之画论的根本,仍然没有离开对现实总体的唯物主义的观照态度,占据第一位的仍然是对外部现实保持的那种从物到心、从形到神的写实主义艺术精神。  关键词:顾恺之画论
期刊
晓彬小楷书法取法钟、王及唐人小楷,于文微明、祝允明、王宠等名家用功亦勤,可谓是涉猎广泛。他经过刻苦的临池不辍,掌握了小楷的书写技巧和法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近两年来晓彬的视野逐渐开阔。宋人米芾,明人倪元璐、黄道周,清人傅山、王锋等杰出的书法家虽不以小楷名世,但是他们所书小楷皆能跳出二王和唐人的法度,形成了各自高古、朴拙、率真的风貌,极富创造性。这都给晓彬不少的启迪。他开始有意识地把更多的因素带
期刊
林凡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书、画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他的重彩工笔山水画以苍润瑰伟、奇崛秀逸的面貌为世人所称道,他的“林梅”也以追求意境、清润雅致而不同凡俗。他的书法蕴含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映现出书家的才情气质,表达作者心中的奇诡凄美的情怀。这里,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林凡先生平和简净、遒丽天成的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线形之美,妙趣天然  书法美学的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陈振
期刊
沈鹏致林凡  林凡兄:  你长期在诗书画三绝之路上求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从你的对诗僧齐己的偏爱,表明你追求着一种新境界;从你的“刘郎骑马返京兆”,想见你对往事的感喟;又从“归时浑忘夜停梯”,传来你勤于切磋的信息。社会上一向看重你的工笔重彩,而你的这本书法选集问世,将会给人们一个更完美的林凡形象。  并颂 笔健!  沈鹏 癸酉岁杪  周俊杰致蒋力馀  力馀弟:  《林凡集林》收悉,至为感动。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