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是一种自豪;
21年前的1986年,《老区建设》杂志的前身——《江西老区建设》创刊,这份扎根于红土地的刊物,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全国创刊最早的扶贫开发工作指导类期刊之一。
回顾是一种责任;
21年的岁月,是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的二十一年;21年的岁月,也是《老区建设》杂志不断成长、发展的二十一年。期间,尽管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杂志始终坚持正确办刊方向不变、坚守办刊宗旨不变,对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在全国,特别是在扶贫战线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份光荣如何传承与光大,使我们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回顾更是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多月前的2006年12月8日,《老区建设》杂志编委会会议召开;十多天前的2007年元月16日,全省扶贫开发宣传工作会召开。两个会议对刊物发展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两个会议对刊物进入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刊物凝结了编委们的殷切期望,汇聚了各界及读者的无尽关爱。这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当回顾已成往事,我们只有前行;而要前行,必须创新。
我们深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份刊物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一份刊物要做到在内容上有精彩之笔和闪光之作,在形式上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离开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深知:创新是时代的召唤,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扶贫开发等各项伟大事业,正在新形势下以新的姿态朝前发展。作为一份以“关注老区建设、关注扶贫开发、关注民情民意、关注和谐小康”为已任的刊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们还深知:唯有创新,才能使回顾的回顾更加美好,更加让人自豪。
于是,伴着春的脚步,带着春的气息,2007年第1期的刊物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了您的面前。
《老区建设》此次改刊所追求的是刊物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能够与读者更贴近、更相宜、更有益。我们不仅希望刊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工作指导、政策宣传的作用,而且希望刊物能够担承起理论研究、学术传播的重任。为此,我们一如既往地欢迎来自实际工作一线的鲜活文稿,我们同样欢迎来自理论学术界的研究文章。只有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之树才能常青,实践之路才能常新。
澎湃的是热血,涌动的是春潮。
让我们在回顾与创新中,在光荣与梦想中,在激情与实干中,听从责任的召唤,一路前行!
21年前的1986年,《老区建设》杂志的前身——《江西老区建设》创刊,这份扎根于红土地的刊物,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全国创刊最早的扶贫开发工作指导类期刊之一。
回顾是一种责任;
21年的岁月,是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的二十一年;21年的岁月,也是《老区建设》杂志不断成长、发展的二十一年。期间,尽管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杂志始终坚持正确办刊方向不变、坚守办刊宗旨不变,对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在全国,特别是在扶贫战线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份光荣如何传承与光大,使我们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回顾更是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多月前的2006年12月8日,《老区建设》杂志编委会会议召开;十多天前的2007年元月16日,全省扶贫开发宣传工作会召开。两个会议对刊物发展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两个会议对刊物进入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刊物凝结了编委们的殷切期望,汇聚了各界及读者的无尽关爱。这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当回顾已成往事,我们只有前行;而要前行,必须创新。
我们深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份刊物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一份刊物要做到在内容上有精彩之笔和闪光之作,在形式上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离开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深知:创新是时代的召唤,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扶贫开发等各项伟大事业,正在新形势下以新的姿态朝前发展。作为一份以“关注老区建设、关注扶贫开发、关注民情民意、关注和谐小康”为已任的刊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们还深知:唯有创新,才能使回顾的回顾更加美好,更加让人自豪。
于是,伴着春的脚步,带着春的气息,2007年第1期的刊物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了您的面前。
《老区建设》此次改刊所追求的是刊物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能够与读者更贴近、更相宜、更有益。我们不仅希望刊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工作指导、政策宣传的作用,而且希望刊物能够担承起理论研究、学术传播的重任。为此,我们一如既往地欢迎来自实际工作一线的鲜活文稿,我们同样欢迎来自理论学术界的研究文章。只有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之树才能常青,实践之路才能常新。
澎湃的是热血,涌动的是春潮。
让我们在回顾与创新中,在光荣与梦想中,在激情与实干中,听从责任的召唤,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