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发展趋势,对在新形势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数控、检测、驱动技术于一体的关于机电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技术,涉及面广,岗位众多。机电一体化专业也是全国高职学院开办最多的专业之一,且已经有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再加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人员能直接上岗,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财力、物力进行岗前培训。而现在仍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现行培养模式大都注重理论的培养,缺乏实践教学,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较差。另外,现在各校为提高就业率,过早地启动了就业工作,并将企业引人学校进行现场招聘,整个就业招聘达半年之久,对教学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深人的探索,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
一、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也有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尤其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而大多高职院校培养模式还是建立在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这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愿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发现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能脚踏实地,是否能在教育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国家、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四方的利益,是否切实可行。
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科基础较差,心理素质、人文综合素质等都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应重视实践,强化应用,凸显技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具体要求:(一)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广度上知识面要宽,深度上知识要扎实。(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的宗旨。(三)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实训教育模式,使技能训练和技能证书有机结合。(四)加强校企合作,要求教育能面向市场,立足就业,培养“就业心态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学生。
三、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知识结构构建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解决现场时间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这就要求知识结构的重心应在基础知识上,基本原理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应对多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基础知识是本源性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举一反三,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要重基础,兼顾专业,二者合理安排,相辅相成,并能在实践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二)能力结构的构建
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能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应该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不高,心理素质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能力培养中应以教师主导为主,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实用,运用实验、实训、实践等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讨论、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涉及的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扬长避短,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上岗后能尽快得到企业的认可,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缺,开设就业、职业类课程应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内容和必要补充。
(三)师资队伍的构建
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校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硬件不断更新,而且还要求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育,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实施“双师型”工程,制订相应的“双师型”目标计划,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结束语
当今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机械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要求变的更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潮流,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朝着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怀奥,徐智跃.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刘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J].现代企业育,2008(02).
[3]陈桂芳,王凤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何丹辉(1981-),男,河南平顶山人,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数控、检测、驱动技术于一体的关于机电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技术,涉及面广,岗位众多。机电一体化专业也是全国高职学院开办最多的专业之一,且已经有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再加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人员能直接上岗,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财力、物力进行岗前培训。而现在仍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现行培养模式大都注重理论的培养,缺乏实践教学,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较差。另外,现在各校为提高就业率,过早地启动了就业工作,并将企业引人学校进行现场招聘,整个就业招聘达半年之久,对教学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深人的探索,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
一、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也有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尤其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而大多高职院校培养模式还是建立在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这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愿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发现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能脚踏实地,是否能在教育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国家、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四方的利益,是否切实可行。
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科基础较差,心理素质、人文综合素质等都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应重视实践,强化应用,凸显技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具体要求:(一)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广度上知识面要宽,深度上知识要扎实。(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的宗旨。(三)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实训教育模式,使技能训练和技能证书有机结合。(四)加强校企合作,要求教育能面向市场,立足就业,培养“就业心态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学生。
三、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知识结构构建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解决现场时间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这就要求知识结构的重心应在基础知识上,基本原理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应对多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基础知识是本源性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举一反三,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要重基础,兼顾专业,二者合理安排,相辅相成,并能在实践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二)能力结构的构建
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能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应该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不高,心理素质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能力培养中应以教师主导为主,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实用,运用实验、实训、实践等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讨论、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涉及的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扬长避短,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上岗后能尽快得到企业的认可,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缺,开设就业、职业类课程应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内容和必要补充。
(三)师资队伍的构建
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校校舍、教学设备、设施等硬件不断更新,而且还要求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育,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实施“双师型”工程,制订相应的“双师型”目标计划,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结束语
当今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机械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要求变的更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潮流,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朝着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怀奥,徐智跃.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刘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J].现代企业育,2008(02).
[3]陈桂芳,王凤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何丹辉(1981-),男,河南平顶山人,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