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我们要把“创造”定位在孩子“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等级上,把“创造性教育”研究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创新。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必须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怕有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数学时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二、激发认识兴趣
思维的启发离不开情感的支撑。只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愿意把问题内化,驱使自已去思考、去探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的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事实和现象,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去参观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善疑
学、问、思、疑是学到知识、练好本领、有所创新的重要环节。多思善疑就是要不断探索。一问到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发现了新问题,才能为以后的创造活动指明方向,去研究怎样回答或解决问题。于是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善问,一是问自己。发现疑难问题,先动动脑筋认真思考,联想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比所学的新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设想各种解答方案。二是问别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一人不解,就向多人请教,对自己没有搞清楚的难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讨精神。
四、摆脱习惯性思维的训练
习惯性思维是人们在实践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它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创造力。要想冲破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框架,就必须让学生做些智力体操,使他们探索事物存在、发展、联系的各种可能性。
1.设想各种答案。书本上提供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安全束缚头脑,减低创新意识。如果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给出越新奇越好的多种答案,创新思维能力就可以提高。例如。对于“鸡兔同笼”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鸡兔的头数和脚数列出方程就可求出鸡和兔的只数。除了用方程解外,我们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如果只有两脚动物在奔跑,共有几只脚?那么多出来了几只脚?把多出来的脚加到其中某些两脚动物身上去,可得到多少只四脚动物?从中可求出鸡和兔的只数。本题也可以这样解:如果全部是兔子的话,脚没有那么多,若每只兔子减去两只脚,直至多出来的脚减完,便得到鸡的只数。学生一连串地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就能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想象。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去创造想象。如在学习了“图案的设计”后,我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这个问题的参与性很强,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不同的图案。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等都有重要意义,它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契机。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3.新颖的表达。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新颖的表达。新颖的、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是创造性思维本身的构成成分。表达的新颖性表现在:一是要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原理、范畴;二是要形成表现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构体系;三是要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和不拘一格的语言文字、动作、图形、形体。赋予表达以创新的形式。结合这一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例如,调查学校附近一个人行横道的人流情况,你能就这个人行横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出改进意见吗?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学生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人流的时间、人数、原因,或是选择其他标准。通过大家的讨论,让他们选择一个或多个标准进行刻画。然后,学生将讨论如何调查和收集数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小组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争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完成这个调查任务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表达自己的看法。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必须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怕有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数学时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二、激发认识兴趣
思维的启发离不开情感的支撑。只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愿意把问题内化,驱使自已去思考、去探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的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事实和现象,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去参观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善疑
学、问、思、疑是学到知识、练好本领、有所创新的重要环节。多思善疑就是要不断探索。一问到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发现了新问题,才能为以后的创造活动指明方向,去研究怎样回答或解决问题。于是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善问,一是问自己。发现疑难问题,先动动脑筋认真思考,联想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比所学的新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设想各种解答方案。二是问别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一人不解,就向多人请教,对自己没有搞清楚的难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讨精神。
四、摆脱习惯性思维的训练
习惯性思维是人们在实践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它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创造力。要想冲破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框架,就必须让学生做些智力体操,使他们探索事物存在、发展、联系的各种可能性。
1.设想各种答案。书本上提供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安全束缚头脑,减低创新意识。如果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给出越新奇越好的多种答案,创新思维能力就可以提高。例如。对于“鸡兔同笼”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鸡兔的头数和脚数列出方程就可求出鸡和兔的只数。除了用方程解外,我们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如果只有两脚动物在奔跑,共有几只脚?那么多出来了几只脚?把多出来的脚加到其中某些两脚动物身上去,可得到多少只四脚动物?从中可求出鸡和兔的只数。本题也可以这样解:如果全部是兔子的话,脚没有那么多,若每只兔子减去两只脚,直至多出来的脚减完,便得到鸡的只数。学生一连串地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就能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想象。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去创造想象。如在学习了“图案的设计”后,我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这个问题的参与性很强,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不同的图案。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等都有重要意义,它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契机。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3.新颖的表达。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新颖的表达。新颖的、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是创造性思维本身的构成成分。表达的新颖性表现在:一是要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原理、范畴;二是要形成表现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构体系;三是要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和不拘一格的语言文字、动作、图形、形体。赋予表达以创新的形式。结合这一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例如,调查学校附近一个人行横道的人流情况,你能就这个人行横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出改进意见吗?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学生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人流的时间、人数、原因,或是选择其他标准。通过大家的讨论,让他们选择一个或多个标准进行刻画。然后,学生将讨论如何调查和收集数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小组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争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完成这个调查任务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表达自己的看法。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