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之花在语文中绽放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真谛的阐述却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准则: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一生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怀着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用孜孜不倦的探索去践行這一准则吧!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先进思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多次拜读大师的建议,受益匪浅。新课改施行后,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在尝试、探索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语文兴趣
  语文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山川大地、人物风情……沉浸其中,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做语文教师的,要发掘语文魅力,以此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教中,我们语文老师经常担当“感情”的导游,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里驻足观赏;让他们在人类文明的缩影前惊叹折服;让他们在文学殿堂里去发现、去认识、去体验、去实践。从而产生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去热爱,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求未知世界的愿望,一种对文学的痴迷、一种对文学的信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上课时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情思,使学生如沐春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记得在教《论语》时我告诉学生:“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使孩子们啧喷吐舌,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家认真听讲,努力体味孔子那宝贵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几百个事例的观察、推论,他指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的动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二、开发语文的隐性资源
  教育者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隐性资源。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如教学楼东侧的大幅标语:你彬彬有礼、轻声漫步在校园里的高雅举止,不仅是对知识科学的崇尚与尊重,更显示出你良好的人为修养和高尚品质。这充满脉脉人文关怀和诗化的语言,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浸染与矫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应该经常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生活里去。”这在启示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自觉发现生活中的隐性资源。为此,他敢于领着孩子们做一年的环球旅行去认识“祖国”。一次作文课,孩子们思维迟钝,迟迟不肯落笔,我就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去读大自然的书页。孩子们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受阳光的煦暖、小草的萌发,生动的天籁、颤抖的露珠。他们惊异地发现,在平日里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东西,竟如此鲜明。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描绘美景、编写故事了。你可以想象,孩子们的词语是多么生动,思想是多么鲜明。大自然中的语文资源竟如此丰富,它们对孩子们的思想、心灵起着多么重要的润泽啊!
  三、在阅读中丰盈智趣
  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小时候聪明伶俐、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期,却变得智力低下,对知识态度冷漠,创造力枯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并告诫我们:“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还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文明是与人类一起诞生的,我们的教材不可能一应俱全地把厚重的文化呈现出来。因此,学生要有不竭的源泉、敏锐的才思,必须在阅读中获取。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引导学生,使书籍成为他们的第一爱好,把这种爱好坚持下去,形成一种习惯。
  我教《十三岁的际遇》一课时,当少年大学生田晓菲在北大图书馆的映衬下因浅薄无知而哭泣时,我的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他们一边感慨知识海洋的浩渺无边,一边叹服自己的渺小无知。这时我把他们带到图书馆,孩子们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然后,开始翻阅,开始入迷。书给他们展现了一片新天地!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做老师的,真是一种享受!让学生漫步文化长廊,或沉静愉悦,或潸然伤神,都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愈多,思路就愈清晰,他的智慧就愈活跃。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孩子们在涉猎群书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灵活地渗透
  品德不是抽象的,德育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具体、多样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诸如介绍背景、分析人物、辨析哲理、说明特征、探讨主题等,要注意抓契机,发挥教材的内在思想性,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渗透。名言点明法。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名言名诗,教师要教育学生把名言名诗与自身与现实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可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教育学生无私奉献。感情熏陶法。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课文的神韵读出来,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黄河颂》,诗人以赞歌的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赞美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他为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朗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教材中事例充裕,细细研读,大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教育性的东西。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真谛的阐述却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准则: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一生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怀着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用孜孜不倦的探索去践行这一准则吧!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张家港市凤凰小学坐落于山清水秀的凤凰山麓,始建于1912年。学校秉承“为学生人生奠基,为学生发展服务”办学理念,近年来先后创建成国家级集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多媒体的出现为小学语文学习提供了发展的动力。本文笔者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多方面来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如何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并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多
【摘要】古诗可以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传承千年,意义深远,学习和掌握古诗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对古诗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方法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收录多首我国古代杰出诗人
钟信明《第二交响曲》构成形式和音乐表现内容的高度统一,其主题构思之精妙,逻辑严密,将音乐音响与人性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出他的创作特点,将中国民族精髓和当代音乐写作结合得天衣
你可能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是世界上最完美、最高级的生物,这没错,但你可能无法想象你的身体里充满了被遗弃或将被当作废物回收的原子。不过,你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管是
介绍了天然气的烃类组成和化学性质;论述了天然气管路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从燃料供应母管的设计及其相关设施的配置等方面,论述了天然气燃料供应系统的设计要点;针对管道压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在教学中巧借导语渗透德育、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借助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妙用插图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等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摘要】朗读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朗读能力相对薄弱。本文将从究因与应对两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生的朗读训练之路。  【关键词】朗读能力;究因;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语文课堂上的一个重要训练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
文章为德国音乐百科全书(MGG)的条目"音乐社会学",原文发表于1997年.是德国学术界对音乐社会学的定位、研究对象、研究历史和新的研究课题等方面的最新看法之一.作者卡登从全
“推门听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之一。它是学校领导在不通知情况下,直接推门走进教师的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行为。“推门听课”是学校多年来一直采取的重要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