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学会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涯。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枯燥无味,这些学生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讲解上,也就会出现东张西望、走神等行为,不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一言堂”等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这需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学。
【关键詞】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营造;气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这也与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但是学习兴趣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充分调动,进而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要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认为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哪一段、愿意读哪一段,这也无意之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试想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板着脸上课,在学生看来怎么又有学习的热情呢?教师应该多运用面部表情,多微笑,树立严肃但不又不失亲切的教师形象,同时可以与学生建立眼神交流,给学生点头等动作,多对其表示肯定。其次,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在每堂课前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同学解答,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应该运用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多一些“你真棒”“很好”等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影响下,也会产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正面的情绪,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
2 创设各种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如教学《翠鸟》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我们要紧抓课本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紧抓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充分调动了语文的自身魅力,文章对学生有了吸引力,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轻易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日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阅读笔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
4 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注重课外延伸
语文知识与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很大的脱节,这对于正处于通过接触感知外界事物的小学学生来说存在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也就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好好把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从而达到学而为用的目的。例如在解释“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四个节日时,可以通过联系代表这四个节日的行为或者物品,将春节与拜年、端午与粽子等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肯定有切身体验,自然也会更容易理解。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就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苦为乐,让学生在乐中学,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秋红.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J].江西现代阅读,2011.
[2]刘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J].江西现代阅读,2009.
[3]杨维.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2010.
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学会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涯。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枯燥无味,这些学生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讲解上,也就会出现东张西望、走神等行为,不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一言堂”等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这需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学。
【关键詞】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营造;气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这也与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但是学习兴趣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充分调动,进而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要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认为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哪一段、愿意读哪一段,这也无意之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试想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板着脸上课,在学生看来怎么又有学习的热情呢?教师应该多运用面部表情,多微笑,树立严肃但不又不失亲切的教师形象,同时可以与学生建立眼神交流,给学生点头等动作,多对其表示肯定。其次,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在每堂课前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同学解答,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应该运用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多一些“你真棒”“很好”等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影响下,也会产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正面的情绪,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
2 创设各种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如教学《翠鸟》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我们要紧抓课本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紧抓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充分调动了语文的自身魅力,文章对学生有了吸引力,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轻易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日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阅读笔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
4 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注重课外延伸
语文知识与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很大的脱节,这对于正处于通过接触感知外界事物的小学学生来说存在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也就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好好把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从而达到学而为用的目的。例如在解释“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四个节日时,可以通过联系代表这四个节日的行为或者物品,将春节与拜年、端午与粽子等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肯定有切身体验,自然也会更容易理解。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就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苦为乐,让学生在乐中学,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秋红.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J].江西现代阅读,2011.
[2]刘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J].江西现代阅读,2009.
[3]杨维.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