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它构成了该民族性格的基石。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文化好比圣父,习语好比圣子,因为文化“滋养”习语,而翻译好比圣灵,它在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习语的翻译实质是文化翻译。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会 造成翻译的困难。因此,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了解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
什么叫文化?根据《辞海》的解释,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高度浓缩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从英汉习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就英汉习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英汉习语学习和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会造成翻译的困难。英语和汉语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读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意象和象征的精彩运用不得不提及这两种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对于暗示小说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得不提及她的一篇代表作-----《在海湾》。小说中火热的太阳使人联想到强大的男性气概;而大海则与女性的阴柔气质相关联。
2.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在封建社会,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因此,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却是一种长着翅膀,身上有鳞,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
3.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英美文化又被称为“个人价值至上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 孝”。中国文化又被称为“集体主 义文化”。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4.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因此,汉语里有许多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另外,中国人还敬奉天神,如“天经地义”。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God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
二、英汉习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因此,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2.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 Don Juan (唐璜,意为风流浪子)
3.意译法
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如将“hold a wolf by ears”译成“骑虎难下”
三、英语习语翻译的注意问题
1.切忌望文生义。
pull somebody’s leg 愚弄人,开某人的玩笑 不译:拉后腿
2.套译时,要特别注意民族性。
Give somebody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 得寸进尺。不译:得陇望蜀。
3.习语翻译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Men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 山和山无法碰头,人和人总会相遇。(不要译成:人也许会相见,可是山头却不会。)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文化好比圣父,习语好比圣子,因为文化“滋养”习语,而翻译好比圣灵,它在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必须将翻译与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掌握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能够解决好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使译文收到良好效果,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准确把握翻译的关键。要处理好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译者除了要具备对两种文化的领悟、感应能力以及对两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8: 59.
[2]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双玲. 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下).
[4]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石延芳. 功能对等理论与汉语习语的英译[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3).
[6]武会芳. 归化和异化在动物类词语翻译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9.
[7]殷莉. 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1.7.
[8] 于秀华. 文化差异与翻译[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3)
[9] 赵文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
什么叫文化?根据《辞海》的解释,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高度浓缩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从英汉习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就英汉习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英汉习语学习和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会造成翻译的困难。英语和汉语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读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意象和象征的精彩运用不得不提及这两种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对于暗示小说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得不提及她的一篇代表作-----《在海湾》。小说中火热的太阳使人联想到强大的男性气概;而大海则与女性的阴柔气质相关联。
2.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在封建社会,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因此,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却是一种长着翅膀,身上有鳞,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
3.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英美文化又被称为“个人价值至上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 孝”。中国文化又被称为“集体主 义文化”。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4.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因此,汉语里有许多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另外,中国人还敬奉天神,如“天经地义”。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God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
二、英汉习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因此,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2.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 Don Juan (唐璜,意为风流浪子)
3.意译法
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如将“hold a wolf by ears”译成“骑虎难下”
三、英语习语翻译的注意问题
1.切忌望文生义。
pull somebody’s leg 愚弄人,开某人的玩笑 不译:拉后腿
2.套译时,要特别注意民族性。
Give somebody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 得寸进尺。不译:得陇望蜀。
3.习语翻译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Men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 山和山无法碰头,人和人总会相遇。(不要译成:人也许会相见,可是山头却不会。)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文化好比圣父,习语好比圣子,因为文化“滋养”习语,而翻译好比圣灵,它在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必须将翻译与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掌握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能够解决好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使译文收到良好效果,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准确把握翻译的关键。要处理好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译者除了要具备对两种文化的领悟、感应能力以及对两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8: 59.
[2]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双玲. 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下).
[4]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石延芳. 功能对等理论与汉语习语的英译[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3).
[6]武会芳. 归化和异化在动物类词语翻译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9.
[7]殷莉. 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1.7.
[8] 于秀华. 文化差异与翻译[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3)
[9] 赵文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