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感动一座城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评出,用“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郑州爱心市民集体上榜,这是属于全体郑州市民的荣耀,这是河南人的大爱,让这座城市永远铭记这段温情故事。
  为了支持罹患骨癌的面馆老板李刚,无数爱心市民走进他的小面馆,专程吃面为他送去帮助。这一年来,李刚的病情反反复复,但郑州市民的爱心接力从未断链,小小的“李记卤肉刀削面馆”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新的爱心故事。
  相约吃面
  一碗普通的面条,却在2013年1月迅速成为郑州市市民的美食首选。每天不到中午,一个只有8张4人桌的面馆就坐满了人,还有一些人为了吃面自觉在面馆前排起了长队。这个位置偏僻的简陋面馆,生意为什么如此红火呢?
  原来,面馆的主人李刚得了恶性骨肉瘤,需要一大笔治疗费。他家境贫寒,和妻子在街边烤了4年的肉串,没赚几个钱。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赚取治疗费,他和朋友合伙开了“李记卤肉刀削面馆”。可是生意清淡,根本赚不到巨额的治疗费。他想过放弃治疗,但为了不离不弃的妻子、乖巧懂事的女儿,他最终还是选择治好病,一切从头再来,负起家庭的责任。于是,李刚在网上发了一个求助帖——“来我店里吃碗面”,希望网友们外出吃饭时能到他家的面馆去,让他多赚一点钱。
  帖子发出以后,李刚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不是名人,网海茫茫,帖子很可能湮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关注者寥寥。没想到,当晚,“@刘言非语”发出微博,讲述了李刚一家的事,最终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超过了2000次,李刚一家的遭遇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帖子被迅速转发扩散。一位网友评价说:“帖子措辞朴实,没有为吸引眼球而故意耸人听闻,也没有连篇的惊叹号,这种真诚和坦率让人无法拒绝。”
  于是,相约吃面成了郑州城里的一股流行风潮,微博上熟人之间都在问:“你啥时候去吃面?”大家都在说:“走,咱们吃面去!”数以万计的网友忘记了道路的拥堵,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赶到这个不太好找的面馆,心甘情愿地让李刚“多赚一点儿钱”。
  一位中年男士进门点了一碗面,然后硬塞给李刚的妻子井小敏100元钱,他说:“谁都有难处,尽不了太大的心,一点微薄之力吧!”在收银台,时不时听到拿整钱的顾客说:“不用找了!”有人吃一碗面,悄悄在碗下压个二百五百的,名字都不留就走了。有三个结伴来吃面的小伙子,看到人手不够,就去帮忙端汤、点餐,俨然跑堂的伙计。“爱心的哥”王伟、“赶着毛驴逛街”等人“组团”来吃面,有位的哥还不辞辛劳地从禹州赶来。因店里人多,几位的哥当时只好站在店外排队等候。
  有一天,李刚的面馆卖掉了近300碗面,而且还接到捐款5100元,这还不包括李刚银行卡上收到的捐款。面对大家的真情帮助,井小敏非常感激,但是她觉得不能接受吃面以外的钱。这个淳朴的女子认为,劳动所得的钱用着踏实,再困难也不能让大家捐款。实在推辞不掉,就当是借的,她坚持让顾客留下姓名电话,说等老公病好了,一定把大家救急的钱都还回去。
  “走吧,咱们去吃面!”成了微博上最时尚的句式。网友“@车间阿猫”真诚地说:“我相信这个世界,比我们有爱心的,大有人在!”“@新华视点”认为:“求助不是乞讨,爱心不是施舍,顺道吃碗面,让爱心没有压力,社会需要这样的温暖与真情!”
  面馆很偏,大家争先前往;名字很土,大家觉得亲切;不算特色,网友觉得特香。一个破天荒的面馆“广告”,一次次“组团去吃面”的承诺,一群群前赴后继的爱的剪影……一碗面条谱就了一曲最温暖的歌。
  人们无私的帮助,给了李刚欣慰和感动,也让李刚一家看到了希望。
  李刚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多来吃碗面,现在成了捐款。是谁的钱将来要还;如果找不到捐款人,咱就回报社会,毕竟谁的钱都来之不易。”
  温暖继续
  这场爱心接力帮李刚凑够了手术费,2013年2月,他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截肢手术,顺利切除了肿瘤,并在4月份出院。就当所有人松了一口气时,不幸的消息却再次传来——李刚的癌症复发了。
  2013年6月,李刚再次住进郑州市骨科医院,他做了截肢手术的右侧胯部再次出现肿瘤。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李刚转到西安接受后续治疗,病情却一再恶化。11月,李刚在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顺利进行了第三次手术。
  巨额的治疗费用再次像山一样压在一家人身上。 幸运的是,尽管几个月过去了,但郑州人并没有忘记一碗面的温暖,他们呼吁让“一碗面的温暖”继续下去,爱心人士和网友发起了“让爱继续延续”义拍义捐活动,再次帮助李刚筹集治病的钱。但随着李刚病情不断加重,郑州爱心人士筹集的第三次手术费用也几乎用尽,来自社会的爱心再次拯救了李刚和他的面馆。
  12月2日,一位爱心人士以10万元“买下”了面馆,并让井小敏继续经营,所得收入也将用于李刚治病。这位好心人名叫黄久生,2013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2013年12月15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五附院)病房,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把5万元现金送至“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主角李刚床头。见黄久生一面,也是李刚心中所盼。这个恩人,在他们一家再次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像及时雨一样出现了——10万元“义买”面馆。
  一碗面的爱心,感动了一座城市;一碗面的温度,温暖了一座城市。求助而不乞讨,帮助而不施舍,得助而知回报的这种大爱正在我们身边传递,改变着冬天的温度,也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窝。
其他文献
作为与吉鸿昌一起英勇就义的任应岐,一直被后人曲解着,国人多知吉鸿昌乃民族英雄,而任应岐是懦夫一个,这实在有违史实。搜览吉、任就义前后全国各大报所载新闻,应该还历史以真实面目,不应使任将军蒙辱。任应岐不但是爱国将领,而且是民族英雄。他不是懦夫,而是伟丈夫。  那么,任应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何以会被历史尘封79年呢?  起于绿林  任应岐一生经历颇为曲折。早年授编于陕豫地方军阀镇嵩军的第三路憨玉
期刊
如果以传统经济思维进入到互联网去竞争,那无异于鲨鱼爬到陆地上去跟豹子搏斗,肯定是要输的。因此,准备向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必须要理解以下几个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互联网经济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户体验至上。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俗地讲,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但有了互联网,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
期刊
最近,中纪委决定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会员卡带来的官员腐败问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位曾在北京一家高级会所担任客户经理的人士说:“被推荐做会员的人有钱还是有权,经理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了保持隐秘性,接待的时候是不会同时让两批客人同乘一趟电梯的,也就是避免不同批的客人打照面。”高端、会员制、私密性是这些会所的显著特征,而私密性则是高端会所消费一个最显
期刊
201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二零一四年新年贺词。  很快,这段长达四分多钟的视频被各大门户网站转发,各类报刊杂志也对今年的新年贺词进行着力解读。自2001年以来,每年新年到来之际,由国家元首发表新年贺词已成惯例。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发表新年贺词。  在这段视频中,细心的人首先发现了发表贺词的场合较以往有所不同。往年通常在一
期刊
什么是大爱?  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诠释。  “一碗面感动一座城”的男主人公李刚的事迹之所以能温暖一座城,不是因为他患病后有爱心人士捐款,而在于他患病后遭遇严重经济困难,没钱治病,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向公众或政府乞讨,他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现有的能力多赚点儿钱,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完成自我救赎。  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多来吃碗面,于是他用朴实的语言发出了求助:如果方便就来我
期刊
2014年1月19日,媒体曝出江苏省两会的午餐餐桌上出现“庆丰包子”,再次将人们的关注点拉回了“主席套餐”。  2013年的最后一个周末,中国人反复谈论着一个词:包子。  2013年12月28日下午13时20分,身份认证为“时事评论员”的新浪微博账号@四海微传播发博:“亲们,我没看错吧?!习大大来庆丰吃包子啦!”  “有图有真相”,所附图片显示:略有几分拥挤的店面中,身着黑衣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期刊
登封市是郑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郑州的西南方向,背靠中岳嵩山。出了登封市区,西行十公里就是大金店梅村,处在村子主街上的卫生所看上去门脸不大,但对梅村和附近的百姓而言,意义却非同寻常。  就在这个小山村里,乡村医生郭光俊为乡亲们服务了46年。  “只要有郭医生在,我们就不用急,他为我们的健康托着底呢!”70多岁的村民梅东林的话代表了梅村人的心声。从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到满头华发的老乡村医生,62岁
期刊
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它象征着丰收和财富。起源于民间的麦草画(又名麦秆画、麦秸画),则赋予了麦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麦草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草画源于隋唐时期,宋代达到鼎盛,曾是宫廷御用的工艺品。由于后世逐渐沉寂,在历史文物和文献中一直难觅其踪迹。直至上世纪60年代秦怀王墓被发掘,麦草画才得以重见天日。从发掘出来的麦草画原作可以看出,虽经2000多
期刊
即便是冬天,只要有活干,五十多岁的老魏也能五点多就起床。  老魏家在河南省宜阳县后弓街,用他的话说,人老几辈子都住在这个地方。这条街里的男人大都是打些零工维持生计,冬天天冷,女人和孩子最大的活计就是撵着一小片巴掌大的日头地儿晒太阳。  县里的商业街拆迁,我家临时搬到了后弓街,跟老魏家成了近邻。我两岁的儿子在老家,爸妈帮忙带着。老魏家有台电脑,我爸妈有时会带儿子到他家跟我视频。我从郑州回老家,专程到
期刊
从规格上看,这里与北京所有边缘地带小区里的隔板房相比,没什么两样。  位处一层的三室一厅,被改造成7户。除主、次卧是实心墙,其他五间屋子至少有一面是水泥砌成的隔板墙。客厅那间,只有半堵墙是原装的。三对小夫妻、一对小情侣和三个小白领合租在此。与近年来出租房蜗居二十几人、分成十多个格子间的新闻相比,这里已算得上宽敞了。  而屋子外挂着的尿布和画着各式“地图”的被单和褥子、不时响起的嘹亮哭声,表明这里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