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当我指导学生赏析完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时,我问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请大胆提出来。这时,一位女生站起来,她说:“我认为诗中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改为‘天阶夜色凉如冰’更好,你怎么认为?”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我意识到这位学生的问题很有趣,就忙抓住她刹那间的灵感,问:“此话怎讲?”她回答说:“此句诗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宫女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冰冷的石阶上。如果将‘凉如水’改为‘凉如冰’不更能体现出宫女生活的孤独与凄凉吗?况且这样改了以后,使得全诗一韵到底,都押“ing”韵,这样改不是两全其美吗?”她的阐述使全班同学刮目相看。于是,我先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勇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向名人挑战的精神,接着说道:“这位同学的见解非常独特,到底是‘凉如水’好还是‘凉如冰’好呢?我不回答,请同学们作一下深入的思考,将两者进行比较、经讨论再下结论。”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最后达成共识,还是杜牧的原诗句写得好。原因有三:第一,此诗为《秋夕》,本诗描写的是秋天的夜晚一宫女生活图景,从诗中可以看到还没有冷到结冰的程度,如改为“凉如冰”,与节令气候不相符;第二,如果改为“凉如冰”的话,那么,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冰”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星” 同属于平声字,不符合格律诗平仄相对的要求;第三,“冰” 与“水”相比,虽然“冰”感觉更冷,但缺少动感、缺少柔性的美、不能体现宫女感情细腻的一面。看来,诗歌的精髓和神韵是被学生理解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对课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新一代的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因此他们的思想、做法,有时与教师的观点、想法相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想法高兴,尊重他们带有个性的体验。即使学生的感悟是幼稚、肤浅的,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同时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中的缺陷、不足,给予积极有效的帮助。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终身的。
  其次,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加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便他们消除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容不迫地进行朗读、讲解、鉴赏、评说,充分展示学生的学识风采,挖掘其潜在的能力。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做到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反驳或补充教师的意见,尊重学生人格,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独到的发现,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再次,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常把阅读、感悟、讨论变成走过场,只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思考与讨论,或者还没等学生将话说完,就打断学生思路,急于将答案全盘抛出。试想,不给学生留足时间,那么他们只能揣摩教师意图去猜测答案,哪里能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呢?即使学生答案超出了教师预定的范围,正确的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即使不那么准确,教师也要有容人的雅量,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补充、修正,使之渐臻完善,真正做到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临渭区龙背乡初中)
  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在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时,一老师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
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的点云数据可构建建筑物的整体点云模型,同时可根据点云模型进一步生成三角网模型、实体模型。结合实际工程阐述构建模型的方法,同时对建筑物模型的作
新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特别是课文插图,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直观,生动有趣,易教易学。运用好这些插图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如何运用效果最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图认识事物    由于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知识少,他们更喜欢课文中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能使他们对该事物有具体形象的认识。    二、借图弄懂题意    有些课文的题意学生不能一下子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