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有效实践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必须让学生创新创造,让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从事学习活动,这对每个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话题。作者所做的创设数学有效实践情境的思考和实践值得借鉴。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实践情境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一定要让受教育者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创设学生学习的有效实践情境,怎样的情境才算得上有效,我们无法诠释,但让学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确实是我们所必须努力追求的。
  一、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境必须深挖教材资源
  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一标多本框架下的苏教版省编教材,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思想的感悟和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其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便于我们实施教学。但作为一本教材,它不可能穷尽所有内容,也不可能彰显所有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把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利用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境,但仅是简单利用还不够,要尽力对它进行挖掘。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挖掘,那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境将会层出不穷。譬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A)》,笔者就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挖掘,设计出让学生由具体实物抽象到立体图形的教学情境。首先是让学生观察一个个长方体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意义上的探求。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互动,拿着自己所准备的长方体实物,与同伴进行交流,围绕长方体直观图中看到的是哪几个面,哪些面不能看到展开讨论。在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直接体验,又进行有意义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够同时看到的面数的问题。学生就在这有效实践情境的体验中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形成了长方体的空间形象。
  二、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境必须紧扣学生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人们所公认的,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为生活即创新创造。离开生活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必须力争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配合。譬如教学《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应当看到的现实问题是,“体积”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的抽象导致小学生不可能用数学的语言准确表述对“体积”的感受。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说一个靠船下篙的举措。因此,在让学生理解“物体占有空间,并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的问题时,则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入水中的实际操作,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感受和感悟。先由学生把已有的核桃投放到有水的透明杯子里,学生便发现水面升高了。水的升高说明什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核桃”作为一个物体也是占有着空间的。再让学生利用两只同样大小的杯子,盛满同样多的水,投入两个不一样大的水果核桃,学生便发现两杯相同高度的水,这个时候上升的高度则不一样了。水升得不一样高又说明什么?学生便有意义地明确:核桃越大,水升的高度就越高,核桃越大,那么所占的空间也就越大。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于每个教学内容,小学生在学习时都会遇到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寻求突破难点的方法,也都要找到解决重点的最佳手段。就拿笔者所教的《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来说,如果不借助直观的核桃的大小不同,让学生投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那学生是感悟不出来的。由占有空间→占有空间有大小→具体实物占有空间的大小,就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来。
  三、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境必须突出学生创造
  不论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关注个体差异,都离不开实现小学生学习的创新创造。这是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数学教育教学的灵魂,创新创造必须从娃娃抓起,当然也就必须从小学学科课程教学抓起。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提纲中这样说道:“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由此,我们必须做出这样的抉择,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境必须突出学生的创造。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中,笔者力求做到学生的创新在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力求做到关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并妥善而又科学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活力四射。譬如教学6年级上册第35~36页的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的相关内容时,就具有创新意味地让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用创新的手段突破了理解分数连乘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问题。如教学例6,在呈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给学生以一定意义上的帮助,这样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创新解决问题的目的,利用线段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争辩,不但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厘清显得极为迅速,尤其是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比较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能够创新地进一步运用画图策略,分析出数量关系,几何直观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研究,1998.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3]彭光明.数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开卷考试的形式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能起到重要作用。编撰科学精炼、深受学生认可期待、富有成效的《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关键词: 中考时政重热点 专题分析 编撰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差异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逐渐被认知,且渐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运用。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学生分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讨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差异化 教学策略 教学运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都有差异性,同样的,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初中数
摘 要: 当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线教育教学不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革新教学观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在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中,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难度系数较大,学习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淡,这些都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呼声有增无减,要求初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维,提高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