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五人可作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为君子小人,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这便是我们的国粹——京剧,世间百态、人生缩影皆在那一唱一念、一做一打间。坤生沈红便是台上作千军万马的三五演员之一。
最近,沈红正在忙着为赴台湾的演出而排练。虽然此次台湾之行,她只扮演一个牵马搬镫的角色。这对于已是湖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曾经获奖无数的她来说,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色,但她依然认真面对,无论通排、响排都不缺席。排练场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她都认真揣摩——一切都源于她对京剧的爱。
女扮男装,唱生角,是为“坤生”。有人在谈论乾旦(男人演旦角)时曾说过,男演女要走两步:一步先演成女人,第二步再演剧中人物。男人演女人要其神韵,难!反之,女老生亦是如此。在这条艰难的路上,27岁的沈红已经为演好女老生,努力了25年。
生活中的沈红一头帅气利落的短发,形象俊秀,性格开朗,是典型的活泼90后。舞臺上的她则刚好相反,无论上妆与否,一招一式一张口,便是戏中人:《空城计》中,她是沉稳老练的诸葛亮;《文昭关》中,她是悲愤又不失气度的伍子胥……唱腔深沉悠扬,没人会把她看作女孩子。
一次,台下的一位老人边看戏边夸这后生戏唱得妙。旁边观众告诉老人,这后生是个女孩子。老人家不敢相信,反反复复确认了好多遍。这些都源于沈红长期的刻苦训练。
坤生给沈红增添了中性美,眉宇间带着股英气,明明是女儿身,却胜似翩翩公子。圈内称这为“挂相”,你唱什么行当,别人一打眼便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相”挂的是打小练出来的童子功。正所谓,“3年胳膊,7年腿,10年嗓”,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样样都是一点点儿“磨”出来的。
沈红父亲曾是哈尔滨京剧院的老生演员,师承杨派,后专心从事京剧教学。儿时的沈红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跟爸爸学戏曲的招法,每次她都学得有模有样;最喜欢听的音乐是锣鼓点,只要一听到锣鼓点,一双小手就不自觉地跟着打拍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文化宫、小剧场,每次爸爸演出,她都是爸爸的小尾巴。对京剧的爱融入她的血液,写进了她的基因。
沈红第一次登台,是在她两岁半的时候,那时因为太矮小,得站在椅子上才能让观众看见她,可她一点儿也不怯场,连老票友都纷纷叫好。从那以后,“长大后唱京剧”成了沈红的理想。
学戏难,做坤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2003年,11岁的沈红考入上海戏曲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她和男孩子一样练功,早上6:30开始练腿功,上午上完两节文化课,还要练两节翻、腾、扑、跌、滚、摔等各项技艺的毯子功,下午学戏,晚自习还要学文化课、练技巧或者吊嗓子。这种生活方式她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直到上海戏曲学院京剧表演本科毕业。
坤生最怕的就是出现“雌音”,也就是有女孩子的声音,只有靠不断的练习,才能渐入佳境。回想起当年学戏时的情境,沈红只是淡淡的一句:“唱戏的人,哪一个不是苦过来的。”
一出戏,会演容易,演好太难,唯有处处精准,才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舒服。进入湖北省京剧院后,沈红依然保持着练功吊嗓子的习惯。这些都被院长、著名京剧艺术家朱世慧老先生看在眼里,并对她寄予厚望。为了“戏人合一”,塑造好戏中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内心,沈红还在戏外下足功夫,比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上城楼,为什么拿着琴和剑之类的细节都要弄明白。
如今,沈红可以主演20多出大戏。今年3月,她主演了经典新编京剧《梁祝》,饰演梁山伯。最出彩的要数《文昭关》,她扮演的伍子胥,一颦一动都是戏,一声“马来”,直冲云霄。
作为余派传人,沈红有两个偶像,一位是民国时期,坤生中最享盛名,人称“京剧冬皇”的女老生孟小冬,一位是被誉为梨园“小冬皇”的中国第一女老生——王<E:\2019.8B\截图01.jpg>瑜。
《击鼓骂曹》这出戏便是由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对沈红一对一亲授的。为了学好这出戏,沈红提前预习了好多遍,只等偶像前来点拨。亲授那天,从念白、唱腔再到击鼓的动作,每个细节,她都跟老师一点儿一点儿地抠,哪怕一句叫板,都会不厌其烦地找正字的“根儿”。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成后的首演博得满堂彩。
说起王<E:\2019.8B\截图01.jpg>瑜,沈红和她还很有些渊源。沈红4岁时,参加新苗奖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正好跟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分到一间化妆室。那时,沈红在业余组,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在专业组。同为女老生,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很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亲自为沈红化妆。王<E:\2019.8B\截图01.jpg>瑜还抱着沈红合了影。这一年,18岁的王<E:\2019.8B\截图01.jpg>瑜,跻身“京剧名家”行列。4岁的沈红获得她人生中第一个全国性戏曲大奖。
后来,沈红追随偶像的脚步进入了上海戏曲学院,只不过王<E:\2019.8B\截图01.jpg>瑜是92班,沈红是03班,她入学时,偶像已经毕业了。多年后,沈红在偶像的微博上留言,晒出了当年的合影,两个人在微博上又相聚了。
每次登台,沈红都会怀着对京剧的敬畏之心,提前两三个小时到后台备场。认真将厚底鞋一点点儿涂白,仔细勾勒好油彩,做好盔头,穿好戏服,怀揣着祖师爷留下的那句“戏比天大”,一个俊美英气的老生即将闪亮登场。
这个台下打扮中性、台上演着帝王将相的女老生,在生活里其实和同龄人一样,没事时发发朋友圈,玩玩激萌,更新微博。闲时沈红还喜欢烹饪,最擅长做的就是妈妈的拿手菜。由于少小离家,她早已习惯什么事都自己扛,在逆境和想家时,“妈妈的味道”就是最好的调剂。
作为院里的优秀青年演员,沈红是央视戏曲节目的常客,每次演出都是叫好连连。她还拥有自己的粉丝团,粉丝们自发创建了她的微博超话,每天在里面更新她的演出信息和日常状态。但沈红还是对自己不甚满意,暗自下着功夫。除自己练功揣摩,一有向老师学习的机会,她都咬住不放松。“特别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在台上,像我的偶像那样,特别‘带劲儿’地唱一次。”沈红说。
下午两点,湖北省京剧院的京韵大剧场再次响起了锣鼓点,沈红已披挂上台。这一次她是思母心切的杨四郎。
霓虹几场旧戏,光影重叠身影。多少声咿呀,念白,重复上演,但台下,你有着一台属于自己的大戏,你是唯一。
这便是我们的国粹——京剧,世间百态、人生缩影皆在那一唱一念、一做一打间。坤生沈红便是台上作千军万马的三五演员之一。
最近,沈红正在忙着为赴台湾的演出而排练。虽然此次台湾之行,她只扮演一个牵马搬镫的角色。这对于已是湖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曾经获奖无数的她来说,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色,但她依然认真面对,无论通排、响排都不缺席。排练场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她都认真揣摩——一切都源于她对京剧的爱。
女扮男装,唱生角,是为“坤生”。有人在谈论乾旦(男人演旦角)时曾说过,男演女要走两步:一步先演成女人,第二步再演剧中人物。男人演女人要其神韵,难!反之,女老生亦是如此。在这条艰难的路上,27岁的沈红已经为演好女老生,努力了25年。
生活中的沈红一头帅气利落的短发,形象俊秀,性格开朗,是典型的活泼90后。舞臺上的她则刚好相反,无论上妆与否,一招一式一张口,便是戏中人:《空城计》中,她是沉稳老练的诸葛亮;《文昭关》中,她是悲愤又不失气度的伍子胥……唱腔深沉悠扬,没人会把她看作女孩子。
一次,台下的一位老人边看戏边夸这后生戏唱得妙。旁边观众告诉老人,这后生是个女孩子。老人家不敢相信,反反复复确认了好多遍。这些都源于沈红长期的刻苦训练。
坤生给沈红增添了中性美,眉宇间带着股英气,明明是女儿身,却胜似翩翩公子。圈内称这为“挂相”,你唱什么行当,别人一打眼便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相”挂的是打小练出来的童子功。正所谓,“3年胳膊,7年腿,10年嗓”,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样样都是一点点儿“磨”出来的。
沈红父亲曾是哈尔滨京剧院的老生演员,师承杨派,后专心从事京剧教学。儿时的沈红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跟爸爸学戏曲的招法,每次她都学得有模有样;最喜欢听的音乐是锣鼓点,只要一听到锣鼓点,一双小手就不自觉地跟着打拍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文化宫、小剧场,每次爸爸演出,她都是爸爸的小尾巴。对京剧的爱融入她的血液,写进了她的基因。
沈红第一次登台,是在她两岁半的时候,那时因为太矮小,得站在椅子上才能让观众看见她,可她一点儿也不怯场,连老票友都纷纷叫好。从那以后,“长大后唱京剧”成了沈红的理想。
学戏难,做坤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2003年,11岁的沈红考入上海戏曲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她和男孩子一样练功,早上6:30开始练腿功,上午上完两节文化课,还要练两节翻、腾、扑、跌、滚、摔等各项技艺的毯子功,下午学戏,晚自习还要学文化课、练技巧或者吊嗓子。这种生活方式她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直到上海戏曲学院京剧表演本科毕业。
坤生最怕的就是出现“雌音”,也就是有女孩子的声音,只有靠不断的练习,才能渐入佳境。回想起当年学戏时的情境,沈红只是淡淡的一句:“唱戏的人,哪一个不是苦过来的。”
一出戏,会演容易,演好太难,唯有处处精准,才能让观众看得明白舒服。进入湖北省京剧院后,沈红依然保持着练功吊嗓子的习惯。这些都被院长、著名京剧艺术家朱世慧老先生看在眼里,并对她寄予厚望。为了“戏人合一”,塑造好戏中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内心,沈红还在戏外下足功夫,比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上城楼,为什么拿着琴和剑之类的细节都要弄明白。
如今,沈红可以主演20多出大戏。今年3月,她主演了经典新编京剧《梁祝》,饰演梁山伯。最出彩的要数《文昭关》,她扮演的伍子胥,一颦一动都是戏,一声“马来”,直冲云霄。
作为余派传人,沈红有两个偶像,一位是民国时期,坤生中最享盛名,人称“京剧冬皇”的女老生孟小冬,一位是被誉为梨园“小冬皇”的中国第一女老生——王<E:\2019.8B\截图01.jpg>瑜。
《击鼓骂曹》这出戏便是由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对沈红一对一亲授的。为了学好这出戏,沈红提前预习了好多遍,只等偶像前来点拨。亲授那天,从念白、唱腔再到击鼓的动作,每个细节,她都跟老师一点儿一点儿地抠,哪怕一句叫板,都会不厌其烦地找正字的“根儿”。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成后的首演博得满堂彩。
说起王<E:\2019.8B\截图01.jpg>瑜,沈红和她还很有些渊源。沈红4岁时,参加新苗奖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正好跟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分到一间化妆室。那时,沈红在业余组,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在专业组。同为女老生,王<E:\2019.8B\截图01.jpg>瑜很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亲自为沈红化妆。王<E:\2019.8B\截图01.jpg>瑜还抱着沈红合了影。这一年,18岁的王<E:\2019.8B\截图01.jpg>瑜,跻身“京剧名家”行列。4岁的沈红获得她人生中第一个全国性戏曲大奖。
后来,沈红追随偶像的脚步进入了上海戏曲学院,只不过王<E:\2019.8B\截图01.jpg>瑜是92班,沈红是03班,她入学时,偶像已经毕业了。多年后,沈红在偶像的微博上留言,晒出了当年的合影,两个人在微博上又相聚了。
每次登台,沈红都会怀着对京剧的敬畏之心,提前两三个小时到后台备场。认真将厚底鞋一点点儿涂白,仔细勾勒好油彩,做好盔头,穿好戏服,怀揣着祖师爷留下的那句“戏比天大”,一个俊美英气的老生即将闪亮登场。
这个台下打扮中性、台上演着帝王将相的女老生,在生活里其实和同龄人一样,没事时发发朋友圈,玩玩激萌,更新微博。闲时沈红还喜欢烹饪,最擅长做的就是妈妈的拿手菜。由于少小离家,她早已习惯什么事都自己扛,在逆境和想家时,“妈妈的味道”就是最好的调剂。
作为院里的优秀青年演员,沈红是央视戏曲节目的常客,每次演出都是叫好连连。她还拥有自己的粉丝团,粉丝们自发创建了她的微博超话,每天在里面更新她的演出信息和日常状态。但沈红还是对自己不甚满意,暗自下着功夫。除自己练功揣摩,一有向老师学习的机会,她都咬住不放松。“特别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在台上,像我的偶像那样,特别‘带劲儿’地唱一次。”沈红说。
下午两点,湖北省京剧院的京韵大剧场再次响起了锣鼓点,沈红已披挂上台。这一次她是思母心切的杨四郎。
霓虹几场旧戏,光影重叠身影。多少声咿呀,念白,重复上演,但台下,你有着一台属于自己的大戏,你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