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通过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探求知识的方法。
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 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的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要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他们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新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如:在讲授“黄河”一节内容教学时,首先用唐代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会马上上形成疑问: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地形区?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根追溯源,学生会进一步产生疑问:黄河的泥沙从哪来的?黄河有哪些功过?通过上述这些问题,学生确立了一个个学习的子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时不要教授过多,作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而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情境中,而不能像传统课堂一样,教师直接将答案讲给学生听。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的机会,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去年一年来坚持采用导学案的方法。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学,而教师真正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教材或其他材料。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容易的问题可以个人完成,难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设定的时间长短不同。所有问题解决后,由教师补充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小测,从而得知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查漏补缺,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或问题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我每节课的讲解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15分钟,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三、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不僅是一门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地对地理进而对社会的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更为重要。作为地理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从由外部的接受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例如,在“日本”一节教学活动中,采用角色变换的方法,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日本松下公司的策划人员,你准备把公司的厂址建在什么地方,才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有减少运费、使用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竟争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国内应把厂址建在太平洋的临海一侧;海外应建在欧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讲述日本经济概况时,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情景设置和探究性问题,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四、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并不是把一切交给学生就可以不理不问。教师关注自主学习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影响极大。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有多大,告诉学生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也不多。我觉得评价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总的来说,评价要鼓励表扬多于批评。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需要理解背诵的知识,特别是初一上学期的经纬网的学习。不少同学对于东西半球、东西经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当出现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进行耐心的引导、点拨、鼓励,而不是否定、惩罚、训斥。前一种态度,能够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会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后一种态度,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传统课堂中,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的习惯,只会被动的听课。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老师讲过的问题就能够解决,而遇到没有见过的问题就无法触类旁通。实际上,讲的越多反而耽误更多时间,不如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 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的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要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他们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新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如:在讲授“黄河”一节内容教学时,首先用唐代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会马上上形成疑问: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地形区?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根追溯源,学生会进一步产生疑问:黄河的泥沙从哪来的?黄河有哪些功过?通过上述这些问题,学生确立了一个个学习的子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时不要教授过多,作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而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情境中,而不能像传统课堂一样,教师直接将答案讲给学生听。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的机会,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去年一年来坚持采用导学案的方法。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学,而教师真正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教材或其他材料。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容易的问题可以个人完成,难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设定的时间长短不同。所有问题解决后,由教师补充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小测,从而得知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查漏补缺,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或问题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我每节课的讲解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15分钟,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三、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不僅是一门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地对地理进而对社会的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更为重要。作为地理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从由外部的接受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例如,在“日本”一节教学活动中,采用角色变换的方法,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日本松下公司的策划人员,你准备把公司的厂址建在什么地方,才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有减少运费、使用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竟争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国内应把厂址建在太平洋的临海一侧;海外应建在欧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讲述日本经济概况时,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情景设置和探究性问题,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四、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并不是把一切交给学生就可以不理不问。教师关注自主学习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影响极大。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有多大,告诉学生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也不多。我觉得评价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总的来说,评价要鼓励表扬多于批评。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需要理解背诵的知识,特别是初一上学期的经纬网的学习。不少同学对于东西半球、东西经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当出现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进行耐心的引导、点拨、鼓励,而不是否定、惩罚、训斥。前一种态度,能够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会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后一种态度,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传统课堂中,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的习惯,只会被动的听课。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老师讲过的问题就能够解决,而遇到没有见过的问题就无法触类旁通。实际上,讲的越多反而耽误更多时间,不如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