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kill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UM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并规律随诊至少6个月的32例(37只眼)患者纳入观察。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治疗后眼压升高为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7只眼首次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1个月后,24只眼(64.9%)黄斑水肿明显好转,20只眼(54.1%)视力提高。平均CMT[(392.4±232.3)μm]较注射前[(498.9±211.9)μm]降低(t=-4.070,P<0.01),平均BCVA(log MAR,0.33±0.30)较注射前(logMAR,0.45± 0.29)提高(t=-4.8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23只眼因明显好转未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注射后3个月CMT及BCVA较注射后1个月改变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内,23只眼中7只眼(30.4%)复发,再次注射有效。首次注射后9只眼眼压升高,再次注射后3只眼眼压升高,均可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或曲安奈德取出术控制。

结论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作为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其主要副作用是引起眼压升高,但可以通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或行曲安奈德取出术加以控制。(中华眼科杂志,2015,51:734-738)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精氨酸盐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两种剂型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全国共19家中心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24例,经过2周安慰剂导入期,最终369例入选,随机接受培哚普利精氨酸盐5 mg(试验组,186例)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4 mg(对照组,183例)治疗。随机顺序由施维雅国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1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导致单侧肾动脉受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受累的患者在进行肾动脉FFR检查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再次行肾动脉FFR检查,FFR>0.90的患者终止手术;FFR≤0.90或肾动脉狭窄近端与远端的平均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335例ACS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PCI,将患者分为PCI组(n=135)和保守治疗组(n=2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与患者院内病死率及院内肾功能恶化率的关系。结果335例患者的肾
目的比较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VOHCM)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入选1994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MVOHCM患者66例和AHCM患者263例,进行
目的通过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利用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建立适合我国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RHC)初治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18个临床中心纳入438例患者资料,先统一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然后根据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情况分组,获得cEVR的患者进A组继续进行标准治疗至48周;未获得cEVR的患者进入B组:随机进入B1组(继续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