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问卷形式调查西藏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现状,并对高校学生迷茫情绪成因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级、生源地、自我期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压力等很多因素都对学生的迷茫情绪有很显著的影响。最后对这一现状与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高校学生迷茫情绪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迷茫情绪;现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迷茫,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长时间没有目标、困惑、不知所措。具体表现为学习、生活、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1多数学生经历了较为束缚的中学生活,进入到了自由、开放而又陌生的大学校园环境。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突变,而又没有得到相关的引导,多数学生就开始迷失自我,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等状况。这种迷茫与不知所措的状态使他们倍感压抑与郁闷。如果一个学生的迷茫情绪持续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这名学生学业荒废、心理疾病、甚至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状态。现在高校学生普遍都存在或存在过迷茫情绪,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迫在眉睫,且对于帮助高校学生走出迷茫情绪、防止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重蹈覆辙具有深远意义。
二、西藏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现状描述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西藏大学新老校区、财经学院等高校与校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问卷为389,回收率为96%。根据我们在问卷中设置的判别项显示,回收的389份中有336份是有效的,有效率为86%,以下数据分析皆是按照有效部分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问卷发放时间为2016年8月17日。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样本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1.按照性别。女生相比于男生更易陷入迷茫情绪,并且女生目前仍处在迷茫情绪中的比例也更高,并且与男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即如果陷入迷茫情绪,女生相比于男生更难走出迷茫情绪。因此在制定相关对策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女生,尤其是对已经陷入迷茫情绪的女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
2.按照年级。现在仍然迷茫的同学的年级比例为:大二65%、大三57%、大四54%(由于问卷发放时,大一的同学还没有开学,所以目前并没有大一学生的相关数据)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迷茫情绪的比例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递减的,但是到大四学生还有如此之高的比例的同学有迷茫情绪,说明学校并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学校的对策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这样一个普遍存在并且对学生有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的忽视,会导致大量其他问题的产生。因此对迷茫情绪的了解与分析应该被更加的重视,而不应该对其放任自流。
3.按照学习方向。迷茫情绪与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向也有关系,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不论是在迷茫过的同学中还是现在仍然迷茫的同学中,文科生相比于理科生来说更易陷入迷茫情绪。我们初步判断这一差异是由文科生的偏感性的思维方式与理科生的偏理性与逻辑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起的。
4.按照生源地。从上表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同学有过迷茫情绪的比例为94%,而来自城镇的同学则为91%。并且来自农村的同学现在仍处于迷茫状态的比例为63%,而来自城镇的同学则为4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同学在陷入迷茫情绪后更容易走出这个状态,并且整体来说来自城镇的同学迷茫比例也更低。
5.按照读大学的目的。清楚的知道自己读大学目的的人迷茫的比例要低于不清楚自己读大学目的的人,并且根据我们没有呈现在上表中的数据表明,随着迷茫程度的加强,两者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甚至在经常迷茫这一维度,不清楚读大学目的的学生迷茫的比例达到了清楚自己读大学目的的学生迷茫比例的两倍。
6.按照首次发生迷茫情绪时间。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结果,具有迷茫情绪的人群中,有19%的同学迷茫情绪首次出现是在大学以前,38%的同学迷茫情绪首次出现在大一阶段,22%的同学迷茫情绪首次出现在大二时期。由此可以总结出,有近80%的同学的迷茫情绪是在大三以前出现的,而大一及大学以前出现迷茫情绪的同学占到了近60%,因此应该重点在学生大学一年级时期来解决学生迷茫情绪问题。
三、对影响高校学生迷茫情绪因素的分析
1.就业压力: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就业压力与迷茫程度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而就业压力大的同学占到了样本总量的85%。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且就业压力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高度相关的(α=0.05)因此通过消除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的降低迷茫比例。
这一点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来自城镇的同学要比来自农村的同学迷茫比例更低并且更容易走出迷茫,因为两者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是有很大差别的,来自城镇的同学接触到的更加丰富的各类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相对于农村来的同学来说他们更具有信息优势,由此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差距。
2.职业生涯规划: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是否有迷茫情绪,在α=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相关性。即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迷茫程度与迷茫比例。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的同学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同时又在很好的执行规划的人数占总体比例只有5.6%。
3.专业喜爱程度:在置信度为0.01的水平上,迷茫与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27%的同学表示没有学习动力并感受不到学习兴趣。而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同学只占到了总数的8.6%。另外,“专业喜爱程度”、“学习兴趣”、“学到的知识有没有被用到过”这三个因素在α=0.01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即: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兴趣,不喜欢本专业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到的知识除了在考试中,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被用到过。
4.对职场的认知:在α=0.01的水平上,学生对职场的认知与迷茫情绪是呈显著负相关的,即学生对于职场了解越深入,迷茫的概率就会越小。并且,在α=0.01的水平上,对职场的认知与就业压力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对职场的了解,来缓解或解决学生就业压力、迷茫情绪等问题。 5.此外,在α<=0.05的水平上,学生做事情的成就感、自我期望、学习知识的困难程度、生活压力、有无短期目标等方面都与迷茫情绪有很显著的相关性。
6.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有一个与我们猜想有很大出入的现象:迷茫情绪与是否迷恋电子游戏、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关系、月消费水平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四、解决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的建议及对策
1.更新授课内容以及改善授课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授课还是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并且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学习该知识点的目的。恰当的方式应该是“提问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相关知识点切实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有动力、有兴趣,并且解决之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学生挑战新的知识,真正的激发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这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
2.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确立大的职业方向这种宏观层面的管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设定相应目标以及如何进行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这种微观层面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有一半的人没有很好的执行,问题就出在微观层面的自我管理上。另外也可以酌情开设自我评估、排解压力等进一步深化课程。
3.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请相关企业家、职场人员、优秀的毕业生来学校做宣讲或举行职场类讲座,消除学生相关知识盲区,甚至获得实习、参观机会。以此来解决对未来不确定性以及对职场方面知识了解不够的问题,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认知。具体可通过建立学校的校友社区,把已经毕业的学生跟学校继续联系起来,让已毕业的学生利用手中资源帮助学校来完成这以工作。或者设立相关社团,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去寻求毕业校友以及相关企业家来学校讲课。这里的阻碍是学校应该完全放开这一块,让学生来独立完成相关工作,校方应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应该时不时地干扰,给学生带来问题。
4.设定相关如何面对压力,压力的自我排解等选修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甚至可以颠倒课堂,组织有心得的学生来讲课,锻炼学生演讲能力、增强自信、学以致用,并且相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顺畅。
5.大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被录取的那一刻开始,而不应该是在新生报到后再开始。由于不知道读大学的目的与迷茫情绪的高度相关性,我们可以在发通知书的时候就以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开始学生的大学教育。信中可包含大量信息与引导,如:引导学生思考读大学的目的、给学生一些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优的学习方法、以后会用到的工具教程等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从而在入学前就已经开始初步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课题:本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支持项目,项目标题《西藏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5QCX06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曾颉.从大学生的迷茫心理看高校教学问题[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7:137-138.
[2]叶晓素.浅析大学生迷茫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3,12:18-19.
[3]刘海涌,牛冬冬.敢问路在何方——大学生迷茫状态原因简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08:72-76.
[4]里德·霍夫曼,本·卡斯诺查,克里斯·叶.联盟[M].中信出版社,2015.
[5]拉塞尔·L·阿克夫 丹尼尔·格林伯格.反转式学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陈盼盼,陈昕,许明慧,钟茗芝,钟姣,许金安. 大学生迷茫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02:131-133.
[7]赵世浩,汤帮耀,林喻.大学生过渡迷茫期成长关联性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4,08:105-110.
【关键词】高校;迷茫情绪;现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迷茫,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长时间没有目标、困惑、不知所措。具体表现为学习、生活、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1多数学生经历了较为束缚的中学生活,进入到了自由、开放而又陌生的大学校园环境。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突变,而又没有得到相关的引导,多数学生就开始迷失自我,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等状况。这种迷茫与不知所措的状态使他们倍感压抑与郁闷。如果一个学生的迷茫情绪持续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这名学生学业荒废、心理疾病、甚至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状态。现在高校学生普遍都存在或存在过迷茫情绪,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迫在眉睫,且对于帮助高校学生走出迷茫情绪、防止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重蹈覆辙具有深远意义。
二、西藏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现状描述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西藏大学新老校区、财经学院等高校与校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问卷为389,回收率为96%。根据我们在问卷中设置的判别项显示,回收的389份中有336份是有效的,有效率为86%,以下数据分析皆是按照有效部分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问卷发放时间为2016年8月17日。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样本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1.按照性别。女生相比于男生更易陷入迷茫情绪,并且女生目前仍处在迷茫情绪中的比例也更高,并且与男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即如果陷入迷茫情绪,女生相比于男生更难走出迷茫情绪。因此在制定相关对策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女生,尤其是对已经陷入迷茫情绪的女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
2.按照年级。现在仍然迷茫的同学的年级比例为:大二65%、大三57%、大四54%(由于问卷发放时,大一的同学还没有开学,所以目前并没有大一学生的相关数据)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迷茫情绪的比例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递减的,但是到大四学生还有如此之高的比例的同学有迷茫情绪,说明学校并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学校的对策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这样一个普遍存在并且对学生有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的忽视,会导致大量其他问题的产生。因此对迷茫情绪的了解与分析应该被更加的重视,而不应该对其放任自流。
3.按照学习方向。迷茫情绪与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向也有关系,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不论是在迷茫过的同学中还是现在仍然迷茫的同学中,文科生相比于理科生来说更易陷入迷茫情绪。我们初步判断这一差异是由文科生的偏感性的思维方式与理科生的偏理性与逻辑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起的。
4.按照生源地。从上表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同学有过迷茫情绪的比例为94%,而来自城镇的同学则为91%。并且来自农村的同学现在仍处于迷茫状态的比例为63%,而来自城镇的同学则为4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同学在陷入迷茫情绪后更容易走出这个状态,并且整体来说来自城镇的同学迷茫比例也更低。
5.按照读大学的目的。清楚的知道自己读大学目的的人迷茫的比例要低于不清楚自己读大学目的的人,并且根据我们没有呈现在上表中的数据表明,随着迷茫程度的加强,两者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甚至在经常迷茫这一维度,不清楚读大学目的的学生迷茫的比例达到了清楚自己读大学目的的学生迷茫比例的两倍。
6.按照首次发生迷茫情绪时间。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结果,具有迷茫情绪的人群中,有19%的同学迷茫情绪首次出现是在大学以前,38%的同学迷茫情绪首次出现在大一阶段,22%的同学迷茫情绪首次出现在大二时期。由此可以总结出,有近80%的同学的迷茫情绪是在大三以前出现的,而大一及大学以前出现迷茫情绪的同学占到了近60%,因此应该重点在学生大学一年级时期来解决学生迷茫情绪问题。
三、对影响高校学生迷茫情绪因素的分析
1.就业压力: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就业压力与迷茫程度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而就业压力大的同学占到了样本总量的85%。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且就业压力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高度相关的(α=0.05)因此通过消除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的降低迷茫比例。
这一点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来自城镇的同学要比来自农村的同学迷茫比例更低并且更容易走出迷茫,因为两者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是有很大差别的,来自城镇的同学接触到的更加丰富的各类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相对于农村来的同学来说他们更具有信息优势,由此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差距。
2.职业生涯规划: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是否有迷茫情绪,在α=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相关性。即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迷茫程度与迷茫比例。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的同学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同时又在很好的执行规划的人数占总体比例只有5.6%。
3.专业喜爱程度:在置信度为0.01的水平上,迷茫与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27%的同学表示没有学习动力并感受不到学习兴趣。而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同学只占到了总数的8.6%。另外,“专业喜爱程度”、“学习兴趣”、“学到的知识有没有被用到过”这三个因素在α=0.01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即: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兴趣,不喜欢本专业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到的知识除了在考试中,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被用到过。
4.对职场的认知:在α=0.01的水平上,学生对职场的认知与迷茫情绪是呈显著负相关的,即学生对于职场了解越深入,迷茫的概率就会越小。并且,在α=0.01的水平上,对职场的认知与就业压力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对职场的了解,来缓解或解决学生就业压力、迷茫情绪等问题。 5.此外,在α<=0.05的水平上,学生做事情的成就感、自我期望、学习知识的困难程度、生活压力、有无短期目标等方面都与迷茫情绪有很显著的相关性。
6.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有一个与我们猜想有很大出入的现象:迷茫情绪与是否迷恋电子游戏、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关系、月消费水平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四、解决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的建议及对策
1.更新授课内容以及改善授课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授课还是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并且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学习该知识点的目的。恰当的方式应该是“提问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相关知识点切实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有动力、有兴趣,并且解决之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学生挑战新的知识,真正的激发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这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
2.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确立大的职业方向这种宏观层面的管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设定相应目标以及如何进行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这种微观层面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有一半的人没有很好的执行,问题就出在微观层面的自我管理上。另外也可以酌情开设自我评估、排解压力等进一步深化课程。
3.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请相关企业家、职场人员、优秀的毕业生来学校做宣讲或举行职场类讲座,消除学生相关知识盲区,甚至获得实习、参观机会。以此来解决对未来不确定性以及对职场方面知识了解不够的问题,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认知。具体可通过建立学校的校友社区,把已经毕业的学生跟学校继续联系起来,让已毕业的学生利用手中资源帮助学校来完成这以工作。或者设立相关社团,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去寻求毕业校友以及相关企业家来学校讲课。这里的阻碍是学校应该完全放开这一块,让学生来独立完成相关工作,校方应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应该时不时地干扰,给学生带来问题。
4.设定相关如何面对压力,压力的自我排解等选修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甚至可以颠倒课堂,组织有心得的学生来讲课,锻炼学生演讲能力、增强自信、学以致用,并且相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顺畅。
5.大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被录取的那一刻开始,而不应该是在新生报到后再开始。由于不知道读大学的目的与迷茫情绪的高度相关性,我们可以在发通知书的时候就以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开始学生的大学教育。信中可包含大量信息与引导,如:引导学生思考读大学的目的、给学生一些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优的学习方法、以后会用到的工具教程等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从而在入学前就已经开始初步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课题:本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支持项目,项目标题《西藏高校学生迷茫情绪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5QCX06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曾颉.从大学生的迷茫心理看高校教学问题[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7:137-138.
[2]叶晓素.浅析大学生迷茫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3,12:18-19.
[3]刘海涌,牛冬冬.敢问路在何方——大学生迷茫状态原因简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08:72-76.
[4]里德·霍夫曼,本·卡斯诺查,克里斯·叶.联盟[M].中信出版社,2015.
[5]拉塞尔·L·阿克夫 丹尼尔·格林伯格.反转式学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陈盼盼,陈昕,许明慧,钟茗芝,钟姣,许金安. 大学生迷茫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02:131-133.
[7]赵世浩,汤帮耀,林喻.大学生过渡迷茫期成长关联性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4,08: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