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读孩子
(一)熟悉各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最近发展区,是科学活动设计的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教学内容既可以适合大班、中班、也可以是小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从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划分。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的基本特征、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水的基本特征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大班幼儿则对水的沉浮现象、水能使光发生折射等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如果把了解水的沉浮现象作为大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了解水与物体的沉浮关系就是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花大量的精力去观察、评估幼儿,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现象、状况以及提出的问题,都尽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预测。确定好合适的重难点内容,是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善于捕捉孩子当前的热点、敏感点,是科学活动创新的基础。
兴趣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导师,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日常带班的过程中走进每个孩子,倾听童声世界中有价值的内容。如:世博会期间,孩子们游览了世博会,因而对世博会中各国的展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这个热点,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垒高》,正是因为孩子们对各种展馆的关注和热情,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兴趣特别浓厚,他们不仅认真摸索垒高的各种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垒高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世博精神。
二、理清目标
目标是活动设计的核心,是活动设计的指向。恰当、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活动的质量,挖掘活动的价值。如大班活动《垒高》的目标是“尝试二人合作探索垒高的又稳又高的方法”,从目标中可清晰地看出活动的基本指向——在操作方式运用上是两人合作;在垒高技能上是又稳又高。这样鲜明的目标既为整节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老师的活动环节架构和重难点把握梳理了脉络。又如中班科学活动《连接》,其目标之一为:在帮助小蚂蚁点点的过程中有兴趣地探索使物体变长的方法,从这一个目标中,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探索各种物体连接变长的方法,而目标中一个“趣”字则点明了活动“以趣激情,以趣激智”的教学方式。
三、把握过程
(一)有效提问。
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开发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能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探索活动也是这样,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观察、想象、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保证。如:大班科学活动《垒高》,其目的之一是让幼儿探索又稳又高的垒高方法。教师在提供积木之后,提出了第一个要求“稳”,请幼儿带着怎样搭得“稳”这个问题去探索,之后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是怎样合作垒高的?”这中间,不断的鼓励幼儿质疑和总结经验。而后又以第一个活动为基点,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怎样搭得又稳又高?”作为探究重点,在这中间,幼儿不但动手做了,动手之后还进行了交流讨论,讨论过后又进行了操作,操作中又进行了验证和探索。不仅满足了动口、动手的需要,也让幼儿或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为幼儿延续性的探索提供了原动力与基础。
(二)材料价值。
作为科探活动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老师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对本次活动而言它所蕴含的价值。也就是说,首先这些材料要有助于幼儿理解感知,能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其次这些材料应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并能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再次,操作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简便有效,在生活中可以延续探索、继续发现。如中班科学活动《连接》,材料为回形针、夹子、扭扭棒等,这些材料既可以作为连接的材料,也可以作为连接的工具,这就给予了孩子十分宽广的探索空间,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连接可以是自身连接,也可以在工具的帮助下连接,如毛线这一种材料,既可以自己打结连接,也可以用夹子夹住连接,还可以怎样连接呢?孩子在又开始思考同一种材料不同的连接方式。就是这样,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接受着新的挑战,进行着新一轮的探索。
四、回归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就要求幼儿的科学教育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走进幼儿的生活。如,中班科学《转动》,材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如纽扣、风车、积木等,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转动的原理之后,老师将“转动”回归到了孩子的生活之中,请孩子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转动,这些转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电扇转动给大家带来了凉爽”,有的说“银行里的转椅方便大家观看四面八方”、有的说“旋转木马的转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适切、适宜的才是最适合幼儿的,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才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一)熟悉各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最近发展区,是科学活动设计的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教学内容既可以适合大班、中班、也可以是小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从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划分。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的基本特征、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水的基本特征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大班幼儿则对水的沉浮现象、水能使光发生折射等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如果把了解水的沉浮现象作为大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了解水与物体的沉浮关系就是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花大量的精力去观察、评估幼儿,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现象、状况以及提出的问题,都尽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预测。确定好合适的重难点内容,是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善于捕捉孩子当前的热点、敏感点,是科学活动创新的基础。
兴趣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导师,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日常带班的过程中走进每个孩子,倾听童声世界中有价值的内容。如:世博会期间,孩子们游览了世博会,因而对世博会中各国的展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这个热点,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垒高》,正是因为孩子们对各种展馆的关注和热情,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兴趣特别浓厚,他们不仅认真摸索垒高的各种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垒高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世博精神。
二、理清目标
目标是活动设计的核心,是活动设计的指向。恰当、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活动的质量,挖掘活动的价值。如大班活动《垒高》的目标是“尝试二人合作探索垒高的又稳又高的方法”,从目标中可清晰地看出活动的基本指向——在操作方式运用上是两人合作;在垒高技能上是又稳又高。这样鲜明的目标既为整节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老师的活动环节架构和重难点把握梳理了脉络。又如中班科学活动《连接》,其目标之一为:在帮助小蚂蚁点点的过程中有兴趣地探索使物体变长的方法,从这一个目标中,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探索各种物体连接变长的方法,而目标中一个“趣”字则点明了活动“以趣激情,以趣激智”的教学方式。
三、把握过程
(一)有效提问。
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开发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能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探索活动也是这样,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观察、想象、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保证。如:大班科学活动《垒高》,其目的之一是让幼儿探索又稳又高的垒高方法。教师在提供积木之后,提出了第一个要求“稳”,请幼儿带着怎样搭得“稳”这个问题去探索,之后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是怎样合作垒高的?”这中间,不断的鼓励幼儿质疑和总结经验。而后又以第一个活动为基点,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怎样搭得又稳又高?”作为探究重点,在这中间,幼儿不但动手做了,动手之后还进行了交流讨论,讨论过后又进行了操作,操作中又进行了验证和探索。不仅满足了动口、动手的需要,也让幼儿或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为幼儿延续性的探索提供了原动力与基础。
(二)材料价值。
作为科探活动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老师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对本次活动而言它所蕴含的价值。也就是说,首先这些材料要有助于幼儿理解感知,能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其次这些材料应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并能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再次,操作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简便有效,在生活中可以延续探索、继续发现。如中班科学活动《连接》,材料为回形针、夹子、扭扭棒等,这些材料既可以作为连接的材料,也可以作为连接的工具,这就给予了孩子十分宽广的探索空间,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连接可以是自身连接,也可以在工具的帮助下连接,如毛线这一种材料,既可以自己打结连接,也可以用夹子夹住连接,还可以怎样连接呢?孩子在又开始思考同一种材料不同的连接方式。就是这样,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接受着新的挑战,进行着新一轮的探索。
四、回归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就要求幼儿的科学教育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走进幼儿的生活。如,中班科学《转动》,材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如纽扣、风车、积木等,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转动的原理之后,老师将“转动”回归到了孩子的生活之中,请孩子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转动,这些转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电扇转动给大家带来了凉爽”,有的说“银行里的转椅方便大家观看四面八方”、有的说“旋转木马的转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适切、适宜的才是最适合幼儿的,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才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