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蒿适应盐渍环境的Na~+区域化方式和生理特征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莳萝蒿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菊科盐生植物,阐明莳萝蒿特殊的耐盐机制和生理特征有助于丰富植物抗盐性研究的内容。用0、100、200、300、400 mmol/L Na Cl处理莳萝蒿7 d后,比较莳萝蒿盐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在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Na+在莳萝蒿体内的积累水平和区域化方式。结果显示:莳萝蒿虽然能够耐受400 mmol/L Na Cl,但盐处理显著抑制了莳萝蒿的生长,整株鲜重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在水分生理方面,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莳萝蒿叶片细胞的渗透调
其他文献
出版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要迎接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出版创新,创新是推动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出版业迅速发展,取得
以广布湿生藓类——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为比较材料,研究东亚特有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在不同快速脱水和复水胁迫下PSⅡ的叶绿素光合荧光变化和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系统变化,探讨两种藓类生理生态适应性差异的成因,以初步确定尖叶拟船叶藓受水分条件限制分布狭窄趋于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1)尖叶拟船叶藓的光合电子传递
为促进中国青年生态学者与海外生态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和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于2014年5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大学(开封)顺利召开。围绕"如何设计与开展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题,本届论坛的科学议题包含了以下五个方面:(1)如何设计现代生态学的研究;(2)生态学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3)针对不同生态学问题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编辑发现的实质是编辑迅速捕捉、感知和整合信息,并挖掘其传播价值的能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五种思维品质: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前思维。
[目的]了解陕北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构成比,为恶性肿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至2001年所有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类型、总体构成、年龄及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