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理解处于形象化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教材文本蕴藏的精神力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故事游戏情境等。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
生活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中间,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往往忽视学生自身的心理感受,一味营造花样课堂,新奇却没有收获,欢笑之余忘却了教学的初衷。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
例如在《父母的难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上课伊始,为学生播放了几段视频,内容是生活中父母所做的事情。小学生通常只知道父母去上班,却不知道他们在单位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截取了工厂中的工人以及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日常上班的场面,父母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一筹莫展的神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以理解的心态去看待父母的难处。小学生平时从来不曾感受爸爸妈妈有什么样的难处,如今在这样形象化、真切的情境中,学生对父母产生了感恩的意识,懂得自己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无私的关爱。
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课堂,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优秀品质的重要意义,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及时纠正。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既可以在课前作为导入课堂的调剂,也可以作为启发思维能力的途径放在课程结尾,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思考。一些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忘却了初衷,对于临时出现的意外生成不能及时把握和控制,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下去,导致教学脱离目标。因此,故事化的情境创设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要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筑起血肉长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故事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懂得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前辈们经过浴血奋战和不屈不挠的斗争获得的。于是教师为他们讲述了一些那个年代的故事,带领学生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先辈们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感受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有一个关于过草地时小女孩节约粮食给战士们最后自己饿死的故事,学生们感受颇深。同样的年纪却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为别人做过什么?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思考,渐渐地明白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生活。
在创设故事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精选故事内容,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在故事中得到深刻的启示。每一个故事都蕴藏思想内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三、创设问题化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学生只有在思考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对事物产生深刻的认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加雕琢的璞玉,经过教师的精心雕琢后才能展现出最耀眼的光芒。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部分,抓住时机对学生紧追发问。如此学生的思想就会更加活跃,课堂专注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提高。
例如在《心中有規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思考中获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咬人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到底谁的责任更大,是这个下车的游览者还是动物园。学生们积极地讨论,一致认为下车的游览者责任更大,因为她不懂得规则,动物园明明已经告诉过你不要下车而她还要下车,既然违背规则就要承担下车后的后果。教师根据这个问题进行了引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无视规则的现象?请大家列出来并进行讨论。学生们说出了马路上闯红灯、博物馆禁止拍照的地方到处拍照、景区乱刻乱画等各种社会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无形中提升了规则意识。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获得真实的思想感受。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社会百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
生活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中间,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往往忽视学生自身的心理感受,一味营造花样课堂,新奇却没有收获,欢笑之余忘却了教学的初衷。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
例如在《父母的难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上课伊始,为学生播放了几段视频,内容是生活中父母所做的事情。小学生通常只知道父母去上班,却不知道他们在单位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截取了工厂中的工人以及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日常上班的场面,父母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一筹莫展的神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以理解的心态去看待父母的难处。小学生平时从来不曾感受爸爸妈妈有什么样的难处,如今在这样形象化、真切的情境中,学生对父母产生了感恩的意识,懂得自己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无私的关爱。
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课堂,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优秀品质的重要意义,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及时纠正。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既可以在课前作为导入课堂的调剂,也可以作为启发思维能力的途径放在课程结尾,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思考。一些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忘却了初衷,对于临时出现的意外生成不能及时把握和控制,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下去,导致教学脱离目标。因此,故事化的情境创设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要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筑起血肉长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故事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懂得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前辈们经过浴血奋战和不屈不挠的斗争获得的。于是教师为他们讲述了一些那个年代的故事,带领学生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先辈们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感受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有一个关于过草地时小女孩节约粮食给战士们最后自己饿死的故事,学生们感受颇深。同样的年纪却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为别人做过什么?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思考,渐渐地明白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生活。
在创设故事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精选故事内容,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在故事中得到深刻的启示。每一个故事都蕴藏思想内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三、创设问题化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学生只有在思考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对事物产生深刻的认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加雕琢的璞玉,经过教师的精心雕琢后才能展现出最耀眼的光芒。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部分,抓住时机对学生紧追发问。如此学生的思想就会更加活跃,课堂专注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提高。
例如在《心中有規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思考中获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咬人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到底谁的责任更大,是这个下车的游览者还是动物园。学生们积极地讨论,一致认为下车的游览者责任更大,因为她不懂得规则,动物园明明已经告诉过你不要下车而她还要下车,既然违背规则就要承担下车后的后果。教师根据这个问题进行了引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无视规则的现象?请大家列出来并进行讨论。学生们说出了马路上闯红灯、博物馆禁止拍照的地方到处拍照、景区乱刻乱画等各种社会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无形中提升了规则意识。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获得真实的思想感受。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社会百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