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只注重近期效益, 学生、教师都为这一目标而“ 努力” , 却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这个长远目标。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之能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
关键字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 意识 途径 方法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 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突破, 普遍采用传统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的结构大体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阶段, 而且不管什么内容的教学, 基本都按一个模式, 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等。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动作技术的精雕细刻上, 使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死板, 气氛比较沉闷。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老化, 不适合大学生渴望求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 运用当代前沿科学知识, 最新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做得不够, 忽视对大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只注重近期效益, 学生、教师都为这一目标而“ 努力” , 却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这个长远目标。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之能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 全面突击发展” 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身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等接近成人的成熟程度, 但由于地区差异、个体差异及性别差异, 他们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明显不均衡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大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自我意识强烈, 但缺乏生活、社会经验, 遇事易受外部刺激影响心理上的平衡,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合态变化。“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多种渠道和体育锻炼, 培养大学生具有坚毅、沉着、百折不挠的性格,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有效地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 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二)培养大学生对休育兴趣和爱好, 养成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属于文化范畴, 对体育兴趣和爱好, 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 在大学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和形成的每日锻炼的生理节律, 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大学生活期间强化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普及终身体育的宣传,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终身受益大学生是人一生中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
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考虑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和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 形成一定的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更应考虑毕业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自我体育和自我保键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必须使大学生掌握今后一生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体育基本知识, 以及实用性较强、实用效果较好的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
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
(一)改革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
采取学生自由选课, 择师自主的方式, 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但同时也为一部分认识不足的学生, 提供了一个“ 投机取巧” 的机会。在选课时,他们并不是选择那些能够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目的的课程和水平高的教师, 而是选择那些上课轻松, 考试好通过, 教师要求不严的课程。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采用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采取统考制, 建立考试中心, 教考分离, 根据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评定成绩, 使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科学准确同时,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不正确想法, 杜绝了教师送人情分的现象。这样, 就使学生通过努力锻炼而获得的成绩, 都能得到相应评价, 学生付出的劳动都能在分数上得到体现。而无进步或成绩下降者, 得到“ 警告或处罚” , 从而促使所有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不断进步和提高, 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原理和精神。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遵循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多样性, 反映出一种主体的体育价值意识, 既强调“ 现在” , 更重视“ 将来” , 即一方面必须满足大学生现实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 意识 途径 方法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 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突破, 普遍采用传统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的结构大体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阶段, 而且不管什么内容的教学, 基本都按一个模式, 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等。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动作技术的精雕细刻上, 使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死板, 气氛比较沉闷。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老化, 不适合大学生渴望求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 运用当代前沿科学知识, 最新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做得不够, 忽视对大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只注重近期效益, 学生、教师都为这一目标而“ 努力” , 却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这个长远目标。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之能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 全面突击发展” 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身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等接近成人的成熟程度, 但由于地区差异、个体差异及性别差异, 他们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明显不均衡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大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自我意识强烈, 但缺乏生活、社会经验, 遇事易受外部刺激影响心理上的平衡,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合态变化。“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多种渠道和体育锻炼, 培养大学生具有坚毅、沉着、百折不挠的性格,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有效地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 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二)培养大学生对休育兴趣和爱好, 养成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属于文化范畴, 对体育兴趣和爱好, 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 在大学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和形成的每日锻炼的生理节律, 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大学生活期间强化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普及终身体育的宣传,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终身受益大学生是人一生中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
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考虑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和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 形成一定的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更应考虑毕业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自我体育和自我保键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必须使大学生掌握今后一生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体育基本知识, 以及实用性较强、实用效果较好的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
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
(一)改革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
采取学生自由选课, 择师自主的方式, 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但同时也为一部分认识不足的学生, 提供了一个“ 投机取巧” 的机会。在选课时,他们并不是选择那些能够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目的的课程和水平高的教师, 而是选择那些上课轻松, 考试好通过, 教师要求不严的课程。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采用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采取统考制, 建立考试中心, 教考分离, 根据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评定成绩, 使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科学准确同时,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不正确想法, 杜绝了教师送人情分的现象。这样, 就使学生通过努力锻炼而获得的成绩, 都能得到相应评价, 学生付出的劳动都能在分数上得到体现。而无进步或成绩下降者, 得到“ 警告或处罚” , 从而促使所有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不断进步和提高, 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原理和精神。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遵循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多样性, 反映出一种主体的体育价值意识, 既强调“ 现在” , 更重视“ 将来” , 即一方面必须满足大学生现实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