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蹲下来,俯下身子”去和我们的学生交流沟通,通过沟通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在想什么?了解了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去教书育人。我们要做懂得教育的老师,我们要做科学育人的老师,我们要做与时俱进的老师,我们要做专业性的老师。将心比心,你打开了最下边的格子收到的礼物一定是最美好的!
【关键词】善于“蹲下去”;交流效果;专业;礼物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45-01
人们以为上帝最好的礼物一定放在柜子最上边格子里,人们越是抬头,踮起脚尖,就越能得到最好的礼物。其实上帝最好的礼物放在最下边格子里,人们越是蹲下,越是用谦卑的心情,就越是能得到上帝最好的礼物。——美国作家考门夫人
从上面的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蹲下来,俯下身子”去和我们的学生交流沟通,通过沟通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在想什么?了解了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去教书育人。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教师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拒学生以千里之外;师道尊严的思想还很浓厚,缺乏亲和力,不主动与学生交流;还有的教师表面上拿架子,面无表情的上课工作,虽然与学生朝夕相处,但学生对他却很陌生;更有甚者,上了一学期的课,有的教师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许多老师只是机械的去教书,而不懂得什么是教育。可想而知,教师队伍的“落后”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忽视情感交流的师生关系,能够带来怎样的教育后果?缺乏沟通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没有心灵对话的育人是苍白的,不懂得去了解学生的老师是无助的,不去靠近学生的老师是得不到自我发展的。所以,我们要做懂得教育的老师,我们要做科学育人的老师,我们要做与时俱进的老师,我们要做专业性的老师。
很多时候,做老师的总是觉得和学生之间有代沟,沟通起来很困难,或者是有的老师只顾教书,却不懂得去和学生交流。在这一方面,老教师体现的更为突出,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年龄大的老师,专业水平高,教学基本功强,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不善于与学生交流,越老越不讨学生喜欢,上课时学生消极被动;而有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教学方面经验匮乏,教学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他们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喜欢他们,愿意与他们交流,自然上课也就积极配合。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的教学成绩超过了某些教学多年的老教师,老教师自然不服气,有时也想不通。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可见懂得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要扫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要掌握主动性,在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自己的教育观点。因此,需要我们当教师的认识到“教师要蹲下去”的必要性,主动地去用语言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同样是交流,但交流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交流的层次不同,教育的效果就不同,而交流的层次又取决于教师“蹲下去的层次”。我个人认为“教师蹲下去”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愿意蹲下去”
“愿意蹲下去”指的是:教师没有师道尊严的束缚,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冰冷如霜的表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有学生向你发出需求的信号时,不回避学生,谈话不敷衍了事,真情流露,愿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去告知学生什么是真善美、是与非、假恶丑。
2 “主动蹲下去”
“主动蹲下去”指的是:平时在生活与教学中,能够主动地发问,主动地去询问学生的学生、生活与思想,愿意主动靠近学生。经常主动地去关心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
3 “懂得蹲下去”
“懂得蹲下去”指的是:能够主动地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与学生交流的资本。有些老师也许有这样的困扰,我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我也主动地去和学生交流,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话语不多,都是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说,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本想是“抛砖引玉”,但是交流的效果不佳。我想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谈话的内容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谈话不具有时代鲜明性,谈话没有新鲜的元素,谈话本身具有“距离感”。老师的谈话唯一的目的是,通过谈话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的性格,说出自己的真实面目,老师的“抛砖”是为了“引玉”。引出什么样的玉,那就得看老师抛砖的功夫了。所以,教师即使你达到了“愿意蹲下去”、“主动蹲下去”的境界,那还是不够的,还得看你“能否蹲的下去,蹲下去的深度”。教师要与时俱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只知道教书是远远不够的,单一的教书匠是孤单影只的,是没有援助的,有时又是无奈的。教师要时刻跟着时代的步伐,学习新鲜的东西,吸取新鲜的元素。把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东西,都汇集到一起,经过自己的认识与加工,使不同类别的知识,相互融合,达到触类旁通。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想,破除定势的思维,放低自己的心态,摒除师道尊严,告别冰冷的脸庞。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微笑长挂嘴角,老师的语言如冬天的温泉,师生的距离不再遥远,共同的语言回荡在师生耳畔。让别人看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师,因为我们是专业的。
老师们,让我们善于“蹲下来”,伏下身子,用心去和我们的学生沟通、交流。用热心去靠近学生,用真心去了解学生,用爱心去帮助学生。将心比心,你打开了最下边的格子收到的礼物一定是最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杨占仓.《一个教育的函数式》第21~28,28~33页,中国社会出版社.
[2] 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第6~8页,第20~22页,第61~6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善于“蹲下去”;交流效果;专业;礼物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45-01
人们以为上帝最好的礼物一定放在柜子最上边格子里,人们越是抬头,踮起脚尖,就越能得到最好的礼物。其实上帝最好的礼物放在最下边格子里,人们越是蹲下,越是用谦卑的心情,就越是能得到上帝最好的礼物。——美国作家考门夫人
从上面的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蹲下来,俯下身子”去和我们的学生交流沟通,通过沟通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在想什么?了解了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去教书育人。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教师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拒学生以千里之外;师道尊严的思想还很浓厚,缺乏亲和力,不主动与学生交流;还有的教师表面上拿架子,面无表情的上课工作,虽然与学生朝夕相处,但学生对他却很陌生;更有甚者,上了一学期的课,有的教师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许多老师只是机械的去教书,而不懂得什么是教育。可想而知,教师队伍的“落后”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忽视情感交流的师生关系,能够带来怎样的教育后果?缺乏沟通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没有心灵对话的育人是苍白的,不懂得去了解学生的老师是无助的,不去靠近学生的老师是得不到自我发展的。所以,我们要做懂得教育的老师,我们要做科学育人的老师,我们要做与时俱进的老师,我们要做专业性的老师。
很多时候,做老师的总是觉得和学生之间有代沟,沟通起来很困难,或者是有的老师只顾教书,却不懂得去和学生交流。在这一方面,老教师体现的更为突出,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年龄大的老师,专业水平高,教学基本功强,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不善于与学生交流,越老越不讨学生喜欢,上课时学生消极被动;而有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教学方面经验匮乏,教学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他们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喜欢他们,愿意与他们交流,自然上课也就积极配合。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的教学成绩超过了某些教学多年的老教师,老教师自然不服气,有时也想不通。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可见懂得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要扫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要掌握主动性,在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自己的教育观点。因此,需要我们当教师的认识到“教师要蹲下去”的必要性,主动地去用语言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同样是交流,但交流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交流的层次不同,教育的效果就不同,而交流的层次又取决于教师“蹲下去的层次”。我个人认为“教师蹲下去”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愿意蹲下去”
“愿意蹲下去”指的是:教师没有师道尊严的束缚,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冰冷如霜的表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有学生向你发出需求的信号时,不回避学生,谈话不敷衍了事,真情流露,愿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去告知学生什么是真善美、是与非、假恶丑。
2 “主动蹲下去”
“主动蹲下去”指的是:平时在生活与教学中,能够主动地发问,主动地去询问学生的学生、生活与思想,愿意主动靠近学生。经常主动地去关心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
3 “懂得蹲下去”
“懂得蹲下去”指的是:能够主动地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与学生交流的资本。有些老师也许有这样的困扰,我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我也主动地去和学生交流,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话语不多,都是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说,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本想是“抛砖引玉”,但是交流的效果不佳。我想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谈话的内容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谈话不具有时代鲜明性,谈话没有新鲜的元素,谈话本身具有“距离感”。老师的谈话唯一的目的是,通过谈话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的性格,说出自己的真实面目,老师的“抛砖”是为了“引玉”。引出什么样的玉,那就得看老师抛砖的功夫了。所以,教师即使你达到了“愿意蹲下去”、“主动蹲下去”的境界,那还是不够的,还得看你“能否蹲的下去,蹲下去的深度”。教师要与时俱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只知道教书是远远不够的,单一的教书匠是孤单影只的,是没有援助的,有时又是无奈的。教师要时刻跟着时代的步伐,学习新鲜的东西,吸取新鲜的元素。把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东西,都汇集到一起,经过自己的认识与加工,使不同类别的知识,相互融合,达到触类旁通。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想,破除定势的思维,放低自己的心态,摒除师道尊严,告别冰冷的脸庞。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微笑长挂嘴角,老师的语言如冬天的温泉,师生的距离不再遥远,共同的语言回荡在师生耳畔。让别人看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师,因为我们是专业的。
老师们,让我们善于“蹲下来”,伏下身子,用心去和我们的学生沟通、交流。用热心去靠近学生,用真心去了解学生,用爱心去帮助学生。将心比心,你打开了最下边的格子收到的礼物一定是最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杨占仓.《一个教育的函数式》第21~28,28~33页,中国社会出版社.
[2] 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第6~8页,第20~22页,第61~6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