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家们都在说,中国软件业要赶上印度还需要五年至十年时间。但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关于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全球竞争力,太多在与印度之间比较上的喋喋不休,而其结论似乎总是对中国不利。
事实是,印度的确承担了全球大部分的外包业服务,甚至连中国都正在成为印度外包服务公司的驻扎地。从2004年起,上海浦东软件园就多出了许多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印度前四大软件巨头先后在这里设立了中国分部。观察家们都在说,中国要赶上印度还需要五年至十年时间。
但就在大多数中国软件人还在人海战术中相互鼓励的时候,中国软件外包业的竞争优势却在别处显现出来。
2007年5月24日,Bernard (Bud) F. Mathaisel,前迪士尼和福特首席信息官(CIO),被华人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供应商大展集团任命为首席信息官和副总裁。
Bud对《经济》说,曾经有印度软件公司让我给他们的市场战略做咨询顾问,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大展,我还以为我再也不想做CIO了呢。
Bud的选择
作为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华人企业,大展给自己的定位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当地(local)公司的全球企业。即只要有客户的地方就有作为公司前端的分支机构,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同时以中国产品研发中心为后端。
正是这样的商业模式打动了有着20多年咨询业及CIO经历的Bud。Bud说,大展强大的后台支持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公司提供服务,同时他们又有最优秀的当地人才和客户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这种模式对CIO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前不久,Bud在旧金山出席了一次CIO和市场主管的沟通交流会,市场主管们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与潜在客户的CIO沟通,“我们的结论是,首先是信任,其次是尊重和了解对方的商业模式,第三必须要向CIO们展示能够提供的长期帮助在哪里。”CIO们需要知道一家软件公司是否具备员工、财力或者智慧上的持续性资源,因为他们希望被保证的确会有人在自己将来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至于成本等问题,就在其次了。”
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职业人,Bud对向他发出邀请的大展作了自己的调研,他和几乎每一个管理团队成员交谈,他到不同地方的大展公司走访,观察项目研发人员的工作。他说:我知道市场就在那儿,中国是全球信息科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永远有最新的机会,不论是向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是给中国的本土公司提供服务,每天都会有增长。“而我最重要的是,在大展身上,我看到了作为CIO希望看到的一切。”
不过,当Bud离开上一份CIO工作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会继续下一份CIO工作,“因为我已经做得太久了”。Bud也接到包括来自印度的软件公司的请求,请他给公司做一些独立第三方的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改善市场策略,“但是,只有大展对我说,‘希望你的经验、智慧和才能成为我们永远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要约。”
从这个要约中,Bud说他看到的是一个华人企业团队的视野、才华和能力。而且相比较印度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Bud更看好大展。因为几乎所有印度公司都把自己的资源(人力、智力和财力)直接从国内移到国外,比如在硅谷,印度公司的代表都来自印度。
Bud的CIO直觉告诉他,全球更多的大公司CIO一定会更加喜欢和大展的当地工作人员建立起业务联系,因为这种当地关系的能量是一种更加长期而持续的客户关系,当地工程师可以和客户每天都在一起合作,互相之间培养出一种理解和信任,相互提供有价值有火花的想法;与此同时,后端系统和研发中心又在质量和客户沟通上提供强大的支持,这样的结合显然比那些仅仅根据客户需求清单提供远程解决方案的方式要好得多。
“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拥有很多技术人才,很多优秀的技术资源,是出现一种新的竞争能力的时候了,比如客户关系。”Bud说。而这样一种新的竞争能力的确正在产生,所以Bud决定深入其中观察他们到底会如何成长起来。这种商业模式果真获得成功,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无疑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因为“有一天,跨国公司可能不再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部门,因为他们会信任我们,我们可以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给他们。”
李本能的选择
Bud的出现,在大展集团CEO李本能的眼中是“比想像的要早的”。
文思创新CEO陈淑宁曾经说过:“与印度的软件外包企业相比,我们连虾米都算不上。如果短时间内规模提高不上去,只能面对被收购的风险。”
李本能就是靠在全球范围内收购软件企业来扩大大展集团的规模,并实现当地市场和后端支持结合的商业模式的。近些年来,大展一直在规模扩张上迅猛发展,目前在全球14个城市拥有分支机构,并具备交付能力,客户包括奥迪、蒙特利尔银行、CA、中国电信、戴姆勒·克莱斯勒、日立、本田、三菱、西门子、丰田等等。集团还被国际外包专业协会 (IAOP) 认可为2007年全球顶尖外包公司之一。今年早些时候,大展集团在在 Brown-Wilson 集团的年度排榜中名列离岸外包供应商(中国)前10名的第二名。??
今年3月,大展宣布了其在第二轮融资中从机构和私人投资者处成功获得2400万美元的资金。集团首席财务官表示:2400万美元对目前的营运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来说绰绰有余。
既然资本不是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有效的整合全球分支机构就成为摆在李本能面前的挑战。“我们并不是说,我们是一家大公司,我把你买下来,你要帮我做事;我们要搭建的是一个平台,欢迎有共同梦想的公司走到一起来。”李本能希望自己的并购不是简单的规模加法或成本减法,而要让新进来的公司能够利用其他团队的好处,比如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增加他们的生意。
李本能通过一年两次的全球总经理会议来对各地方分支公司的系统、工具和沟通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去年的两次分别在美国和北京,今年则选在德国和加拿大。“每开一次会议,我们的总经理们就对世界的经验多了一点,以前许多中国公司对国外市场不是很清楚,现在他们每一个都变成了世界级的总经理。”
但李本能知道,规模扩张和内部整合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依然“可能是一场危机”。就在这个时候,首席财务官向李本能提到了Bud。
李本能说他自己一眼就知道Bud是CIO这个位置最好的人选。“他的重要性在于他能用全球CIO们都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且获得他们的信任,因为他说的是他们的语言。”这样的人即便在美国也是很难才找得到的。
对于这样一个位置,李本能和Bud沟通的结果却是赋予后者超出一般CIO的职责。一般公司的CIO主要是对内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这在未来的大展已经很复杂很庞大,总公司要利用它管理掌控和预测各地市场的情况,以及进行质量管理。李本能的希望是,要让投资者看到,集团扩大十倍的规模也可以在有序管理之下。
与此同时,李本能还要求Bud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客户的联络与维系。李本能说,既然公司的客户都是大公司的CIO,Bud就可以和他们像好朋友一样,拓展出更坚固的关系。Bud对此也很欣然接受,他说:中国公司坐在中国提供服务是不行的,那些外国公司的CIO们总是会有些不信任和不舒服的感觉。“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参加到与客户联系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来,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信息官,我也有充分的客户网络和这方面的经验。”
事实上,李本能的选择有着很深的用意,他十分了解中国软件外包业的软肋。比如规模小而分散、和印度相比较外包技术偏低端、国际化水平较低以及由于运作不够规范缺乏大客户信任等等。
Bud或许可以帮助他成功的改变这一切。“他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战略规划师,已经指导和部署过一些公司转型的计划和创建有竞争力的优势。这些技能对于建立一流的全球软件和IT服务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本能曾经表示过:大展要作为中国软件业的领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同印度的大公司交锋。
李本能决定把Bud留在中国后端,但同时负责前端和后端。“在中国,基本上找不到Bud这样的人,可能十年以后会有吧。”
据了解,大展的上市计划也正在进行中。李本能说,上市后,信用度会进一步提高,股票定价也会更加容易,能够收购更多更好的公司了。而上市前,Bud的出现十分重要。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家总部在硅谷的华人公司选择一个美国著名跨国公司CIO在北京工作,他们的选择都与印度有关。
关于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全球竞争力,太多在与印度之间比较上的喋喋不休,而其结论似乎总是对中国不利。
事实是,印度的确承担了全球大部分的外包业服务,甚至连中国都正在成为印度外包服务公司的驻扎地。从2004年起,上海浦东软件园就多出了许多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印度前四大软件巨头先后在这里设立了中国分部。观察家们都在说,中国要赶上印度还需要五年至十年时间。
但就在大多数中国软件人还在人海战术中相互鼓励的时候,中国软件外包业的竞争优势却在别处显现出来。
2007年5月24日,Bernard (Bud) F. Mathaisel,前迪士尼和福特首席信息官(CIO),被华人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供应商大展集团任命为首席信息官和副总裁。
Bud对《经济》说,曾经有印度软件公司让我给他们的市场战略做咨询顾问,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大展,我还以为我再也不想做CIO了呢。
Bud的选择
作为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华人企业,大展给自己的定位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当地(local)公司的全球企业。即只要有客户的地方就有作为公司前端的分支机构,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同时以中国产品研发中心为后端。
正是这样的商业模式打动了有着20多年咨询业及CIO经历的Bud。Bud说,大展强大的后台支持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公司提供服务,同时他们又有最优秀的当地人才和客户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这种模式对CIO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前不久,Bud在旧金山出席了一次CIO和市场主管的沟通交流会,市场主管们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与潜在客户的CIO沟通,“我们的结论是,首先是信任,其次是尊重和了解对方的商业模式,第三必须要向CIO们展示能够提供的长期帮助在哪里。”CIO们需要知道一家软件公司是否具备员工、财力或者智慧上的持续性资源,因为他们希望被保证的确会有人在自己将来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至于成本等问题,就在其次了。”
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职业人,Bud对向他发出邀请的大展作了自己的调研,他和几乎每一个管理团队成员交谈,他到不同地方的大展公司走访,观察项目研发人员的工作。他说:我知道市场就在那儿,中国是全球信息科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永远有最新的机会,不论是向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是给中国的本土公司提供服务,每天都会有增长。“而我最重要的是,在大展身上,我看到了作为CIO希望看到的一切。”
不过,当Bud离开上一份CIO工作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会继续下一份CIO工作,“因为我已经做得太久了”。Bud也接到包括来自印度的软件公司的请求,请他给公司做一些独立第三方的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改善市场策略,“但是,只有大展对我说,‘希望你的经验、智慧和才能成为我们永远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要约。”
从这个要约中,Bud说他看到的是一个华人企业团队的视野、才华和能力。而且相比较印度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Bud更看好大展。因为几乎所有印度公司都把自己的资源(人力、智力和财力)直接从国内移到国外,比如在硅谷,印度公司的代表都来自印度。
Bud的CIO直觉告诉他,全球更多的大公司CIO一定会更加喜欢和大展的当地工作人员建立起业务联系,因为这种当地关系的能量是一种更加长期而持续的客户关系,当地工程师可以和客户每天都在一起合作,互相之间培养出一种理解和信任,相互提供有价值有火花的想法;与此同时,后端系统和研发中心又在质量和客户沟通上提供强大的支持,这样的结合显然比那些仅仅根据客户需求清单提供远程解决方案的方式要好得多。
“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拥有很多技术人才,很多优秀的技术资源,是出现一种新的竞争能力的时候了,比如客户关系。”Bud说。而这样一种新的竞争能力的确正在产生,所以Bud决定深入其中观察他们到底会如何成长起来。这种商业模式果真获得成功,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无疑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因为“有一天,跨国公司可能不再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部门,因为他们会信任我们,我们可以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给他们。”
李本能的选择
Bud的出现,在大展集团CEO李本能的眼中是“比想像的要早的”。
文思创新CEO陈淑宁曾经说过:“与印度的软件外包企业相比,我们连虾米都算不上。如果短时间内规模提高不上去,只能面对被收购的风险。”
李本能就是靠在全球范围内收购软件企业来扩大大展集团的规模,并实现当地市场和后端支持结合的商业模式的。近些年来,大展一直在规模扩张上迅猛发展,目前在全球14个城市拥有分支机构,并具备交付能力,客户包括奥迪、蒙特利尔银行、CA、中国电信、戴姆勒·克莱斯勒、日立、本田、三菱、西门子、丰田等等。集团还被国际外包专业协会 (IAOP) 认可为2007年全球顶尖外包公司之一。今年早些时候,大展集团在在 Brown-Wilson 集团的年度排榜中名列离岸外包供应商(中国)前10名的第二名。??
今年3月,大展宣布了其在第二轮融资中从机构和私人投资者处成功获得2400万美元的资金。集团首席财务官表示:2400万美元对目前的营运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来说绰绰有余。
既然资本不是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有效的整合全球分支机构就成为摆在李本能面前的挑战。“我们并不是说,我们是一家大公司,我把你买下来,你要帮我做事;我们要搭建的是一个平台,欢迎有共同梦想的公司走到一起来。”李本能希望自己的并购不是简单的规模加法或成本减法,而要让新进来的公司能够利用其他团队的好处,比如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增加他们的生意。
李本能通过一年两次的全球总经理会议来对各地方分支公司的系统、工具和沟通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去年的两次分别在美国和北京,今年则选在德国和加拿大。“每开一次会议,我们的总经理们就对世界的经验多了一点,以前许多中国公司对国外市场不是很清楚,现在他们每一个都变成了世界级的总经理。”
但李本能知道,规模扩张和内部整合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依然“可能是一场危机”。就在这个时候,首席财务官向李本能提到了Bud。
李本能说他自己一眼就知道Bud是CIO这个位置最好的人选。“他的重要性在于他能用全球CIO们都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且获得他们的信任,因为他说的是他们的语言。”这样的人即便在美国也是很难才找得到的。
对于这样一个位置,李本能和Bud沟通的结果却是赋予后者超出一般CIO的职责。一般公司的CIO主要是对内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这在未来的大展已经很复杂很庞大,总公司要利用它管理掌控和预测各地市场的情况,以及进行质量管理。李本能的希望是,要让投资者看到,集团扩大十倍的规模也可以在有序管理之下。
与此同时,李本能还要求Bud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客户的联络与维系。李本能说,既然公司的客户都是大公司的CIO,Bud就可以和他们像好朋友一样,拓展出更坚固的关系。Bud对此也很欣然接受,他说:中国公司坐在中国提供服务是不行的,那些外国公司的CIO们总是会有些不信任和不舒服的感觉。“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参加到与客户联系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来,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信息官,我也有充分的客户网络和这方面的经验。”
事实上,李本能的选择有着很深的用意,他十分了解中国软件外包业的软肋。比如规模小而分散、和印度相比较外包技术偏低端、国际化水平较低以及由于运作不够规范缺乏大客户信任等等。
Bud或许可以帮助他成功的改变这一切。“他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战略规划师,已经指导和部署过一些公司转型的计划和创建有竞争力的优势。这些技能对于建立一流的全球软件和IT服务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本能曾经表示过:大展要作为中国软件业的领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同印度的大公司交锋。
李本能决定把Bud留在中国后端,但同时负责前端和后端。“在中国,基本上找不到Bud这样的人,可能十年以后会有吧。”
据了解,大展的上市计划也正在进行中。李本能说,上市后,信用度会进一步提高,股票定价也会更加容易,能够收购更多更好的公司了。而上市前,Bud的出现十分重要。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家总部在硅谷的华人公司选择一个美国著名跨国公司CIO在北京工作,他们的选择都与印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