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所谓“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教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从发展角度看,它已经落后,成为当前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传统 初中语文 教学
下面,就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谈一谈:
一、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方式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实际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憾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地位,直接经验被看做间接经验的仆从而备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二、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
教師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样教师就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紧紧地把学生管到行为限制范围之内,并以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庖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残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培养”、“引导”、“发展”,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封闭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以上可知: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弊端是具体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以拥有知识的权威的身份对课堂的垄断。二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四是缺乏从整体上对课堂教学的把握。
总之,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教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为此必须着眼于更新知识观和学习观。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性为本位。
关键词 传统 初中语文 教学
下面,就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谈一谈:
一、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方式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实际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憾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地位,直接经验被看做间接经验的仆从而备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二、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
教師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样教师就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紧紧地把学生管到行为限制范围之内,并以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庖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残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培养”、“引导”、“发展”,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封闭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以上可知: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弊端是具体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以拥有知识的权威的身份对课堂的垄断。二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四是缺乏从整体上对课堂教学的把握。
总之,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教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为此必须着眼于更新知识观和学习观。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性为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