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扑被誉为是日本的国技,据考古资料显示中国秦汉时期的"角抵"就同现在的日本相扑很相似。赤身相扑的格斗术,不仅日本有,在中国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同样有。同为徒手相搏一较高低的力量型竞赛,二者究竟有何相似、相异之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相扑;蒙古摔跤;角抵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徒手相搏,是男系社会中最通行的竞技游戏,这类活动,各民族都曾存在。据考古资料显示,最早的赤身相扑格斗术,可能就是来自鄂尔多斯草原的骑马民族。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是匈奴族。1956年在陕西省长安客省庄K140号战国墓中出土的汉初匈奴的铜牌饰物,从摔跤形式来看,与现在的蒙古式摔跤完全相同。日本的相扑不仅和中国的角抵相似,也与在中国出土的古代物品上的摔跤图案一致或相似,这很难说是一种纯粹的巧合。本文通过比较二者,探讨其相似点和相异点。
同为力量对抗性的竞赛,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相似点:
一、起源于对丰衣足食的祈求
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了一段传说,垂仁天皇七年七月七日,野见宿弥和当麻蹶速在天皇面前进行相扑比赛,野见宿弥战胜了当麻蹶速。自此后日本天皇在宫廷里设立了“相扑节会”,每年7月7日都要在宫廷举行相扑宴会,实为政府性的占卜年景的仪式。到镰仓幕府时期,相扑从皇宫推行至民间,与神道教相互影响,成为了神道教一种专门的宗教仪式。在农村,到了丰收的时节,还会在神前举行相扑,以表达感激之情。此时,相扑实质上是百姓祈求农业丰收的农耕仪式。
摔跤,蒙古语为“搏克”,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据《成吉思汗石文》记载,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为了维护统治,每年7~8月间召集各部落首领,举行那达慕大会,以示团结和庆祝丰收。
二、特定着装
相扑力士在参加比赛时所穿着的服装区别于日本传统服饰和服,有着特定的着装。他们头上束“大银杏”发髻,上身赤裸,腰上围绣有华丽图案的装饰围裙,下身穿兜裆布。蒙古摔跤手——博克手,和日本相扑一样,也有自己特定的服装。脖子上戴一指多宽的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上身穿镶有泡钉的摔跤坎肩,腰上系红、黄、蓝三色绸、缎、布条扎起来的装饰围裙,下身穿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的套裤。
三、体现民族特点
由于相扑和摔跤都是力量型竞赛,所以二者都体现出了本民族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拼搏、忍耐的精神。相扑力士也好,蒙古摔跤手也好,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都要经过十分艰苦的训练和无数场激烈的战斗,以磨练选手的意志力和修养。比赛中以弱胜强的情况并不罕见,它告诉选手们无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和坚定的毅力,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找到战胜对手的方法。
虽然据出土文物显示,二者的最初形式有可能相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都在服务本民族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比赛场地
相扑比赛是在40~60厘米高、727厘米见方、四边斜度为40€啊?50€暗摹巴羵l”上进行的,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是比赛区,用嵌入土台内的稻草捆做出直径为4.55米的圆圈,并在上面铺上土和小碎石,场地北面为正面。
蒙古摔跤的比赛形式古朴而端庄,比赛场地无特殊要求,有一块平坦草地或土质地面即可举行。专业比赛时也会在场地中间画圈,铺上沙土。
(二)比赛时间
日本大相扑即专业相扑比赛每年举行6场,每场15天,奇数月份举行。1月的初赛、5月的夏赛和9月的秋赛,在东京墨田区的“两国国技馆”举行。3月的春赛在大阪市举行,7月的赛事在名古屋举行,11月的赛事在福冈举行。从上午10点开始进行幕下的比赛,下午3点开始高级别的幕内力士的比赛。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九》云:"蒙人嗜好摔跤,颇有古罗马之风焉,每于鄂博祭日,为正式举行期。角者著短衣,或袒身登场而斗,以推倒对方为胜,王公或本村绅士,授胜者果品、布类,以资奖励。"由此可见,正式的摔跤比赛在那达慕大会和祭敖包时举行。
(三)赛场相关程序及礼仪
相扑力士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双方各15人。参赛的两位力士分东西两侧而立,由专门的检录员向观众介绍两位力士的姓名,号召力士出场比赛后,双方上台。开始比赛前力士双腿分开至身体两侧,呈半蹲式,交替高抬踏地,进行准备活动。然后用水桶里的“力水”漱口,等待裁判员的召唤。听到召唤的力士进入土俵,再次双腿踏地做准备活动。力士从进入土俵到比赛开始会撒盐3~4次。日本人认为在赛场上撒盐可以驱除土俵上的邪气,清洁场地,防止摔倒时皮肤划破感染。在手持团扇的裁判员的指挥下,两位力士走到长8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线处,相对站立,各自做抬腿踏地,搓手拍掌等准备活动,然后弯腰两手触地,调节呼吸,集中精力,准备进入比赛。比赛结束要行退场礼,败者鞠一躬,退出赛场,胜者平蹲于土表上,接受裁判发奖。
蒙古摔跤是在战歌中开始的,《邀跤歌》唱三遍之后,双方搏克手跳着模仿狮子、鹰等姿态的舞步出场。比赛结束后,歌手们还要为搏克手唱赞歌。比赛开始,双方互相致意和向观众敬礼后,开始较量。胜败决定之后,搏克手须进行退场仪式,胜者振臂跳跃至主席台前叩拜,再返回至输方面前叉开两手挥动,给对方掸尘,表达歉意,这是求得对方谅解的礼貌动作。对方解开腰带表示认输,决不反悔。胜者再振臂跳跃,至主席台前叩拜三次,接受奖赏。
结合上述对二者的比较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日本相扑还是蒙古摔跤,虽然在历史的变革中被赋予了自己名族的特色,但是作为力量型竞赛,二者都体现了两个民族面对困难不言放弃、拼搏进取的精神,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金启孮,凯和.中国摔跤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3).
[2]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日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
关键词:相扑;蒙古摔跤;角抵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徒手相搏,是男系社会中最通行的竞技游戏,这类活动,各民族都曾存在。据考古资料显示,最早的赤身相扑格斗术,可能就是来自鄂尔多斯草原的骑马民族。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是匈奴族。1956年在陕西省长安客省庄K140号战国墓中出土的汉初匈奴的铜牌饰物,从摔跤形式来看,与现在的蒙古式摔跤完全相同。日本的相扑不仅和中国的角抵相似,也与在中国出土的古代物品上的摔跤图案一致或相似,这很难说是一种纯粹的巧合。本文通过比较二者,探讨其相似点和相异点。
同为力量对抗性的竞赛,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相似点:
一、起源于对丰衣足食的祈求
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了一段传说,垂仁天皇七年七月七日,野见宿弥和当麻蹶速在天皇面前进行相扑比赛,野见宿弥战胜了当麻蹶速。自此后日本天皇在宫廷里设立了“相扑节会”,每年7月7日都要在宫廷举行相扑宴会,实为政府性的占卜年景的仪式。到镰仓幕府时期,相扑从皇宫推行至民间,与神道教相互影响,成为了神道教一种专门的宗教仪式。在农村,到了丰收的时节,还会在神前举行相扑,以表达感激之情。此时,相扑实质上是百姓祈求农业丰收的农耕仪式。
摔跤,蒙古语为“搏克”,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据《成吉思汗石文》记载,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为了维护统治,每年7~8月间召集各部落首领,举行那达慕大会,以示团结和庆祝丰收。
二、特定着装
相扑力士在参加比赛时所穿着的服装区别于日本传统服饰和服,有着特定的着装。他们头上束“大银杏”发髻,上身赤裸,腰上围绣有华丽图案的装饰围裙,下身穿兜裆布。蒙古摔跤手——博克手,和日本相扑一样,也有自己特定的服装。脖子上戴一指多宽的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上身穿镶有泡钉的摔跤坎肩,腰上系红、黄、蓝三色绸、缎、布条扎起来的装饰围裙,下身穿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的套裤。
三、体现民族特点
由于相扑和摔跤都是力量型竞赛,所以二者都体现出了本民族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拼搏、忍耐的精神。相扑力士也好,蒙古摔跤手也好,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都要经过十分艰苦的训练和无数场激烈的战斗,以磨练选手的意志力和修养。比赛中以弱胜强的情况并不罕见,它告诉选手们无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和坚定的毅力,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找到战胜对手的方法。
虽然据出土文物显示,二者的最初形式有可能相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都在服务本民族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比赛场地
相扑比赛是在40~60厘米高、727厘米见方、四边斜度为40€啊?50€暗摹巴羵l”上进行的,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是比赛区,用嵌入土台内的稻草捆做出直径为4.55米的圆圈,并在上面铺上土和小碎石,场地北面为正面。
蒙古摔跤的比赛形式古朴而端庄,比赛场地无特殊要求,有一块平坦草地或土质地面即可举行。专业比赛时也会在场地中间画圈,铺上沙土。
(二)比赛时间
日本大相扑即专业相扑比赛每年举行6场,每场15天,奇数月份举行。1月的初赛、5月的夏赛和9月的秋赛,在东京墨田区的“两国国技馆”举行。3月的春赛在大阪市举行,7月的赛事在名古屋举行,11月的赛事在福冈举行。从上午10点开始进行幕下的比赛,下午3点开始高级别的幕内力士的比赛。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九》云:"蒙人嗜好摔跤,颇有古罗马之风焉,每于鄂博祭日,为正式举行期。角者著短衣,或袒身登场而斗,以推倒对方为胜,王公或本村绅士,授胜者果品、布类,以资奖励。"由此可见,正式的摔跤比赛在那达慕大会和祭敖包时举行。
(三)赛场相关程序及礼仪
相扑力士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双方各15人。参赛的两位力士分东西两侧而立,由专门的检录员向观众介绍两位力士的姓名,号召力士出场比赛后,双方上台。开始比赛前力士双腿分开至身体两侧,呈半蹲式,交替高抬踏地,进行准备活动。然后用水桶里的“力水”漱口,等待裁判员的召唤。听到召唤的力士进入土俵,再次双腿踏地做准备活动。力士从进入土俵到比赛开始会撒盐3~4次。日本人认为在赛场上撒盐可以驱除土俵上的邪气,清洁场地,防止摔倒时皮肤划破感染。在手持团扇的裁判员的指挥下,两位力士走到长8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线处,相对站立,各自做抬腿踏地,搓手拍掌等准备活动,然后弯腰两手触地,调节呼吸,集中精力,准备进入比赛。比赛结束要行退场礼,败者鞠一躬,退出赛场,胜者平蹲于土表上,接受裁判发奖。
蒙古摔跤是在战歌中开始的,《邀跤歌》唱三遍之后,双方搏克手跳着模仿狮子、鹰等姿态的舞步出场。比赛结束后,歌手们还要为搏克手唱赞歌。比赛开始,双方互相致意和向观众敬礼后,开始较量。胜败决定之后,搏克手须进行退场仪式,胜者振臂跳跃至主席台前叩拜,再返回至输方面前叉开两手挥动,给对方掸尘,表达歉意,这是求得对方谅解的礼貌动作。对方解开腰带表示认输,决不反悔。胜者再振臂跳跃,至主席台前叩拜三次,接受奖赏。
结合上述对二者的比较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日本相扑还是蒙古摔跤,虽然在历史的变革中被赋予了自己名族的特色,但是作为力量型竞赛,二者都体现了两个民族面对困难不言放弃、拼搏进取的精神,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金启孮,凯和.中国摔跤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3).
[2]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日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