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援疆概述,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浙江省从2010年开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主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2017年浙江省产业援疆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纺织产业渐成气侯。
关键词:产业援疆 管理模式
1.洁丽雅集团简介
浙江洁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拥有浙江、新疆、湖北三大毛巾生产产业基地,集纺纱、染整、织造、营销、物流于一体,是以毛巾为主业的集团化民营企业,现有员工5800人,总资产40余亿元。洁丽雅毛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2.“红柳”模式
2.1“红柳”模式简介
红柳模式是指红柳精神孕育洁丽雅的质量品牌模式。洁丽雅公司3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毛巾产业,以聚焦客户、聚焦产品、聚焦管理的工匠精神,形成了“红柳精神孕育洁丽雅质量品牌模式”,创新性地破解少数民族地区“用工难、培养难、融合难”三大难题,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质量、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的良好社会效益。
2.2“红柳”模式的实施及举措
1、创新用人理念,破解“用工难”
洁丽雅公司在新疆当地招工时,决定将60%以上的岗位提供给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同时与政府部门建立少数民族劳务合作关系。同时,洁丽雅公司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打造能持续提供有较高素质、懂双语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库。公司还出资500万元设立洁丽雅少数民族青年就业促进基金,来奖励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
2、实施培训工程,破解“培养难”
洁丽雅公司编写双语教材,并通过党员帮扶活动,使得少数民族有了更多接触汉族文化的机会。洁丽雅首创的维汉双语培训教材,内容覆盖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此外,洁丽雅开设少数民族员工国语和质量培训中心;对少数民族员工给予3个月带薪培训期;开展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深化培训,使一次性合格率达92%;独创生产现场培训视频循环播放方式;推广洁丽雅员工“肖玲荣缝制操作法”,实用效果好,以实现了匠心育人。
此外,新疆洁丽雅公司建厂之初,洁丽雅集团选派50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基地,经过2年多培训,这批少数民族员工基本克服语言、文化、生活習惯等困难,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和“再培训”工程的重要力量。
3、创新管理模式,破解“融合难”
针对大量使用少数民族员工导致管理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团队融合难等情况,公司创建“双通道”管理模式,重点开展了“帮一对十”活动,即每个共产党员、管理干部至少“帮扶一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作为联系对象”,第一时间掌握少数民族员工思想动态,增进沟通、交流与融合。公司对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量化考核,高层带头践行,党员、干部人人争先。
4、注重拴心留人,破解“留人难”
洁丽雅公司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员工的文化生活习惯,多方面落实服务保障措施,全方位打造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洁丽雅还建成 “洁丽雅·新丝路品牌文化汇展中心”,常态化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另外,公司专门制定夫妻员工在公司工作满十年、单身员工工作满20年赠送产权房一套的奖励政策。
5、落实社会责任,破解“脱贫难”
公司决定“送工厂到农村,送岗位到家门”,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第一个精准扶贫点,将部分后道生产工序移植到当地,并将二期项目所用的54套生产设备优先调拨其使用,帮助安排前期技能培训,完成生产布局和设备安装。目前,已有近百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2.3“红柳”模式实施成效
1、创新用人理念,破解“用工难”
目前,洁丽雅公司已招收来自南疆各地州的新疆籍员工3000多人,包括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彝族、回族、壮族等14个少数民族员工近2000人,其中维吾尔族员工最多。
2、实施培训工程,破解“培养难”
新疆洁丽雅公司建厂之初,洁丽雅公司选派50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基地,经过2年多培训,这批少数民族员工成为了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和“再培训”工程的重要力量。
3、创新管理模式,破解“融合难”
截止目前,洁丽雅公司已帮扶结对1201名少数民族员工,覆盖面达到63.5%;同时各族的员工之间相互结对,覆盖面已接近80%。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增进了各族员工之间的交流融合,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团队凝聚力得到加强,内部稳定有了切实保障。
4、注重拴心留人,破解“留人难”
洁丽雅集团共计投资500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在厂区内建成5100多平米的清真食堂和8700多平米的室内员工活动中心,配置了声、光、电齐全的大型舞台和高清LED电影放映设施,便利超市、特色餐馆、银行终端服务系统、托儿所、医务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5、落实社会责任,破解“脱贫难”
洁丽雅公司将部分后道生产工序移植到当地,并将二期项目所用的54套生产设备优先调拨其使用,帮助安排前期技能培训,完成生产布局和设备安装。目前,已有近百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3.研究结论与启示
1、把握天时——紧跟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在新疆、西藏等内陆地区设立工业园区的政策。农业银行立足于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总目标和对新疆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全局高度,加强与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向总行争取纺织行业信贷政策,促成洁丽雅纺织基地一期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一师阿拉尔市落地生根。
2、审视地利——确定销售市场
新疆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优质而丰富的原料资源,引进新的流水线也为企业生产不同产品提供了可能。洁丽雅公司的产品在新疆地区向周边辐射,扩大了在北方的市场。同时产量的增加使长江以南地区销售点进一步拓展市场,市场份额也随之增加,洁丽雅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3、重视人和——企业优秀人才养成计划
洁丽雅公司极其重视人才培养,在建设过程中,从浙江总部派出的领导及员工不足20人,大力培养新疆地区本土人才。洁丽雅公司不断钻研如何将新疆少数民族员工培养为企业正式员工,破解“三难”,通过党员一帮十的帮扶活动、双语教材教学除语言障碍、幼儿园建设、清真食堂设立、便利店等基础设施完善等等解决了少数民族员工工作的后顾之忧,拴心留人,匠心育人,爱心聚人,最终为企业培养几千名少数民族正式员工,实现了本土化管理。
关键词:产业援疆 管理模式
1.洁丽雅集团简介
浙江洁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拥有浙江、新疆、湖北三大毛巾生产产业基地,集纺纱、染整、织造、营销、物流于一体,是以毛巾为主业的集团化民营企业,现有员工5800人,总资产40余亿元。洁丽雅毛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2.“红柳”模式
2.1“红柳”模式简介
红柳模式是指红柳精神孕育洁丽雅的质量品牌模式。洁丽雅公司3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毛巾产业,以聚焦客户、聚焦产品、聚焦管理的工匠精神,形成了“红柳精神孕育洁丽雅质量品牌模式”,创新性地破解少数民族地区“用工难、培养难、融合难”三大难题,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质量、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的良好社会效益。
2.2“红柳”模式的实施及举措
1、创新用人理念,破解“用工难”
洁丽雅公司在新疆当地招工时,决定将60%以上的岗位提供给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同时与政府部门建立少数民族劳务合作关系。同时,洁丽雅公司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打造能持续提供有较高素质、懂双语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库。公司还出资500万元设立洁丽雅少数民族青年就业促进基金,来奖励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
2、实施培训工程,破解“培养难”
洁丽雅公司编写双语教材,并通过党员帮扶活动,使得少数民族有了更多接触汉族文化的机会。洁丽雅首创的维汉双语培训教材,内容覆盖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此外,洁丽雅开设少数民族员工国语和质量培训中心;对少数民族员工给予3个月带薪培训期;开展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深化培训,使一次性合格率达92%;独创生产现场培训视频循环播放方式;推广洁丽雅员工“肖玲荣缝制操作法”,实用效果好,以实现了匠心育人。
此外,新疆洁丽雅公司建厂之初,洁丽雅集团选派50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基地,经过2年多培训,这批少数民族员工基本克服语言、文化、生活習惯等困难,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和“再培训”工程的重要力量。
3、创新管理模式,破解“融合难”
针对大量使用少数民族员工导致管理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团队融合难等情况,公司创建“双通道”管理模式,重点开展了“帮一对十”活动,即每个共产党员、管理干部至少“帮扶一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作为联系对象”,第一时间掌握少数民族员工思想动态,增进沟通、交流与融合。公司对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量化考核,高层带头践行,党员、干部人人争先。
4、注重拴心留人,破解“留人难”
洁丽雅公司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员工的文化生活习惯,多方面落实服务保障措施,全方位打造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洁丽雅还建成 “洁丽雅·新丝路品牌文化汇展中心”,常态化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另外,公司专门制定夫妻员工在公司工作满十年、单身员工工作满20年赠送产权房一套的奖励政策。
5、落实社会责任,破解“脱贫难”
公司决定“送工厂到农村,送岗位到家门”,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第一个精准扶贫点,将部分后道生产工序移植到当地,并将二期项目所用的54套生产设备优先调拨其使用,帮助安排前期技能培训,完成生产布局和设备安装。目前,已有近百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2.3“红柳”模式实施成效
1、创新用人理念,破解“用工难”
目前,洁丽雅公司已招收来自南疆各地州的新疆籍员工3000多人,包括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彝族、回族、壮族等14个少数民族员工近2000人,其中维吾尔族员工最多。
2、实施培训工程,破解“培养难”
新疆洁丽雅公司建厂之初,洁丽雅公司选派50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基地,经过2年多培训,这批少数民族员工成为了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和“再培训”工程的重要力量。
3、创新管理模式,破解“融合难”
截止目前,洁丽雅公司已帮扶结对1201名少数民族员工,覆盖面达到63.5%;同时各族的员工之间相互结对,覆盖面已接近80%。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增进了各族员工之间的交流融合,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团队凝聚力得到加强,内部稳定有了切实保障。
4、注重拴心留人,破解“留人难”
洁丽雅集团共计投资500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在厂区内建成5100多平米的清真食堂和8700多平米的室内员工活动中心,配置了声、光、电齐全的大型舞台和高清LED电影放映设施,便利超市、特色餐馆、银行终端服务系统、托儿所、医务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5、落实社会责任,破解“脱贫难”
洁丽雅公司将部分后道生产工序移植到当地,并将二期项目所用的54套生产设备优先调拨其使用,帮助安排前期技能培训,完成生产布局和设备安装。目前,已有近百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3.研究结论与启示
1、把握天时——紧跟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在新疆、西藏等内陆地区设立工业园区的政策。农业银行立足于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总目标和对新疆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全局高度,加强与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向总行争取纺织行业信贷政策,促成洁丽雅纺织基地一期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一师阿拉尔市落地生根。
2、审视地利——确定销售市场
新疆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优质而丰富的原料资源,引进新的流水线也为企业生产不同产品提供了可能。洁丽雅公司的产品在新疆地区向周边辐射,扩大了在北方的市场。同时产量的增加使长江以南地区销售点进一步拓展市场,市场份额也随之增加,洁丽雅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3、重视人和——企业优秀人才养成计划
洁丽雅公司极其重视人才培养,在建设过程中,从浙江总部派出的领导及员工不足20人,大力培养新疆地区本土人才。洁丽雅公司不断钻研如何将新疆少数民族员工培养为企业正式员工,破解“三难”,通过党员一帮十的帮扶活动、双语教材教学除语言障碍、幼儿园建设、清真食堂设立、便利店等基础设施完善等等解决了少数民族员工工作的后顾之忧,拴心留人,匠心育人,爱心聚人,最终为企业培养几千名少数民族正式员工,实现了本土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