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它包括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等。在我国,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最终确定新能源等产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也由此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性产业。
新能源投资的机遇分析
从世界来看,能源需求仍旧上升,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能源资源成为战略资源,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世界各国的战略发展。
从我国来看,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考虑到能源资源的环保、效率等因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纵向好转,但横向仍劣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 、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 、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好转,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来讲,投资新能源的战略机遇有以下几点:
1、石油紧张激发石油价格上涨,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而发展新能源可以有效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并且由于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已出现资源短缺的局面。并且,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难以预测且极不稳定。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国际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中国必须要发展新能源。
2、发展新能源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基于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发展低碳经济被正式提上议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不仅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的能源消费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众多能源生产新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3、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以加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或者生产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将会带动“新能源经济”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对调整目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当前,大力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世界排名第一。到2009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7.7倍;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安装量超过160 兆瓦,超过了2009 年前几十年安装量的总和。其中,并网发电占到了总量的85%,达到135 兆瓦。核电引进建成91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预计2020年可实现7000万千瓦的目标。目前,我国太阳能制造能力和太阳能利用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风电连续几年成倍增长,2009年新增风力装机1000多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德国。从累计装机来看,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排名第三。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促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电力结构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继续优化,火电比重下降,新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2%,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增长14%,约占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0万千瓦。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在建规模达到2192万千瓦。
新能源投资超常规快速增长。虽然2009年国内宏观经济仍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但在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受到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金融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太阳能投资为19亿美元,同比大增97%,从而带动亚太地区清洁能源领域新增金融投资总额达到373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第二大国。
随着我国2009年以来陆续颁布的各种新能源政策的拉动效应渐显,加之尚未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各种指标的大幅提升,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
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简单追风倾向,产业结构畸形。以太阳能电池为例,我国产量占全球总量近1/3,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40兆瓦,仅占全球总量的0.73%。上下游生产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德国当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是1500兆瓦,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达27.27%;西班牙的安装量更是达到2511兆瓦,在全球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5.65%。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结构明显不合理。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产业链的健康之上。
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多
新能源技术运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资高,需要稳定有效、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并通过优惠的投融资政策降低成本。此外,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强调上中下游统一规划,使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联动,靠政府推动与开发型金融融资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是基于此,我国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的政策。
2007年1月12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例行理事会上,《关于设立‘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倡议书》草拟完成。此倡议书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仅是新能源商会理事单位企业就已经有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意向,预计将来这个基金的规模将超过100亿。2007年12月份由新能源商会牵头,知名会员企业共同倡议发起的“新能源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投资基金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中长期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将主要对未上市新能源企业实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其着力点包括中小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的薄弱环节,乃至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商会自身造血机能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家还制定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等具体优惠措施,这必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作者单位系广州越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新能源投资的机遇分析
从世界来看,能源需求仍旧上升,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能源资源成为战略资源,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世界各国的战略发展。
从我国来看,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考虑到能源资源的环保、效率等因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纵向好转,但横向仍劣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 、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 、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好转,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来讲,投资新能源的战略机遇有以下几点:
1、石油紧张激发石油价格上涨,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而发展新能源可以有效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并且由于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已出现资源短缺的局面。并且,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难以预测且极不稳定。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国际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中国必须要发展新能源。
2、发展新能源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基于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发展低碳经济被正式提上议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不仅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的能源消费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众多能源生产新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3、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以加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或者生产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将会带动“新能源经济”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对调整目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当前,大力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世界排名第一。到2009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7.7倍;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安装量超过160 兆瓦,超过了2009 年前几十年安装量的总和。其中,并网发电占到了总量的85%,达到135 兆瓦。核电引进建成91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预计2020年可实现7000万千瓦的目标。目前,我国太阳能制造能力和太阳能利用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风电连续几年成倍增长,2009年新增风力装机1000多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德国。从累计装机来看,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排名第三。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促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电力结构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继续优化,火电比重下降,新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2%,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增长14%,约占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0万千瓦。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在建规模达到2192万千瓦。
新能源投资超常规快速增长。虽然2009年国内宏观经济仍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但在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受到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金融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太阳能投资为19亿美元,同比大增97%,从而带动亚太地区清洁能源领域新增金融投资总额达到373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第二大国。
随着我国2009年以来陆续颁布的各种新能源政策的拉动效应渐显,加之尚未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各种指标的大幅提升,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
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简单追风倾向,产业结构畸形。以太阳能电池为例,我国产量占全球总量近1/3,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40兆瓦,仅占全球总量的0.73%。上下游生产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德国当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是1500兆瓦,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达27.27%;西班牙的安装量更是达到2511兆瓦,在全球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5.65%。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结构明显不合理。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产业链的健康之上。
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多
新能源技术运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资高,需要稳定有效、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并通过优惠的投融资政策降低成本。此外,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强调上中下游统一规划,使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联动,靠政府推动与开发型金融融资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是基于此,我国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的政策。
2007年1月12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例行理事会上,《关于设立‘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倡议书》草拟完成。此倡议书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仅是新能源商会理事单位企业就已经有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意向,预计将来这个基金的规模将超过100亿。2007年12月份由新能源商会牵头,知名会员企业共同倡议发起的“新能源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投资基金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中长期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将主要对未上市新能源企业实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其着力点包括中小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的薄弱环节,乃至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商会自身造血机能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家还制定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等具体优惠措施,这必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作者单位系广州越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