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李力,男,汉族,四川省成都人,1963年5月出生,四川大学遗传学专业毕业,理学博士,研究员,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1986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工作。2006年8月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工作。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任药用植物园科研部部长。2010年11月至今,任广西药用植物园党委副书记。到广西工作以来共发表中药材方面论文20多篇,主编并参编《动物药材养殖技术》等6部中药材方面的著作,主持国家和自治区课题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定动物药材广西地方标准7项。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先后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优秀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十一五广西医药卫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休闲舒适的天府成都,到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从普通的科研人员到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当李力循着振兴祖国药用动物研究事业的信念作下这些选择之时,就预示着他会在一条开发自我、奉献社会的求真之路上越走越远。
无悔选择,只为成就事业的舞台
有人说,“瀑布为了奔向江河湖海,即使面临百丈深渊,仍然呼啸前行,决不退缩;人才为了奔向自己的摇篮,即使困难重重,仍然披荆斩棘,决不含糊”。2006年,对于广西药用植物园和李力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广西药用植物园转型发展、苦觅良才的一年。在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向李力描绘了药园未来的发展蓝图后,他对李力说了一句话:“我只能给你一个更大的舞台。”前途未卜的选择充满冒险和诱惑。为了这个“更大的舞台”,凭着在动物药研究领域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念,李力毅然放弃了在成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离开了自己工作二十年的岗位,告别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故土和家人,只身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条件待遇都远不及家乡的城市。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都不可理解。但李力心里清楚,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多大的荣誉,获得多优厚的待遇,而是拥有施展才华的环境、成就事业的平台、奉献社会的机会。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六年的时间里,他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科研工作和药园的发展竭心尽力。“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如今,他已经成长为药园的科研骨干和优秀管理者,迎来了人生的另一道绚丽风景。如今的广西药用植物园已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首批广西人才小高地——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也是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占地3000余亩,收集、保存药用植物近7000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植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
执着追求,树药用动物研究标杆
作为广西药用植物园引进的第一个博士,李力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六年来,他始终未忘当初来到药园的初衷,在科研业务上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加班、熬夜已成了家常便飯。他在来广西的前5年时间里,没有休过一天的公休假和探亲假,只能通过电话跟远在四川的家人联系,分享自己的苦与乐。
2006年刚到广西三个月,李力就成功申报了两项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其中,《罗汉果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1070万元打包课题,他担任了总课题的主持人。另根据广西药用动物研究滞后的现状,申报药用动物方面的课题《蛤蚧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并获立项,获国拨经费80万元。这是广西药用植物园首个国家级药用动物研究领域的课题,他为课题第一主持人。在随后的两年中,他还申报成功广西科技攻关项目课题1项,广西区基金重大项目1项;广西区卫生厅重点项目1项。在成果产出方面,他提出了药用动物地方标准的编制,2007年共提出4项药用动物领域地方标准的编制,2008年已完成其中3项,2009年又完成并发布了两项,所提出的动物药材的标准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任党委副书记后他仍然狠抓科研攻关,于2010年组织广西药用植物园药用动物研究中心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立项的国家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濒危稀缺药材水蛭GAP繁育和生产基地》项目,获国家500万元经费的支助,从而使广西在药用动物养殖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06年至今,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以上重点科技攻关、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定并发布中药材广西地方标准7项,发表包括SCI论文在内的文章20多篇,已出版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的图书4部;同时获得 2007-200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优秀党员称号,于2008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称号,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2009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12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十一五广西医药卫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角色转变,引领药园跨越式发展
自2006年8月来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后,李力就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药园科研部部长和党委副书记。最初,作为多年来一直投身于科研一线的学者,角色的更新和责任的重担给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带头人及优秀的管理者。
刚到广西药用植物园之时,药园人手少、科研基础条件差,为努力实现带领好药园科研部,打造出世界第一药园的目标,他致力于发展提升药园的科研水平,抓好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落户药园。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西药用植物园成为广西科技厅认定的区级打包项目的牵头单位,2006—2010年连续5年牵头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中药材种植栽培领域的项目,大大提升了药用植物园在行业内的地位和知名度。
他还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提高药园科研核心竞争力:在缪剑华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筹建广西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成功申报并建成了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以来组织了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7个二级和2个三级实验室的申报并获通过,初步完成了构建药园研究室框架的任务。2010年12月“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今年四月药园获得了自治区林业厅授予的穿山甲人工养殖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目前规模最大的珍惜濒危药用动物养殖基地,其中的穿山甲养殖场已通过了林业厅的验收,从而弥补了国内还没有大型药用动物研究平台的空白。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子”。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工作,最终迎来了丰硕的果实。尽管一路走来无比的心酸,也为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及宝贵的时间,但当看到药用植物园发展的今天及想到自己取得这一系列进步时,那满腹的苦水、心酸,瞬间化成了甜美的回忆。而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支持,也将化为了他不懈前进的动力。眼下,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将面临更多发展的机会,而他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接受更多的任务及迎接更大的挑战,药园的未来是美好的,而他的人生也将更加美好、精彩。
从休闲舒适的天府成都,到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从普通的科研人员到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当李力循着振兴祖国药用动物研究事业的信念作下这些选择之时,就预示着他会在一条开发自我、奉献社会的求真之路上越走越远。
无悔选择,只为成就事业的舞台
有人说,“瀑布为了奔向江河湖海,即使面临百丈深渊,仍然呼啸前行,决不退缩;人才为了奔向自己的摇篮,即使困难重重,仍然披荆斩棘,决不含糊”。2006年,对于广西药用植物园和李力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广西药用植物园转型发展、苦觅良才的一年。在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向李力描绘了药园未来的发展蓝图后,他对李力说了一句话:“我只能给你一个更大的舞台。”前途未卜的选择充满冒险和诱惑。为了这个“更大的舞台”,凭着在动物药研究领域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念,李力毅然放弃了在成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离开了自己工作二十年的岗位,告别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故土和家人,只身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条件待遇都远不及家乡的城市。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都不可理解。但李力心里清楚,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多大的荣誉,获得多优厚的待遇,而是拥有施展才华的环境、成就事业的平台、奉献社会的机会。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六年的时间里,他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科研工作和药园的发展竭心尽力。“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如今,他已经成长为药园的科研骨干和优秀管理者,迎来了人生的另一道绚丽风景。如今的广西药用植物园已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首批广西人才小高地——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也是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占地3000余亩,收集、保存药用植物近7000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植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
执着追求,树药用动物研究标杆
作为广西药用植物园引进的第一个博士,李力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六年来,他始终未忘当初来到药园的初衷,在科研业务上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加班、熬夜已成了家常便飯。他在来广西的前5年时间里,没有休过一天的公休假和探亲假,只能通过电话跟远在四川的家人联系,分享自己的苦与乐。
2006年刚到广西三个月,李力就成功申报了两项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其中,《罗汉果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1070万元打包课题,他担任了总课题的主持人。另根据广西药用动物研究滞后的现状,申报药用动物方面的课题《蛤蚧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并获立项,获国拨经费80万元。这是广西药用植物园首个国家级药用动物研究领域的课题,他为课题第一主持人。在随后的两年中,他还申报成功广西科技攻关项目课题1项,广西区基金重大项目1项;广西区卫生厅重点项目1项。在成果产出方面,他提出了药用动物地方标准的编制,2007年共提出4项药用动物领域地方标准的编制,2008年已完成其中3项,2009年又完成并发布了两项,所提出的动物药材的标准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任党委副书记后他仍然狠抓科研攻关,于2010年组织广西药用植物园药用动物研究中心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立项的国家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濒危稀缺药材水蛭GAP繁育和生产基地》项目,获国家500万元经费的支助,从而使广西在药用动物养殖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06年至今,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以上重点科技攻关、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定并发布中药材广西地方标准7项,发表包括SCI论文在内的文章20多篇,已出版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的图书4部;同时获得 2007-200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优秀党员称号,于2008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称号,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2009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12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十一五广西医药卫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角色转变,引领药园跨越式发展
自2006年8月来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后,李力就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药园科研部部长和党委副书记。最初,作为多年来一直投身于科研一线的学者,角色的更新和责任的重担给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带头人及优秀的管理者。
刚到广西药用植物园之时,药园人手少、科研基础条件差,为努力实现带领好药园科研部,打造出世界第一药园的目标,他致力于发展提升药园的科研水平,抓好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落户药园。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西药用植物园成为广西科技厅认定的区级打包项目的牵头单位,2006—2010年连续5年牵头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中药材种植栽培领域的项目,大大提升了药用植物园在行业内的地位和知名度。
他还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提高药园科研核心竞争力:在缪剑华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筹建广西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成功申报并建成了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以来组织了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7个二级和2个三级实验室的申报并获通过,初步完成了构建药园研究室框架的任务。2010年12月“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今年四月药园获得了自治区林业厅授予的穿山甲人工养殖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目前规模最大的珍惜濒危药用动物养殖基地,其中的穿山甲养殖场已通过了林业厅的验收,从而弥补了国内还没有大型药用动物研究平台的空白。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子”。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工作,最终迎来了丰硕的果实。尽管一路走来无比的心酸,也为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及宝贵的时间,但当看到药用植物园发展的今天及想到自己取得这一系列进步时,那满腹的苦水、心酸,瞬间化成了甜美的回忆。而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支持,也将化为了他不懈前进的动力。眼下,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将面临更多发展的机会,而他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接受更多的任务及迎接更大的挑战,药园的未来是美好的,而他的人生也将更加美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