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在教材编排、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始终没有真正走出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误区。笔者有心搜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认真调研、分析,粗略地总结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繁琐分析现象。
现象之一:没有准确而具体的课文阅读实施目标,教学无的放矢、全线出击。这样不分彼此的讲析,实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现象之二:教师忽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无梯度,严重脱离教学的客观实际,钟情于讲解那些学生一看就懂、早已认知并掌握了的各类知识点,作低层次重复分析。
现象之三:跳不出应试怪圈,惟恐自己讲析不全面、不细致,试图撒大网,点点讲透,面面俱到,无详略、无层次地进行马拉松式的分析。
现象之四:教师对教材内容所持的好恶情感及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严重地左右了课文内容的分析,有的甚至好钻牛角尖,以大讲课文中的冷僻知识来显示自己学问的高深,故弄玄虚,大侃特侃,喧宾夺主。
上述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如牛负重般地艰难跋涉。这种繁琐分析既占用了课堂授课时间,挤掉了学生精练的黄金时间,又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探讨课文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耗时费力,劳而寡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克服繁琐分析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跳出应试怪圈,寻求自我解放
现行的教育,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师应转变惟考观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项严肃的课题,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勇于寻求自我解放的良策,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走出一条贴近学生实际、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路来,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克服繁琐分析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语感实践,着重整体领悟
所谓整体领悟,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提取各种信息(包括文章的大意与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情感教育因素等)的过程中,直接参与语感实践,整体感悟课文。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与数理化等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数理化等学科,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能有相应的能力,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而语文知识却不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津津乐道、费尽心力重复讲解语文知识,无论语法知识、文学文体知识,还是读写知识,都不直接介入读写过程。在阅读和写作中,识别和运用汉字谁都不必思索这个汉字是运用了什么造字法,属于哪种结构形式;理解词语,谁也不需辨识它们的词性、构词方式,是使用本义还是引申义;把握句意,谁也不必解析句子的主语、谓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读写全文,谁也不会研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什么写作方法。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信息的识别、筛选、提取,并不需要语文知识的直接参与。写作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而信息的检索、提取、编码、传输,也不要语文知识直接参与。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语文知识的多寡,并不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感受——感悟(形成语感)——积累——运用,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领悟,在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百遍也好,破万卷也好,决不是指反复地肢解文章,而是指整体领悟。文章的整体领悟,其核心是提高语感能力。
三、优化教学目标,注重精讲巧练
要克服繁琐分析,教师在备课中就需优化教学目标,不能囫囵吞枣,敷衍了事。教师要通晓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年级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知识点的分布,真正做到心中有标,标中有本,本中有点,让每堂课的教学都置于目标教学中。在执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种因素,把握尺度,讲清重难点,分清主次,大胆取舍,精讲巧练,充分驾驭教材,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实现教学总体目标的里程碑,切忌抓芝麻丢西瓜,纠缠在细枝末节上。一般来说,能够真正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也就达到了教学要求。
四、注重因文施教,赏析精要语段
培根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曾说过:“有些书浅尝即可,有些书不妨狼吞虎咽下去,而有些书很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并加以消化。”这条读书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不必为去浇灌一株玫瑰,就去浇湿了整幢房子”。对精要语段进行切中肯綮的阅读分析,重视文章语段的评析,是我国历代文人读书的一种优良传统,对克服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注重精要语段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学生恰如其分地使用精力,在读书上求得一个新的飞跃。
五、讲析点到为止,切忌重复分析
课文的讲析要有度。这里所讲的度,包括课文分析到什么程度及各知识点之间需要有一定的梯度,这跟单元阅读重点及教材编排体系有着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不同,分析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不可一概而论。切忌低层次的知识点重复教学,导致繁琐分析。
王培菊,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现象之一:没有准确而具体的课文阅读实施目标,教学无的放矢、全线出击。这样不分彼此的讲析,实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现象之二:教师忽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无梯度,严重脱离教学的客观实际,钟情于讲解那些学生一看就懂、早已认知并掌握了的各类知识点,作低层次重复分析。
现象之三:跳不出应试怪圈,惟恐自己讲析不全面、不细致,试图撒大网,点点讲透,面面俱到,无详略、无层次地进行马拉松式的分析。
现象之四:教师对教材内容所持的好恶情感及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严重地左右了课文内容的分析,有的甚至好钻牛角尖,以大讲课文中的冷僻知识来显示自己学问的高深,故弄玄虚,大侃特侃,喧宾夺主。
上述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如牛负重般地艰难跋涉。这种繁琐分析既占用了课堂授课时间,挤掉了学生精练的黄金时间,又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探讨课文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耗时费力,劳而寡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克服繁琐分析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跳出应试怪圈,寻求自我解放
现行的教育,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师应转变惟考观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项严肃的课题,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勇于寻求自我解放的良策,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走出一条贴近学生实际、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路来,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克服繁琐分析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语感实践,着重整体领悟
所谓整体领悟,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提取各种信息(包括文章的大意与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情感教育因素等)的过程中,直接参与语感实践,整体感悟课文。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与数理化等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数理化等学科,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能有相应的能力,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而语文知识却不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津津乐道、费尽心力重复讲解语文知识,无论语法知识、文学文体知识,还是读写知识,都不直接介入读写过程。在阅读和写作中,识别和运用汉字谁都不必思索这个汉字是运用了什么造字法,属于哪种结构形式;理解词语,谁也不需辨识它们的词性、构词方式,是使用本义还是引申义;把握句意,谁也不必解析句子的主语、谓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读写全文,谁也不会研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什么写作方法。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信息的识别、筛选、提取,并不需要语文知识的直接参与。写作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而信息的检索、提取、编码、传输,也不要语文知识直接参与。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语文知识的多寡,并不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感受——感悟(形成语感)——积累——运用,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领悟,在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百遍也好,破万卷也好,决不是指反复地肢解文章,而是指整体领悟。文章的整体领悟,其核心是提高语感能力。
三、优化教学目标,注重精讲巧练
要克服繁琐分析,教师在备课中就需优化教学目标,不能囫囵吞枣,敷衍了事。教师要通晓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年级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知识点的分布,真正做到心中有标,标中有本,本中有点,让每堂课的教学都置于目标教学中。在执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种因素,把握尺度,讲清重难点,分清主次,大胆取舍,精讲巧练,充分驾驭教材,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实现教学总体目标的里程碑,切忌抓芝麻丢西瓜,纠缠在细枝末节上。一般来说,能够真正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也就达到了教学要求。
四、注重因文施教,赏析精要语段
培根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曾说过:“有些书浅尝即可,有些书不妨狼吞虎咽下去,而有些书很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并加以消化。”这条读书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不必为去浇灌一株玫瑰,就去浇湿了整幢房子”。对精要语段进行切中肯綮的阅读分析,重视文章语段的评析,是我国历代文人读书的一种优良传统,对克服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注重精要语段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学生恰如其分地使用精力,在读书上求得一个新的飞跃。
五、讲析点到为止,切忌重复分析
课文的讲析要有度。这里所讲的度,包括课文分析到什么程度及各知识点之间需要有一定的梯度,这跟单元阅读重点及教材编排体系有着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不同,分析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不可一概而论。切忌低层次的知识点重复教学,导致繁琐分析。
王培菊,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